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于栽培金针菇的原料很多,常用的有木屑、棉子壳、甘蔗渣、麸皮、米糠、玉米粉、菜子饼、大豆饼等农副产品下脚。为了比较不同配方组合与金针菇产量的关系,笔者于1993~1994年初进行了五个不同配方组合的栽培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 杂交种89号,纯白种50号。 (二)培养料配方 配方1棉子壳、木屑各35%,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对照组)。配方2棉子壳70%,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配方3木屑70%,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配方4棉子壳、木屑各30%,麸皮、菜子饼各20%。配方5棉子壳、木屑、麸皮各30%,菜子饼10%。 (三)试验方法 每品种各设五个配方,每配方10个重复,每重复装干料300g,制种按常规法,培养料含水量68%,于10月27日接种,23℃左右温度培养,杂交89号12月10日,纯白种12月20日见绝大部分菌袋面上已吐黄水或有鱼籽般菇蕾,搬入栽培房开袋,用工具将老菌块挑出,袋口覆盖报纸,每天掀开报纸通风1次,报纸保持湿润,菇房地面、床架喷水增加空气湿  相似文献   

2.
朱元弟 《食用菌》1994,16(4):21-21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作为栽培主料的棉子壳,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又减少,需求量日趋紧张。为此,我们从1992年6月开始,进行了棉子屑(棉花加工厂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试验,现将棉于屑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供试材料 供试菌种为金针菇F25,本所保存菌株。培养基设三个配方:A.棉子屑78%,麸皮20%,糖1%,石膏1%。B.棉于屑93%,麸皮5%,石膏2%。C. 棉子壳80%,麸皮15%,玉米粉4%,石膏1%。 (二)试验方法 1992年10月进行了棉子屑栽培金针菇的可行性试验,取得成功后,于1993年10月8日,采用上述A、B配方制栽培袋,C配方为对照组。采用17×35×0.04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250g,培养料含水量为65%,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于10月11日进行接种箱接种,接种后每个配方随机取300袋进行发菌观察及出菇记录。到11月15日各配方的金针菇菌袋菌丝基本长满培养基,并在菌袋料面出现“黄水”,进行开袋。开袋后增加培养室的  相似文献   

3.
在金针菇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菇体色泽深、产量偏低等问题.为解决这问题,笔者于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进行了袋栽金针菇用大塑料筒出菇试验.结果表明,用塑料筒出菇可改善金针菇的品质和提高产量.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一)供试材料 菌株为金针菇19号,引自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90%,麸皮10%,另加石膏粉1%,含水量70%,pH值自然.(二)试验方法 采用常规熟料袋栽,袋规格有两种,15×45×0.06cm的袋装干料250g,17×45×  相似文献   

4.
王家季 《食用菌》1995,17(4):26-27
纯棉子皮栽培金针菇,不但生产成本高,且栽培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表现为发菌慢,易开伞,产量低。为此,我们进行了金针菇培养基质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 金针菇杂交19,引自三明真菌所。 (二)培养基配方 设五个配方(表1),其中配方1、5为对照。每配方投料10kg,料水比为1:1.25。  相似文献   

