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地表强度和水位对花生果针以及荚果发育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当果针完全发育的时候,果针对地表的压力高达13巴,但是在模拟田间条件下,果针的压力只有上述压力的百分之三或四。在田间处理中,伸入果针区域内1.5厘米以上的果针百分率以及发育荚果的重量随着阻力的增加而减少。在个别情况下,土壤水位降低到15巴以下时,荚果增加比例的大小并不减少。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荚果是花生的收获器官,深入 研究花生荚果发育及其调控,可以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和内外限制因素的调控作 用,并结合激素、营养元素、遗传学研究以及DNA、RNA等分子调控机制,综述了近年来花生荚果发育相关的研究进 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七年在春花生丰产田内,设计了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系统观测的试验。其目的是系统了解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内外部的变化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喷施B_9能使花生增产8%左右。生产上已广泛应用。其增产原因,近年来已从形态解剖、生理指标、养分转运等多方探讨,弄清了不少问题。我们试图从花生荚果发育的角度,了解施用B_9对花生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终花期至荚果发育阶段和荚果成熟至收获阶段花生秸秆的饲用品质变化特点,提升花生秸秆的饲用价值,本研究以13份花生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对各发育阶段的花生植株进行分期取样,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利用NIRS方法检测茎秆、叶片、根、荚果、秸秆等的蛋白质和钙含量。结果表明,在终花期至荚果发育阶段,随着荚果的膨大充实和品质提升,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量变化幅度较小,蛋白质与钙的含量均呈前期降低、后期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此阶段,茎秆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64%~8.87%和12.63%~13.61%,钙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92%~1.01%和0.95%~1.10%,秸秆品质下降。对于饲用花生品种而言,花生初花期或盛花期的秸秆量最大,品质最优,综合饲用价值最高。在荚果成熟至收获阶段,花生植株各部位的蛋白质和钙含量持续下降,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相关性。此阶段茎秆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23%~7.28%和10.86%~13.57%,钙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0%~1.04%和1.16%~1.19%。在保证花生产量的基础上,适宜的收获期能够兼顾花生荚果和秸秆...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花生产量的高低与栽培技术有着密切关系。而土壤、肥料和品种三者的反映,更是明显。尤其当花生营养生长与荚果发育比较协调增长时,花生的产量就高。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旱地花生荚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旱地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结果表明,旱地花生荚果重量和体积增长过程呈“慢—快—慢”变化,可用 Logistic方程拟合,荚果重量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 43~48 d,最大增长速率为0.3791~0.5947g/株·d;荚果体积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36~39 d,最大增长速率为0.8487~1.6684 cm3/株·d,荚果重量和体积快速增长期持续 20~30 d,随施肥量的增加,荚果重量和体积最大增长日出现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8.
为测定温度对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方面的影响,在生长室内进行了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中,昼夜温度从34/30到18/14℃。第二项研究中从34/30到22/18℃。试验分别进行了61天和110天。第一项研究中,通过剪除果针来保持植株的营养生长。测定了小叶、叶柄和茎蔓的干重、叶面积和开花数。第二项研究中除,进行了上述测定项目外,还测定了荚果重。按地上部干物重积累测定结果所表述的前期生长来看,在加权平均温度27.5℃时为最适温度,而在15.5℃时测墓本不长,植株干最适温度下生长4周,然后移入不同温度下,在其后的生长过程中,温度处理对其地上部干重无多大影响,对于前期生长,此期最适温度略有降低。总果重和单果重于23℃时最大,同时细果增重速率也最高,在前期生长期间,对于叶面积发展和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8℃以上,但在后期阶段,对于开花的最适温度则降至26℃左右。  相似文献   

9.
夏花生荚果发育与基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合理配比施肥,是夺取夏花生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夏花生结荚期至饱果成熟期一般历时60~70天,其间,土壤肥力对荚果发育、产量形成影响很大。为进一步明确其关系,我们于1988、1989两年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本所试验池内,池长、宽均为80cm,高60cm。池内0~20cm填装优质壤土,20~60cm填装普通壤土。设置以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及田间试验观察了气温对果针入土后荚果发育的影响,结荚期间与气温的关系以及始花期后气温对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供试品种为半蔓大花生千叶半立。1967年于4月15日、5月15日、6月14日及7月14日四期播种,1968年5月22日播种。两年试验均从7月至9月每10天一次将入土果针加以标记,以便识别。于花生生育期间每隔10天取样一次观察不同时期入土的果针荚果发育过程。田间试验于1967年进行,供试品种与播种期次均与盆栽试验相同,10月7日收获。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主要气象因素与花生荚果大小关系的分析/孙业汉(江苏省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杨福贵…中国农业气象.-1994,15(1).-11~131979~1991年对徐系1号花生品种与主要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日照时数与积温、降雨互为关联。其中以7月中...  相似文献   

