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养猪生产正处在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养猪生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工作重心由城郊转向农村;引导养猪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萍 《农业工程学报》1992,8(2):117-118
现代化养猪工艺,是按照猪的不同生产阶段采用配套的现代化养猪科学技术,实现高产、高效益。近年来,由于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和出口的需要,从国外引进一些瘦肉型种猪和工厂化养猪设备,相继在北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信息体系必须改革传统运行方式选择实施新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部门型向综合集团型转变;由 功能型转变;由层层上报体制,向新型信息网络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养猪业有了长足发展,生猪饲养量居世界第一,但养猪业总体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在世界猪肉进出口贸易中几乎没有任何地位.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养猪和规模化养猪的现状,对制约我国养猪生产水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发展农村养猪生产,应注重提高农村仔猪质量、改良生猪精料、建立养猪小区、实施生态养猪等,以规范农村肉猪生产方式,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对规模化养猪场,应改进现有饲养工艺、环境调控及粪污处理技术等,逐步向舍饲散养、清洁生产等方向转变,并且通过加大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投入,规范生产过程,以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形式,进一步完善我国生猪产业化体系,使我国养猪业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是美国养猪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它不仅威胁新建或扩建猪场的发展和效益,而且影响目前从事商业生产的每个养猪业主的利益。美国猪肉生产经营的综合环境管理体系对养猪业的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公众参与新建或扩建猪场的审批、管理;场址要求能够防止地面和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生态农业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思维,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四性”,即综合性、适应性、高效性、持续性;将其技术内涵概括为“三体系”,即突出第一性生产体系,优化物质循环转化体系和改善人为调节体系,并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十种”生态农业主要技术类型。我国生态农业试点建设成就已初步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找到了农业持续发展重要途径,生态农业正在实现由部门性科研活动向社会性产业实践的转变;预言九十年代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必将经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会出现“十个方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探究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对准确评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和2018年黄土高原县域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生态修复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阐明退耕对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高于2000年,系统的可持续性在逐步增强;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由自然资源供给为主导,转变到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阶段。2)2000-2010、2010-2018年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增长率分别达到31.03%和28.81%,因此,2000-2010年间是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大幅提升阶段。3)退耕背景下虽然耕地大幅减少(-33.48%),但平均海拔和坡度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0.3 m和0.88°),土壤侵蚀模数由16.14 t/(hm2·a)降至9.34 t/(hm2·a),产水量和粮食生产潜力则年均增长5.09 mm/(km2·a)、53.75 kg/hm2。4)退耕背景下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显著提升,工程的实施对六个分区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都呈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土石山区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由0.14增长至0.17,其受退耕的影响最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虽减少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但通过改变其空间分布格局,对耕地质量、耕地平均海拔和高度均产生影响,由此使得土壤侵蚀模数下降、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整体而言,退耕还林还草提升了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安全对粮食安全存在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断奶日龄与断奶后仔猪生长发育和母猪生产性能发挥密切相关。该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发育、行为习性、消化生理与免疫机能以及母猪繁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早期断奶技术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对改善母猪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提高养猪生产效益所起的作用,断奶应激可能对仔猪生产的不良影响,以及目前有关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应用早期断奶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坡耕地是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保障,深入研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用2004-2020年高精度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从地形位指数、核密度、耕地利用动态指标分析典型岩溶山区普定县坡耕地时空演变在不同地形位等级上的响应,并对坡耕地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4-2020年,研究区坡耕地在空间上呈"东南多、东北少、西部较少"的分布特征。坡耕地分3个阶段收缩:急剧收缩阶段(2004-2009年)高地形位坡耕地撂荒收缩速度最快,缓慢收缩阶段(2009-2015年)中地形位坡耕地收缩速度最快,加速收缩阶段(2015-2020年)低地形位坡耕地收缩速度最快;2)第一级、第三级地形位范围内坡耕地变化面积最大,高地形位劣质坡耕地向林草地转型占总体转型面积的69.67%,低地形位坡耕地向园地及建设用地转型占总体转型面积的38.14%;3)坡耕地演变由陡坡向缓坡转移、由高海拔向低海拔转移,聚集度下降,高地形位坡耕地转型提高区域生态效益,中、低地形位坡耕地转型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双赢效益;4)自然地理环境是坡耕地时空演变的基础支撑,社会经济是主导因素,政策是外在拉力,不同梯度地形位坡耕地影响的主导因素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岩溶山区不同地形土地利用优化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内容包括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养猪业的规模化 ;养猪生产与用水 ;规模化猪场废水的产生与排放 ;猪场废水特点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技术与设施 ;猪场废水氮、磷去除技术 ;猪场清洁生产的方式与管理措施 ;香港及亚太地区科学养猪的废水处理状况及有关技术、标准、法规内容的附录。该书由华南农业大学、香港猪会主编 ,对既保障养猪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又消除猪场废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具有指导作用。该书已于 1 999年 6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1 6开本 1 99页 ,定价 40 .50元《规模化猪场用水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