5.
傅玉红  王克 《食用菌》1998,20(1):28-29
近年来,由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棉子壳货紧价扬,已影响到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盛产高粱的优势,我们在筛选出适用于高粱壳栽培金针菇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粱壳袋栽金针菇高产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杂交19、金针菇707、杂交40三个金针菇菌株。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PDA培养基再加入黄豆粉20g,麦芽糖10g,蛋白胨10g,磷酸二氢钾1g);原种以高粱籽粒为培养基;栽培种以棉子壳77%,玉米面20%,蔗糖1%,石灰1%,石膏1%,少许硫酸镁、磷酸二氢钾为培养料。原种和栽培种均在罐头瓶中培养。 1.2 供试配方 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粉碎成蚕豆大),玉米面,高梁壳,曝晒2~3天。设6个配方,见表1。每配方分别接3个菌株共18个处理。培养料加水(料水比1∶1.8)拌匀后建堆发酵,待堆顶部下延15cm处料温达55~70℃保持2天后翻堆,外面料翻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1~1993年,对引进的12个金针菇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品种 ①三明1号;②杂交19号(引自三明市食品工业所);③常山金针菇(引自常山县微生物总厂);④V9(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⑤SFV9(引自中国农科院土肥所);⑥FV17(引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⑦8815;⑧8817(引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⑨088(引自河北省微生物所);⑩8809;(11)99号(同②);(12)FV29(同⑥)。在这12个品种中,①~⑧子实体为黄色,⑨~(12)子实体为纯白色。 (二)试验方法 采用熟料栽培。配方(%)为:棉子壳50,锯末36,麸皮10,过磷酸钙0.5,尿素0.2,石膏1.3,石灰1,蔗糖1,料含水量60。试验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品比试验于1991年10月24日和25日拌料,料水比1:1.2~1.3。采用33×17cm聚丙烯袋,装料高14cm,高压灭菌2小时。冷却后接入各供试品种的原种,于26℃左右下培养。各品种栽培袋设3次重复,随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合人防地道栽培的稳产高产金针菇当家品种,我们在三年多的试验基础上,1988年又引进了金针菇杂交19号进行地道栽培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菌株有金针菇杂交19号,由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三明1号(对照株),由湖北大学生物系提供(原菌株来自三明所).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78%,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另加KH_2PO_40.15%,含水量70%,pH自然.(二)栽培方法采用熟料袋栽,栽培袋规格15×35×0.045cm的低压聚乙烯筒料制作,每袋装干料200g.拌料、装袋、灭菌按塑料袋制种常规法,采用单  相似文献   

8.
利用罐头厂下脚料———龙眼、荔枝核壳袋栽金针菇,不但高产优质,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笔者于1996年8月16日选用金针菇杂交19号菌种进行试验。培养基配方为:龙眼核壳或荔枝核壳料碎品70%,蔗渣23%,玉米粉5%,硫酸镁0.5%,...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料设计方法,研究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高产配方.以玉米芯、麸皮、棉籽壳、甘蔗渣为主料,以产量为考核指标,建立各组分配比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高产配方为9.3%玉米芯、30.4%麸皮、16.4%棉籽壳、36.9%甘蔗渣、5%玉米粉、1%过磷酸钙、1%轻质碳酸钙,产量可以达到每袋426.5 g,比对照产量(每袋400 g)提高了6.6%.验证试验表明,混料设计可用于金针菇栽培配方优化.  相似文献   

10.
棉子壳加玉米面生料栽平菇,在刊物上已有报道, 但结果各异.现将笔者做的两次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 ①棉子壳96(对照).②棉子壳95,玉米面1.③棉子壳94,玉米面2.④棉子壳93,玉米面3.⑤棉子壳92,玉米面4.⑥棉子壳91,玉米面5.各配方均加石膏2、白糖1、石灰0.5、尿素0.25、多菌灵0.15.(二)试验方法各配方加水拌匀,含水量为60%左右,按常规装袋,每袋装干料750g,用种量为干料重的10%(菌种为少孢06平菇),每配方10袋.第一次于4月25日在室外遮阳播种,温度从4℃到32℃.第二次是11月1日在室内播种,温度从12℃到32℃.  相似文献   

11.
以茎瘤芥叶、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金针菇,筛选最佳栽培配方,拟为茎瘤芥叶的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金针菇最适栽培配方的质量百分数为24%茎瘤芥叶、60%棉籽壳、10%麸皮、5%玉米粉、1%石膏;以此配方栽培金针菇,每袋产量最高为248.48g、生物学效率为88.74%,投入产出比为1∶3.30,比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降低成本21.43%,提高毛利润16.44%。  相似文献   

12.
我市1989年袋栽金针菇464万袋,生物效率104.2%,投入产出比为1∶2.61,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1990年扩大到800万袋,菇农一致认为袋栽金针菇成本低,效益高,是一种短、平、快生产项目,适合农村栽培.现将几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金针菇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介绍给同行.(一)选料和配比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个合理配方:棉子壳72%,啤酒渣10%,玉米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已有采用锯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代料栽培金针菇的成功试验,但利用香蕉茎、叶栽培金针菇的试验还未见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香蕉茎、叶资源,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香蕉茎、叶袋栽金针菇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以1987年12月栽培为例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金针菇母种选用“信农二号”。(二)培养基配方A.香蕉茎100%;B.香蕉茎50%,木屑,蔗渣各25%;C.蔗渣、木屑各50%(对照)。以上配方均另加麸皮22%、蔗糖1%、CaCO_31%、KH_2PO_40.3%。  相似文献   

