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苹果干腐病和轮纹病均为害枝干,并为害果实。在苹果主产区,历年因干腐和轮纹烂果遭受损失严重。近年来,随着富士品种栽培面积的扩大,其枝干轮纹病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 病原菌苹果干腐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都是子囊菌。于腐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de Not.)属于葡萄腔菌属。轮纹病菌(E.berengeriand de Not.f.sp.piricola(Nose)Koganezawa et Sakuma)原属于囊孢壳属。近年来,日本对干腐病菌和轮纹病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于1984年提出轮纹病菌有性阶段的形态结构与干腐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快捷、灵敏检测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以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为靶标,设计6条LAMP引物,对其特异性进行检测,优化反应条件并建立苹果轮纹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株苹果轮纹病菌反应结果呈绿色为阳性,而其它3株对照菌株反应结果呈橙色为阴性,表明了LAMP检测引物的高特异性。优化后的LAMP最佳反应条件:温度65℃、扩增时间60 min、FIP/BIP、F3/B3、LF/LB引物终浓度分别为1.0、0.25、0.5μmol/L。LAMP检测方法对苹果轮纹病菌DNA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00 ag/μL,是常规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田间疑似轮纹病组织检测结果发现LAMP方法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检出率高达68%,而传统分离鉴定方法的检出率仅为24%。表明所建立的苹果轮纹病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尤其适用于基层植保机构对于苹果轮纹病菌的田间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韭菜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物质防控苹果轮纹病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韭菜提取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形态的影响;以苹果枝条和果实为材料,研究了韭菜提取液对苹果轮纹病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了韭菜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韭菜提取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韭菜提取液为1:250(1 g韭菜/250 mL水)和1:100(1 g韭菜/100 mL水)的平板上生长5 d后,苹果轮纹病菌斑直径分别为对照的43.25%和4.62%;在提取液浓度为1:20(1 g韭菜/20 mL水)的平板上,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长被100%抑制。韭菜提取液对菌丝形态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韭菜提取液对苹果轮纹病的发生也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1:100的韭菜提取液处理的枝条和果实上病斑直径分别为相应对照菌斑直径的46.25%和42.35%;而浓度为1:20韭菜提取液处理则100%抑制了苹果轮纹病的发生。韭菜所含的4种主要活性成分中,二甲基三硫和甲基烯丙基三硫醚对苹果轮纹病菌生长具有最强的抑制效果,在浓度达1:4000(v/v)时即可100%抑制菌丝生长。以上结果表明韭菜提取液及其主要成分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由该病原菌引起的苹果轮纹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防控效果,为苹果轮纹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能高效、安全防控采后贮藏期苹果轮纹病的方法,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韭菜挥发物对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采后苹果轮纹病的防控作用,并通过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韭菜挥发物主要成分及其抑菌效应。结果表明,韭菜挥发物能显著抑制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的生长,不同浓度挥发物的抑制率为85.57%~100.00%;韭菜挥发物能造成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畸形。韭菜挥发物也能显著抑制采后苹果轮纹病的发生,其防控效果达53.42%~100.00%。韭菜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硫化物,在离体情况下3种主要硫化物均能显著抑制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的生长,500μL/L和250μL/L二甲基三硫醚、甲基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在整个试验期间均能完全抑制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的生长。其中二烯丙基三硫醚的抑制率最高,在62.5~500μL/L范围内其抑制率高达66.25%~100.00%。表明韭菜挥发物及其主要成分均能显著抑制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长,这可能是韭菜防控苹果轮纹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晓军  范昆  曲健禄  张勇  亓彬  王涛 《植物保护》2010,36(3):158-161
