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约有一千七百余年。索有“茶乡”之称。“婺绿”是我国主要传统外销茶之一,品质优异,驰名中外。了解“婺绿”的历史,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大有裨益的。一、“婺绿”溯源婺源早在唐代以前就出产茶叶。据唐力新《茶的传布》所载:“汉朝茶叶传到江苏、浙江一带,江南初次饮茶始于三国”。陈椽教授指出:“在公元二世纪时,饮茶和种茶已流传到江苏,浙江和皖南茶区(婺源属皖南)。以此,婺源产茶当始于三国两晋之间。至  相似文献   

2.
江苏金坛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据县志“舆地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稽插、茶叶”。但在解放前,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茶园荒芜,产量下降,到1949年,茶园面积只残存331亩,产量只有二十担左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随着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0534亩,其中可采茶园18000亩1986年产茶24093.8担。  相似文献   

3.
解放后本省茶叶生产在党正确領导与大力的支持下采取了許多具体措施,茶叶生产有了較大的发展。1952年产量达96,950担,1957年产量达到140,000担,比1952年增長了144,40%(省农业厅統計材料)。茶园面积也較解放前增大一倍以上,为改善和繁荣山区經济打下了巩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促进茶叶生产,提高茶叶质量的探讨茶叶收购价格直接关系到茶农的收益,也影响着茶叶生产的发展速度和生产质量.解放后,我国多次提高了茶叶收购价格,对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我们来分析研究一下目前茶叶生产供应上存在的问题,怎样运用价格的杠杆作用恰当的加以解决。当前茶叶生产供应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杭州市郊的几个茶叶生产合作社(以下簡称茶叶社)的情况看來,“以值計分”“按分付酬”,是茶叶社集体利益和社員个人利益,正确結合的有效方法,能更好地貫徹“按劳取酬”分配原则。現在分述如下: (一)“以值計分”,即首先把各生产隊的全年茶叶总产量,按照收購价格,折成总产值,然后  相似文献   

6.
十年来,浙江茶叶收购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与关怀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茶叶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茶叶采购量迅速增长,如以1950年国家收购量为100,1959年已为576%。商业部门正确贯彻了国家的价格政策,如制订毛茶的等级,建立了收购毛茶的“标准样”,规定  相似文献   

7.
黄秋转 《茶业通报》1992,14(4):9-11
茶叶不仅是我省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而且也是种植业产品中最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拳头商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有些产茶省相比,我省的茶叶生产水平还不高,发展速度也不快,经济效益欠显著。为使我省茶叶生产在“八五”期间再上新台阶,本文仅就我省茶叶生产的主要途径作一研讨。一,加快茶树良种推广和应用 1.实现茶园良种化是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对发展我省茶叶商品经济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如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  相似文献   

8.
平江地处湘、鄂、赣边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道光末年,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十万金”。据考证1886年曾产茶6万担,从十九世纪末之清末民初,因政治腐败,茶叶生产遭到了破坏,至1949年全县仅留下茶园34000亩,产茶15000担。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茶叶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4年定为全国一百个年产五万担茶叶基地县之一。1987年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了65520亩。产茶50300担,产值比1950年增加24.6倍。  相似文献   

9.
一、安徽茶叶生产概况安徽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驰名世界市场,过去历史上全省茶叶产量曾达40余万担,到解放前只有14.2万担。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浙江的花卉事业自古以来就繁荣兴盛,是我国较发达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素有“东南植物宝库”、“花木之仓”之称。一、历史和现状:杭州北郊古运河畔的花园岗,历来是花木盆景汇集之地,从这里再装船北运各地,至今已有800年历史;金华的罗店、温州的茶山、奉化的溪口和三十六湾、镇海的柴桥以及桐乡等地,从事花卉生产也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历史上的发展与解放后特别是11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是无法比拟的。1983年,浙江花卉生产面积已达2.5万亩,到1985年超过10万亩,产值超过5亿元,不过,1986年以后  相似文献   

11.
一、浙江制茶工业的概况浙江是我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叶最高的年产量(1933年)有491,220担,其中外銷茶約占总产量的60%左右。在抗日战爭中,茶区受到严重破坏;抗战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对茶农进行层层剝削,以致茶园荒蕪,至1949年解放初期,浙江茶叶产量仅143,000担左右。在茶叶加工精制方面,据1939年調查資料,  相似文献   

12.
一、在茶叶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在茶叶研究和教育工作领域,要经常用“质量”这个概念来讨论和阐明各种经济、技术、管理等问题。由于对“质量”的理解不同,甚至概念不清,往往对一个具体的茶叶质量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譬如:把茶叶价格和茶叶质量等同起来,从茶叶均价的提高引申出茶叶质量提高的结论;把目前茶叶商品流通中质量等级和产品标准、国家指导价不符判定为茶叶质量下降;把茶叶采制技术提高和茶叶质量提高混淆起来等等。按照现代质量管理学的知识,质量是产品、过程或服务工作满足规定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质量”是适用性的通俗称呼。适用性是产品、过程或服务工作在一  相似文献   

