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48%乐斯本乳油稀释1200~l500倍,防治梨黄粉蚜,药后5天防效均达99%以上;防治梨圆蚧,稀释1200~2000倍,药后3天防效达9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稀释1200~1500倍液,防治梨黄粉蚜和梨圆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利用48%乐斯本乳油稀释1 200~1 500倍,防治梨黄粉蚜,药后5天防效均达99%以上;防治梨圆蚧,稀释1 200~2 000倍,药后3天防效达9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稀释1 200~1 500倍液,防治梨黄粉蚜和梨圆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1989~1990年在美国堪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农场进行试验。对部分麦仓分别采用推荐的入仓时用药和入仓后4~6周用药(推迟用药)两种方法进行比较。1989年使用药剂为甲基毒死蜱,试验小麦未进行气调.1990年将两种用药方法作为害虫综合防治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试验,使用了甲基毒死碑与马拉硫磷两种药剂.尽管甲基毒死碑推迟用药降低了捕虫器中捕获的害虫数,而且在储存5个月后进行生物分析,死亡率达98±1.1%,但它不能显著降低从充气麦仓中抽取的样方中的虫口密度,与对照相比也没有经济效益。使用马拉硫磷,不论是入仓时用药还是推迟用药均不能显著降低麦仓中的害虫密度。1989年秋季,对未充气的小麦,不论入仓时用药还是推迟用药均可显著减少(p<0.05)抽样检查的害虫效(与对照相比).在两次试验中,入仓时用药的成本指数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毒死蜱10ppm、20ppm 喷雾法和药糠载体法处理稻谷生产试验的残留研究结果说明:施药后稻谷中药剂含量约为理论施药量的一半,已经低于卫生标准最高允许限量10ppm.谷物上药剂的残留主要集中在稻壳和糠上,大米上残留量很低,约为原粮上的十分之一,蒸煮成米饭后降低到几乎检不出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40%辛硫磷乳油在油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文建立了辛硫磷在油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40%辛硫磷乳油在油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辛硫磷最小检出量为3.125?10-11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107%,相对标准偏差2.31%~5.96%;油菜平均回收率为88%~93%,相对标准偏差4.63%-9.90%。试验结果表明,辛硫磷在油菜和土壤中易降解,北京油菜、土壤的半衰期分别为0.4d和1.2d,山东油菜、土壤的半衰期分别为0.3d和1.7d。在油菜生长期,使用辛硫磷540和810 g a.i./hm2分别施药3次和4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3 d、7 d、14 d。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评价联苯菊酯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性,山东省农科院质标所研究人员于2013~2014年在山东济南、河南焦作两地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联苯菊酯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小麦中稀土元素的新方法,小麦全粉经微波消解后,利用稀土元素对Luminol-K2S2O8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的线性抑制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为7.65μg/g~10.12μg/g,线性相关系数r=0.9991,RSD为4.0%~7.4%,检出限为3.82×10-9g/g,硬质紫麦加标回收率为96.30%~103.90%。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用于小麦中微痕量稀土元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代森锰锌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代森锰锌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本方法黄瓜中代森锰锌的平均回收率为89.02%-95.50%;土壤中代森锰锌的平均回收率为86.59%-93.03%。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1.57d -3.51d和3.85d -11.44d。在黄瓜上使用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最多施药3次, 最后一次施药2d后,采收的黄瓜中代森锰锌的残留量均小于2 mg/kg。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异菌脲在杨梅果实上的残留降解动态,连续2年,在杨梅幼果期通过1次喷药多次取样和不同时期喷药成熟期1次性取样2种方式,进行杨梅果实中异菌脲残留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异菌脲在‘东魁杨梅’和‘临海早大梅’果实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半衰期分别为9.2天和13.86天;异菌脲在杨梅果实中降解速度较慢,但在幼果期按常用浓度1000倍液喷施1次,异菌脲残留量低于中国、香港、日本等地区异菌脲在苹果、梨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MRL)5 mg/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维因在粮食中的残留量,西维因在粮食中回收率为92.2%-104.8%,最低检出浓度0.5ppm,在稻谷,小麦中残留分解较快,与防虫磷相似,稻谷累加工成大米和米饭,药剂残留即分解殆尽,故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小麦和土壤中辛硫磷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小麦茎叶、籽粒和土壤中辛硫磷残留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小检出量为0.5 ng;当小麦籽粒和土壤中辛硫磷的添加浓度为0.02,0.2,2 mg/kg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9.8%~98.9%,变异系数为0.8%~5.7%,最低检测浓度为0.02 mg/kg;当茎叶中辛硫磷的添加浓度为0.04,0.4,2 mg/kg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9.7%~95.8%,变异系数为0.5%~5.9%,最低检测浓度为0.04 mg/kg。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测限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毒死蜱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研究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吸附性、移动性、挥发性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具有较强的吸持毒死蜱农药的能力,吸附常数(Kd)为:壤土213.51,粘土182.82和砂土157.01;毒死蜱属于在壤土、砂土中不易移动,在粘土中不移动的农药品种;毒死蜱在壤土和粘土属难挥发,在砂土属中挥发;毒死蜱在壤土、粘土和砂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9d、12.6 d和9.8 d,属于易土壤降解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死蜱具有杀虫活性高、杀虫谱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但其残留问题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解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过程及残留分析方法,本研究介绍了毒死蜱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与应用现状,总结了它在土壤中的降解产物、降解机理以及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概述了其在土壤介质中的提取、净化、分析原理和方法,并对其残留降解和检测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毒死蜱在土壤-水-植物-大气复杂环境系统中的降解研究,发展能够将高效的样品前处理和灵敏的后续检测集于一体的快速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4.