12.
果数和果重是花生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栽培上要采用适当措施,促进荚果发育,达到果多果饱果齐,才能获得高产。花生荚果发育的生理生化和形态解剖学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有关其酯酶同功酶的变化的研究不多。酶是基因的表现型,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基因型,酶的表现亦有所不同。花生种子约有50%是油分,酯酶对油分的合成和分解起重要作用。通过酯酶同功酶分析,了解其在荚果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花生合理栽培提供依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粤油551—116和天津豆在荚果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的深浅和条数都有不同,反映了荚果的形态分化和代谢强度都有很大变化. 天津豆种子酶谱的变化特点是两头发育期的酶带浅而窄,中间发育期深,表明荚果发育强,初期酶活性较弱,但到成熟时,酶带仍较明显;果皮的酶带着色也较深,意味着酶活性仍较种子充实时间长,栽培上应注意中后期不要脱肥.粤油551—116荚果发育初期,酶带着色便较深,以后酶带较宽而色深,表明代谢强度大,到成熟期种子和果皮酶带颜色都变浅甚至消失,说明荚果成熟快,栽培上应掌握“早生快发”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试验了五种质地的土壤对夏花生荚果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1)土壤质地对夏花生影响最大的生育时期是饱果成熟期。(2)砂质土壤能加速荚果发育,对果重和体积有促进的作用。(3)重壤土和轻粘土利于干物质积累和夺取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花生育种上,大家迫切希望能够加快育种进程,早日选出新的优良品种供生产应用,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作出贡献。花生是喜温作物,按正常时间(蓬莱地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因品种不同,生育期为130~170天以上,当地无霜期满足不了一年两代的要求。育种上,要在一年完成两代,习惯上是用温室或南繁。实践证明,这两种办法虽然都能达到当年加代的目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成本过高,不利于大搞群众运动。因此,如何在当地,根据现有条件,采用比较简便的办法,当年杂交,当年加代,一年完成两年的工作,已成为当前开展群众性育种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花生荚果发育及其与积温关系的研究,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技术在北方花生产区的试验示范中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各地涌现出不少创纪录的高产典型。在探讨花生地膜覆盖的主要增产原因方面也有不少报道。本文根据1982年本所地膜覆盖对花生荚果发育影响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及有机物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淮区花生不同品种荚果发育动态及有机物积累过程的研究表明,86036-26-1荚果发育早,速度快,持续时间短,海花1号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长,不同品种籽仁干物重,脂肪及蛋白质积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快速增加阶段。86036-26-1籽仁的各种有机物增加快而多,但籽仁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含量较低;豫花7号的各种有机物增加较快而多,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发现了一种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subsp.fastigiata var.fastigiata),其荚果外层为黑色。花生黑色荚果性状遗传控制的报道尚属首次。荚果我层(外果皮)颜色变化与成熟过程一致,这种变化与以前曾在荚果中层(中果皮)观察到的现象类似。用这个不分离系的繁殖材料(PI560927)与两个品种作栽培种亚种内杂交表明,黑色荚果性状是一个单一的显性基因。从正反交后  相似文献   

19.
前 言 在收获徐州68—4等品种时,经常发现无利用价值的幼果占的比例很大,既多于成果数,也多于秕果数,而且这些幼果的大小又比较一致。从这些幼果的着生位置分析,不可能全部是后期花所形成的荚果。因此,从1979年起,连续进行了二年的专题研究,以期探索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结实区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对荚果发育的影响,进行了三个试验。供试品种为普通型半蔓大花生千叶半立。试验采用盆栽法,把根区与结实区隔离开,分别给以水分、温度处理。试验Ⅰ:结实区温度调节处理是于侧枝上10厘米左右的部位上选择10枚果针,将其引入一个塑料三角瓶内,使果针与根区完全分离,将三角瓶放入恒温槽内调节结实区的温度。温度处理分别为38.6℃、30.6℃、22.9℃与15.3℃。试验Ⅱ:土壤水分处理分为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