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牡丹种子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牡丹种子进行不同材料处理后,在不同光照及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对牡丹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牡丹种子经4℃砂藏后胚培养萌芽快,且萌芽率高达82.5%;在先黑暗后光照的培养条件下,牡丹胚的萌芽率最高;胚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 S 6-BA 0.5m g/L NAA 0.2m g/L;胚苗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 S 6-BA 1.0m g/L NAA 0.1m g/L;胚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M S 6-BA 0.5m g/L 2,4-D 2.0m g/L;胚诱导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 S IAA 0.5m g/L。  相似文献   

2.
3.
以紫斑牡丹离体幼胚为试材,研究了胚龄分别为盛花后30 d、45 d6、0 d7、5 d的幼胚萌发率,选取萌发率高的盛花后75 d胚龄的种子于4℃下低温预处理,观察低温预处理对幼胚萌发的影响,并筛选较为适合的紫斑牡丹幼胚初代培养和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胚龄为盛花后75 d的种胚易萌发,萌发率为58.3%,经4℃低温预处理后萌发率可达到68.3%;诱导幼胚萌发与成苗的适宜培养基为MS(微量元素3/2)+1.0 mg.L-16-BA+0.2 mg.L-1IAA+20 g.L-1蔗糖+10 g.L-1葡萄糖+300 mg.L-1CH+0.1 g.L-1琼脂,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100%、98.3%;培养基MS+1.0 mg.L-16-BA+0.01 mg.L-1NAA+30 g.L-1蔗糖+0.1 g.L-1琼脂的增殖培养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5.7。  相似文献   

4.
贾文庆  王广印  刘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41-6441,6444
以牡丹的种胚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不同浓度和低温层积处理在种胚的萌发、增殖和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激素浓度对种胚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主,胚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2.5 mg/L+NAA1.0 mg/L,胚苗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0.5 mg/L。低温层积处理对成熟胚丛生芽诱导影响显著,层积40 d的种胚具有较高的丛生芽诱导率,达到45.82%,而10、20 d丛生芽诱导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椰子成熟胚为外植体,得出其胚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条件如下:①胚的启动培养最适培养基为Y3+6-BA0.5 mg·L-1+NAA0.5 mg·L-1+蔗糖60 g·L-1+活性炭2.5 g·L-1的液体培养基;②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Y3+6-BA1.0 mg·L-1+NAA1.0 mg·L-1+蔗糖60 g·L-1+活性炭2.5 g·L-1+琼脂7.0 g·L-1;③最适生根培养基为Y3+IBA2.0 mg·L-1+NAA2.0 mg·L-1+6-BA1.0 mg·L-1+蔗糖45.0 g·L-1+活性炭2.5 g·L-1+琼脂7.0 g·L-1.试管苗经练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0 %以上.  相似文献   

6.
7.
荔枝幼胚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把3个不同胚胎发育类型荔枝,品种乌叶,兰竹,绿荷包的幼胚置于含有不同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授粉后15d的胚胎人工培养十分困难,而授粉后30-40d的幼胚,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一定浓度的BA,NAA,GA以及ABA等的不同组合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形成细胞团,并能进一步形成胚状体或芽状体,部分育型品种兰竹,有胚胎败育早期但未死亡1/2MS附加低浓度的细胞人裂素及生长素等的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件对8个品种(系),1817个幼离体培养的结果发现,幼胚在培养基上放置的方向与其是诱导出愈伤组织,还是直接萌发出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麦基一号培养基,完全没有必要附加激素即可正常进行小麦幼胚离体培养,辐射处理剂量对冬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有一定的影响。该试验还证培养基的组分是提高未熟胚诱导成苗率的关键。也验证不同品种(系)辐射处理冬小麦种子的剂量和培养其中的激素,都会对未熟胚的离体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百合杂种胚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剥除胚乳的两个百合杂交组合的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5d后即开始萌发,15d后,萌发率达88%。在不同激素含量的培养基比较试验中,发现以MS+NAA0.5mg/L+KT1.0mg/L激素浓度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中,75%的种胚长成完整植株,12.5%的种胚长出幼芽,培养过程中,无根的幼苗生长至3cm左右,约5张叶片时,转移至MS+NAA0.1mg/L的培养基上,2 ̄3周后,有80%的幼苗长出根。  相似文献   