2007年8-10月从我国5个苹果主产省份轮纹病果上分离获得111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的抗性水平和抗性频率。结果表明:通过对多菌灵最敏感的泰山海棠菌系进行测定,将其EC50平均值0.0428μg/mL确定为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所测5个省份山西、河北、辽宁、陕西、河南都有抗多菌灵菌株出现,但大部分抗性菌株的抗药性表现为低抗水平,抗性频率分别为8.3%、18.2%、27.3%、11.1%、76.0%,均未发现中抗和高抗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状况,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90个采自山东省各地区的苹果轮纹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轮纹病菌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198 1±0.247 1 μg·mL-1和0.117 4±0.121 8 μg·mL-1。频次分布图显示,苹果轮纹病菌群体中出现了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和戊唑醇之间具有交互抗性;而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与代森锰锌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病菌引起的枝干轮纹病具有同等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田间防控苹果轮纹病的杀菌剂合理轮换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范昆  付丽  李晓军  翟浩  刘璐  曲健禄 《植物保护》2017,43(1):140-147
为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突变体的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0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导的方式获得抗性突变体,并研究其生存适合度。结果表明,戊唑醇对130个菌株的EC50分布在0.051 6~1.925 4μg/mL,均值为(0.799 6±0.039 1)μg/mL,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开始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供试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为71.54%,各省份均未出现高抗菌株。药剂驯化、紫外诱导共获得3株抗性倍数分别为58.82倍、41.60倍、38.19倍的高抗菌株。抗性突变体致病力、适合度指数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无药培养9代后,各抗性突变体EC50逐渐下降,所获抗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在田间自然选择压力下可能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初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苹果轮纹病 ( Macrophoma kawatsukai)是苹果产区重要病害之一[1 ] 。富士、金冠、元帅等品种历年发病较重 ,果实在采收期前后往往大量腐烂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药剂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内吸性杀菌剂 ,但是又具有高抗药风险性 ,病菌极易产生抗性使其失去防效。近期调查表明 ,河北保定郊区一些果园的轮纹病对该类药剂似有抗药性的迹象。但尚未见有关苹果轮纹病菌抗药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有效而简洁的测定苹果轮纹菌抗药性的方法 ,初步确定轮纹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 ,为进一步查清苹果轮纹病菌的抗…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剪口龄期和水分胁迫对轮纹病菌从剪锯口侵染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脱脂棉蘸取轮纹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不同龄期和断水处理的‘富士’苹果枝条剪口,研究了剪口龄期和水分胁迫对轮纹病菌从剪口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修剪形成的剪口在2个月内对轮纹病菌都较为敏感,接种发病率较高。夏秋季节形成的剪口在2周内对轮纹病菌非常敏感,2周后抗病性逐渐增强。苹果修剪前后,干旱能明显降低剪口对轮纹病菌的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保护剪锯口不受侵染既能降低苹果苗木带菌率,又能有效控制轮纹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苹果轮纹病是一种重要病害,使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进行药剂防治一直是其主要控制措施之一。国内外不断有植物病原菌对多菌灵等杀菌剂产生抗性的报道,苹果产地也不断反映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下降,但对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Nose)Koganezawa et Sakuma的抗性菌株在国内的地理分布及抗性水平并不清楚。为此,作者于1999~2000年对我国重要苹果产区的苹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苹果病害发生与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于2010-2012年在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 100个苹果园采用隔行踏查法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果园面积、品种名称、树龄结构以及各种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3年间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共发现病害50种,其中包括新发现的2种病害:丝核菌叶枯病和炭疽菌叶枯病。通过分析确定了各种病害的严重度,明确了腐烂病、轮纹病、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4种主要病害及苹果锈病等8种中度发生病害的发生程度及区域分布,为各苹果主产省开展病害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late blight)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状况对制定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1—2013年采自黑龙江省黑河、齐齐哈尔、绥化等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采用对峙培养法对153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A1交配型79株,占51.63%,A2交配型74株,占48.37%;采用菌落直径法对143株晚疫病菌进行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83.92%表现高抗,8.39%表现中抗,7.69%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2008年5~6月,对我国山东等7个苹果主产省市的88个果园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苹果枝干轮纹病的总体发病率达77.6%。