蔬菜中残留毒死蜱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5种蔬菜中添加毒死蜱标样的回收率试验,研究蔬菜毒死蜱监测方法中震荡提取时间、淋洗液配比、层析硅胶用量、淋洗液选择时间等关键步骤的最佳定量组合。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30min,淋洗液用单一的丙酮,层析柱中填充1g硅胶,淋洗过程中取6min以后的过柱淋洗液做色谱分析,既可大量清除蔬菜中含有的对色谱峰的干扰因素,同时也保证回收率达到90%~120%之间,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蚁防治剂毒死蜱和氰戊菊酯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毒死蜱和氰戊菊酯在取样于宁波地区的3种典型土壤(淡涂泥土、黄斑青紫泥土和山地黄泥砂土)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淡涂泥土、黄斑青紫泥土和山地黄泥砂土对毒死蜱的吸附常数分别为121.4088、477.7604、3537.0809;对氰戊菊酯的吸附常数分别为15.7476、100.8772、102.3091,表明无论是山地黄泥砂土、黄斑青紫泥土,还是淡涂泥土,对毒死蜱的吸附性均远高于氰戊菊酯。通过吸附常数Kd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以及阳离子代换量等理化性质进行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毒死蜱和氰戊菊酯的土壤吸附率(Y)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性也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无影响。10%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施药剂量为60 g/hm2,对下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的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花生、油菜的药害轻;随用药剂量增加药害加重,480 g/hm2处理对下茬参试作物均有较重的药害,不同作物对醚苯磺隆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性有差异,其顺序为:油菜>大豆>花生>谷子>玉米。播种前进行旋耕比免耕对后茬参试作物幼苗生长及大豆和油菜产量影响要轻。  相似文献   

17.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最佳播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最佳播种密度。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适中,群体能够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光、肥、水等资源,并且群体中单个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其群体产量也较高,所以播种时应以中密度为宜,即播种量大约为4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小麦区试资料分析提供更合理、更全面的评价方法,采用非参数统计分析法,对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冬水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11(豫教5号) 是丰产稳产性最佳品种,该品种已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V5(众福6号)为丰产性最差品种,V8(天禾077)为稳产性最差品种,此两品种均已被淘汰;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分辨力的试点有7 个,分辨力最高的试点为L7(济源市农科所),发现了87.2 %的差数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山东省不同季节设施黄瓜和番茄上百菌清的残留状况与残留降解规律,评价百菌清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0e-kt,在春秋两季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1~5.2天,番茄中的半衰期为3.1~6.0天。300~600倍液施药水平下,施药2~3次,施药间隔为7天,末次施药7天后,百菌清在黄瓜上的残留量为3.101~0.912 mg/kg,在番茄上的残留量为4.093~1.071 mg/kg,残留量低于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5.0 mg/kg。百菌清的降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按照推荐剂量用药,春季的安全间隔期应在7~10天,秋季应在10~14天。  相似文献   

20.
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高硼土壤面积的分布,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硼处理研究表明,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黄叶率增加,干物质生产受阻,根系分布浅、根量小,而且根系比地上部分对硼毒更敏感。品种基因型之间对硼的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植株体内硼浓度随品种基因型和土壤硼含量的不同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