10.
把3个不同胚胎发育类型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乌叶、兰竹、绿荷包的幼胚置于含有不同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授粉后15d的胚胎人工培养十分困难,而授粉后30-40d的幼胚,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一定浓度的BA,NAA,GA以及ABA等的不同组合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形成细胞团,并能进一步形成胚状体或芽状体,部分败育型品种兰竹,在胚胎败育早期但未死亡的幼胚,以及完全败育型品种绿荷包,在授粉后30d的胚珠,经培养亦能形成胚状体,胚状体在MS或1/2MS附加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等的培养基上,增殖能力甚强,甚至不加任何附加物的情况下亦能增殖。高浓度的附加物则不利于胚状体的增殖。从胚状体诱导成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牡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技术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金阁"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在牡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的作用,进而优化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牡丹"金阁"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WPM 2,4-D 2.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TDZ0.5 mg/L CH300 mg/L;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最佳激素组合:2,4-D 0.25 mg/L TDZ 0.5 mg/L;继代周期以愈伤组织接种30 d为宜;不定芽在IBA浓度为2.0 mg/L时生根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牡丹花绿蕾期全株喷洒0.2、0.5和0.8 mmol·L-1的亚精胺(Spd)水溶液,其中0.2和0.5 mmol·L-1的Spd溶液使花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下降,以0.2 mmol·L-1Spd的处理效果较好;而0.8 mmol·L-1Spd溶液处理降低了花瓣SOD活性,并使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3.
牡丹基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霞  周俊杰  沈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83-15184,15221
[目的]寻找新的高效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栽培基质。[方法]针对牡丹的出口苗木培育目标,配制了8种基质和3种营养液,就牡丹嫁接、分株苗培育进行了牡丹生长全过程的无土栽培试验研究。[结果]5年的研究发现,基质7(珍珠岩+泥炭土50%+50%)、基质8(珍珠岩+泥炭土+椰糠50%+40%+10%)与3号营养液[Ca(NO3)2.4H2O 0.882 00 g/L+KNO30.444 00 g/L+H2SO4 0.125 00 g/L+Na2Fe-EDTA 0.400 00 g/L+H3BO30.002 70 g/L+ZnSO4.7H2O 0.000 50 g/L+CuSO4.5H2O 0.000 08 g/L+NaMoO4.2H2O 0.000 13 g/L]组合在牡丹基质栽培中表现最佳,嫁接苗合格率达到95%;无土栽培有效地控制了牡丹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根部病虫害未见发病株,所培育的苗木可全部用于出口;与大棚设施相结合,无土栽培技术可使牡丹"春提前、秋延后",缩短了培育周期,提高了苗木培育速度;无土栽培效益十分可观,投资利润率为112.18%,每年净利润超过30万元/hm2,是传统栽培净利润的4.59倍。[结论]该研究可为解决牡丹落后的生产管理技术,使牡丹的栽培技术与世界的花卉栽培技术相接轨,提高牡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进一步促进牡丹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牡丹在园林美化中的应用范围、应用方式和原则,提出了今后牡丹在园林应用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部分牡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牡丹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牡丹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牡丹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30份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共获得1 123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965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6%。揭示了牡丹栽培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组引物在30个品种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这些品种的特异带型对供试牡丹品种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8对引物能将30个牡丹品种完全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牡丹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一种适合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新鲜的牡丹、芍药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和SDS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光谱分析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等检测方法对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筛选。[结果]在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过程中,叶片内的酚类、色素、丹宁、糖类等物质与DNA结合,影响DNA的提取质量。在这两种DNA提取方法中,SDS法略好于CTAB法。SDS法DNA得率虽低,但其纯度高,去糖去蛋白等杂质比较干净,且在未加RNA酶的情况下,RNA污染较少,在进行PCR扩增时,能得到比较理想的产物。[结论]取材时间是影响DNA提取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提取牡丹、芍药基因组DNA时应该取完全展开的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亳州芍药组培、脱毒快繁关键技术。[方法]以亳州芍药地下嫩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取材时间、材料的放置时间和培养基激素配比对芍药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亳州芍药地下嫩芽的取材应以2月份为宜,选取个体中等、尚未完全展开的地下嫩芽。在相同材料的前提下,放置时间越短的植物材料成活率越高,但其褐化率也高。对于不同放置时间的地下嫩芽,要综合考虑污染率和褐化率,选择不同的处理。愈伤组织在接种20 d左右时生长很旺盛,30 d前后芽体生长比较旺盛,这一时期有利于扩大培养。扩大培养的时间应选择在20~30 d。[结论]该研究为其幼苗提供质量保障,并为农民获得安全放心苗提供技术依托。  相似文献   

18.
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植物组织培养因子对诱导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了洛阳红成苗的关键因素,包括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水解乳蛋白(LH)及培养基中盐浓度的效应。结果显示,诱导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最佳组合配比为1/2MS+6-BA 0.1 mg/L+IBA 0.8 mg/L+LH 100 mg/L。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对牡丹进行促成栽培或组织培养,选取牡丹早、中、晚花3种类型,共41个品种,取其带顶芽的枝条在去离子水中进行培养,研究发现:经过45 d(10℃以下)的自然低温,牡丹晚花品种的电导率要高于早、中花品种,但是晚花品种鳞芽的生长情况,不如早、中花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5种不同方法制取牡丹叶下表皮制片并对其气孔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直接撕皮法、撕皮-刮去叶肉细胞法、NaOH离析法、过氧化氢-冰醋酸离析法和煮沸撕取法制取牡丹叶下表皮,对其制片指标进行了比较,并筛选出最佳染色剂。[结果]撕皮-刮去法和过氧化氢-冰醋酸离析法的制片效果较好,叶肉残留少、真实性强。0.5%的I-KI染液染色效果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不同品种牡丹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