13.
徐卫兵 《茶业通报》2002,24(4):26-27
岳西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植被好,污染少,土壤酸性。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合茶树生长,所产茶叶品质十分优异,是发展名优茶生产的好地方。据考证,早在唐代中期岳西就开始了茶树人工栽培,其历史可追溯到十六世纪以前,但大面积栽培是在解放后,特别是六十年代后,全国名茶“岳西翠兰”、“岳西翠尖”的创制及制做技术的普及推广,极大促进了岳西茶叶生产的发展。据统计全县茶园面积4266.7hm2,年产干茶1400t,产值3000万元,平均亩产值468元。采摘面积占64.6%,达273…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一直为我国传统畅销的出口珍品,解放后虽在53年、62年、65年,74年,79年出现过五次销售反复,但并不显眼,始终没有改变“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局面。自1982年来由于国际上出现某些特殊因素和国内茶叶工作上的若干脱节失误,产生了使人预料不到的转折,由此众说纷云,几年前不少社队提出:“若要山区富,茶叶长毛兔”,现在变成“发展起来已无路,又毁茶树又杀兔”。有的同志认为;“茶叶黄金时代已过”埋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外销百年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04,26(2):88-90
中国茶叶外销虽历史悠久,长期独步世界,但至清代尤其是18世纪才开创了大规模外销的格局。在世界市场需求刺激下,茶叶出口量扶摇直上,1886年达到巅峰,嗣后不断下跌。全国解放前夕已极度衰落,到了崩溃的边缘。解放后,茶业获得新生,生产与外销蒸蒸日上,20世纪80年代再趋辉煌。1900~1999年茶叶外销百年史呈现“V”形态势,前50a和后50a的发展趋势截然相反,它典型地反映出新旧两种社会制度造成茶业发展两种不同命运。兹通过出口数量、出口总值、出口茶类、国别市场等诸方面对过去一个世纪华茶出口状况作一回顾,为新世纪茶叶外销提供某些借鉴。1…  相似文献   

16.
一解放前后的茶叶生产情况浙江栽培茶树历史悠久,产茶区域远在唐朝时候就有相当规模。目前,全省88个县市中产茶的县市就有74个,经营茶叶生产的农民有80多万户,200多万人。因此,茶叶是浙江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根据1951年对35个县163家典型茶户的调查,茶叶收入平均占农业总收入的28%,茶叶集中的产区,收入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茶叶化学分析业已发现了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多种成分。这些都与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但应用分析数据确定茶叶等级的努力至今未获成功。最近我们试图将新发展起来的FT—NMR法应用到茶叶的直接分类和评价中,发现茶叶水提取物~(13)CFT—NMR图谱上有一些不是已知成分产生的信号。将这些信号与糖或某氨酸的信号比较,它们的库尔数量大致相同。日本绿茶(“Sen—Cha”)、乌龙茶(“原Kuan Yin”和“Se Chung”)和红茶(“Ceylon”)的图谱上均发现有这类信号。这一主要成分至今尚未鉴定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相似文献   

18.
张顺福 《贵州茶叶》2005,33(4):28-32
茶叶生产在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茶叶生产一直处在零星种植的半自然状态,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县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在茶叶名优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我县各级领导和广大茶农,依靠科技进步,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开发本地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茶叶生产的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关于茶叶吸附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毅 《茶业通报》1989,11(4):27-28,36
我国花茶历史悠久,古人早就认识到茶叶的吸附现象,在宋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明代程荣所著《茶谱》已详细叙述了花茶窨制方法。为后来花茶生产技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史料。花茶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花茶生产技术理论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茶叶吸附理论是制茶学的基础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花茶加工工艺的重要基础理论依据。随着物理表面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认识了茶叶“吸香”的原理,并将理论指导于生产实践,本文着重用物理表面化学基础理论结合花茶生产过程现象讨论茶叶  相似文献   

20.
1 实施“332计划”的必要性茶叶是黄山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现有茶园5万hm2,但大多数茶园单产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茶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两年,市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赴浙江新昌考察学习,深深感到我市和新昌茶叶生产最大差距在于茶园基础建设薄弱、科技投入少、管理模式落后。对照新昌经验,我们认真总结了黟县碧阳镇深冲村平均4000元/667m2的高效茶园典型,提出“远学新昌、近学深冲”。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要抓好我市的茶叶生产,必须加强茶园基础建设,改革传统的茶园管理方式,增加科技投入,建设一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