随着树龄的增大,枝干轮纹病危害加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提高。4~10年生果树发病率为56.7%,病情指数为37.0;11~17年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78.7%,病情指数为53.8;18~24年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91.5%,病情指数为70.8;25年以上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100.0%,病情指数为95.3。不同省份之间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发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该病在山东、河南和北京的危害相对较重,而在山西和陕西的危害相对较轻;几个主栽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枝干轮纹病的化学防治中,石硫合剂是最常用的药剂,其次是多菌灵。已被禁用于无公害果园生产中的福美胂仍然在不少果园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引起的果树病害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真菌在国内外分布广泛,是许多果树常见的病原菌、内生菌和腐生菌,能引起果实腐烂、叶斑、坏死、溃疡和流胶等症状。本文概述了该属真菌引起的果树病害的发生、危害症状、主要病原菌种类、流行学和病害控制、栽培管理策略;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2007-2009年对河北省唐山、保定、邢台、石家庄、沧州、衡水、秦皇岛、张家口、廊坊、承德共10个地市200余个苹果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重点考察和现场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品种名称、树龄结构以及各种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苹果以‘富士’品种为主,占调查果园面积的58%,其次为‘元帅’;从树龄结构上看,树龄超过15年的果园占69%,说明河北省苹果园老化现象比较严重。苹果上常发生的病虫害有枝干轮纹病、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锈病、苹果黄蚜、山楂叶螨、金纹细蛾、苹果绵蚜、桑天牛、枣尺蠖和黑蚱蝉共12种。其中枝干轮纹病、腐烂病和山楂叶螨是全省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且较严重的病虫害。唐山市枝干轮纹病病株率高达92%,张家口市腐烂病病株率为72.67%,苹果黄蚜、锈病、褐斑病和金纹细蛾在不同地区发生程度不同。苹果绵蚜在河北省已普遍发生。品种以及地形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本文根据对河北省苹果病虫害发生状况的调查结果,提出了通过加强栽培管理、病虫害预测预报、选用抗性品种与砧木以及化学防治为手段的病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苹果轮纹病菌诱导产孢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In order to get a great quantity of spores of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several methods to promote sporulation of the pathoge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ounded young apple fruits within 60-day old was inoculated with mycelia of B.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and induced under the 365 nm-UV-light; when the brown lesion was shown, the young apple began to form pycnidia on the lesion around the inoculation point after 3-5 days irradiation with UV-light and extruded plenty of conidia. This method induced great more conidia than that of irradiating wounded mycelia with UV-light. However, mature apple seldom produced conidia when induced with the same method.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矮砧密植苹果园发现苗木栽植后幼树主干上的枝干轮纹病发生严重,急需有效的防治方法。针对生产中的需求,本研究对幼树枝干轮纹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用乳胶液配制的戊唑·多菌灵·乙膦铝混合剂对枝干轮纹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同种药剂的水溶液,对剪锯口枝干轮纹病防治效果可达63.7%~100%,是药剂水溶液防效的2~3倍;生长季施用2次,对枝干轮纹病病斑的铲除率为45.2%,是药剂水溶液防效的9.6倍以上。结果表明,戊唑·多菌灵·乙膦铝乳胶液对枝干轮纹病防治效果显著,可以用于苗木剪锯口的防护,以及新建果园中幼树枝干轮纹病的治疗。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幼树枝干轮纹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得到防治苹果轮纹病的高效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评价其对苹果生长的安全性及对轮纹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较高,EC 50分别为0.107μg/mL和0.140μg/mL;其次为氟环唑、丙环唑和己唑醇,EC 50分别为0.220、0.238μg/mL和0.452μg/mL。在田间防效试验中,氟硅唑(57.1 mg/kg)、丙环唑(166.7 mg/kg)和苯醚甲环唑(66.7 mg/kg)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最高。2018年果实采收前防效分别为84.75%、83.66%和82.05%,采后30 d分别为73.33%、73.33%和68.33%;2019年采收前防效分别为82.25%、87.66%和87.41%,采后30 d分别为75.41%、70.49%和73.77%。同时,各药剂对苹果生长均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苹果轮纹病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