14.
我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的产粮区,每年的水稻收获后,有几十万吨稻草废弃于田中,任其霉烂或一把火烧毁作为肥料还田,经济效益低.为了开发山区.综合利用山区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可缓解森林资源供求紧张状况.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金针菇稻草袋栽配方试验.1 试验设计 金针菇稻草袋栽配方设4个处理,各处理配方见表1.处理A、B配方相同,只是不同时间接种.而且无木屑盖面;处理C以3cm厚的木屑盖稻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栽培金针菇受室内环境的限制,我所于1990年11月开展了以室内培养菌丝体、野外大棚出菇的栽培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供试材料①菌种:古金1号全白金针菇菌株,本所自选.②培养料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70%.③栽培袋:采用规格为35×17×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二)试验方法①栽培菌袋的制作:按常规法将培养料拌匀后装袋,每袋折合装干料200g,于1.5kg/cm~2下灭菌1.5小时,冷却至25℃以下后无菌操作接种,置20~25℃的室内培养,30天后菌丝长满袋.②选搭荫棚:选不积水、近水源、方便管理的冬闲稻田,整地  相似文献   

16.
袋栽金针菇一般都待菌丝长满料时再开袋出菇,这样不仅会延长栽培周期,而且由于先发菌的菌龄过长,袋口常出现菇蕾,对产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为此,笔者于1987年2—5月进行了菌丝长至袋料的2/3时开袋和按常规法菌丝长满料时开袋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603(引自厦门蘑菇菌种推广站)。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8%、麸皮20%、碳酸钙1%、糖1%,水为干料重的2倍。栽培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其余同原种配方。  相似文献   

17.
采用10%、23%、33%的松杉木屑分别代替等量的杂木屑进行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试验,对各配方处理的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松杉木屑33%配方的金针菇菌丝长势较好,与其他配方间差异不明显,但产量最高0.351 kg/袋,比对照配方的产量0.316 kg/袋高11%,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原料成本节省0.048元/袋。  相似文献   

18.
种桑养蚕每年剪伐大量的桑枝,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仅有利于保持森林资源,促进“蚕、菌、林”的良性循环,同时又提高了种桑养蚕的综合效益。我们进行了桑枝粉栽培金针菇试验,现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金针菇杂交19母种由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原种按常规配方自行制作。 1.2 栽培配方 A.桑枝粉、棉子壳各40%。B.桑枝粉、杂木屑各40%。C.桑枝粉80%。D.杂木屑、棉子壳各40%。各配方均加麸皮18%,蔗糖1%,石膏粉1%,pH值自然,含水量65%。 1.3 试验设计 设4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20袋,随机排列,每袋装干料300g,塑料袋为17×38×0.04cm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8小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主料的营养成份 从灰分、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等主要营养成分来看,桑枝粉的营养成分与棉子壳相近,明显高于杂木屑(表1)。  相似文献   

19.
袋栽金针菇是当前最主要的栽培方式,现介绍一套高产有效的技术:一、选料配方:选择无霉、变质和虫蛀的杂木屑、棉子壳、甘蔗渣、稻草等代料,稻草需切碎或粉碎。培养料配方:基料100公斤,米糠(麸皮)25—30公斤,石膏粉1.5公  相似文献   

20.
两段出菇也叫覆土栽培,它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在平菇栽培中已广泛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关金针菇的覆土栽培,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就覆土栽培对金针菇增产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菌种:杂交19,引自南阳农校菌种室。②培养基: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采用麦粒培养基;培养料为棉杂质98%,石灰2%。 (二)试验方法 母种和原种均按常规方法进行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发满菌丝后备用。栽培料投料50kg,按上述配方调含水量为65%,装入12×50cm聚乙烯袋中,每袋装干料500g,每袋打4个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