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探讨了中华鳑鲏在不同温度和饥饿时间下的耗氧率的变化。试验表明:中华鳑鲏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0、19∶00时耗氧率达到低峰,而高峰则出现在23∶00,温度越高其耗氧率变化越大,在温度为26℃时耗氧率最高;中华鳑鲏耗氧率随着饥饿天数的增加耗氧率变化的幅度也相应的变小,耗氧率最大值从第2天的0.160 1mg/kg.L下降到第17天的0.049 8mg/kg.L,但是其最小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水呼吸法研究了中华鳑(鮍)(1.070±0.068)g在溶氧逐渐降低环境中呼吸耗氧和氮代谢生理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在(23.2±0.2)℃时,中华鳑(鮍)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耗氧率分别为0.441 mg/(g·h)和0.297 mg/(g·h),排氨率分别为1.6 μg/(g·h)和0.5μg/(g·h);溶氧低于1.5 mg/L开始浮头,低于0.31 mg/L开始死亡.当溶氧降低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降低,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白天(6:00~ 14:00时)较夜间(10:00~2:00)高.在低溶氧环境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逐渐增加,水质环境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恶化.实验结果提示在溶氧逐渐降低的环境胁迫下中华鳑(鮍)的呼吸作用和氮代谢水平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养殖和运输中华鳑(鮍)过程中溶氧水平需始终保持在1.5 mg/L以上,运输前停食进行饥饿运输较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呼吸法研究了中华鳑(1.070±0.068)g在溶氧逐渐降低环境中呼吸耗氧和氮代谢生理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在(23.2±0.2)℃时,中华鳑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耗氧率分别为0.441 mg/(g·h)和0.297 mg/(g·h),排氨率分别为1.6μg/(g·h)和0.5μg/(g·h);溶氧低于1.5 mg/L开始浮头,低于0.31 mg/L开始死亡。当溶氧降低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降低,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白天(6:00~14:00时)较夜间(10:00~2:00)高。在低溶氧环境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逐渐增加,水质环境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恶化。实验结果提示在溶氧逐渐降低的环境胁迫下中华鳑的呼吸作用和氮代谢水平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养殖和运输中华鳑过程中溶氧水平需始终保持在1.5 mg/L以上,运输前停食进行饥饿运输较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呼吸法研究了中华鳑鲏(1.07±0.068) g在溶氧逐渐降低环境中呼吸耗氧和氮代谢生理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在(23.2±0.2)℃时,中华鳑鲏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耗氧率分别为0.441 mg/(g.h)和0.297 mg/(g.h),排氨率分别为1.6 ug/(g.h)和0.5 ug/(g.h);溶氧低于1.5 mg/L开始浮头,低于0.31 mg/L开始死亡。当溶氧降低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降低,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白天(6:00~14:00时)较夜间(10: 00~2:00) 高。在低溶氧环境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逐渐增加,水质环境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恶化。实验结果提示在溶氧逐渐降低的环境胁迫下中华鳑鲏的呼吸作用和氮代谢水平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养殖和运输中华鳑鲏过程中溶氧水平需始终保持在1.5 mg/L以上,运输前停食进行饥饿运输较佳。  相似文献   

5.
大鳞鲃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规格大鳞鲃(Barbuscapito)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水温16~34℃范围内,大鳞鲃1龄鱼[(24.78±2.19)g]和2龄鱼[(185.94±5.53)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水温26℃时,随着体重规格(10 g、30 g、180 g)的增大,大鳞鲃的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下降。1龄大鳞鲃[(34.61±3.75)g]白天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夜间耗氧率,白天12:00~14:00最高,平均耗氧率为(0.195 8±0.037)mg/(g.h),夜间22:00~24:00最低,平均耗氧率为(0.145 9±0.029)mg/(g.h)。测得1龄大鳞鲃在水温26~32℃时的窒息点为0.180 5~0.525 2 mg/L,2龄大鳞鲃的窒息点为0.292 1~0.588 8 mg/L。  相似文献   

6.
实验根据白甲鱼鱼体的大小和鱼的数量,分别采用了封闭静水式和封闭流水式2种实验装置测得了该鱼的耗氧率与窒息点,为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数据参考.结果表日月:封闭流水条件下白甲鱼的耗氧率随着时间变化,早晨9:00耗氧率最低,下午15:00达到最大,耗氧率平均为0.72 mg/g·h;分别对体质量为0.86,1.93,12.3 g的白甲鱼在静水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其耗氧率分别为(0.690±0.011),(0.710±0.014),(0.596±0.028)mg/g·h.随着体质量规格的增大,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减小.窒息点平均为(1.136±0.036)mg/g·h.白甲鱼窒息点比大多数鱼类的窒息点都要高,所以在人工养殖或运输时,养殖与运输密度应该低于一般家养鱼类.  相似文献   

7.
两种“吉富”罗非鱼耗氧率、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两种“吉富”罗非鱼的养殖结构优化及其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恒温20±0.5℃条件下,用呼吸室法对“JNM”和“GTC”两种吉富罗非鱼的呼吸耗氧率、窒息点进行了试验。[结果]①平均体重为381.90±19.25g的“JNM”昼夜平均耗氧率为O.069±0.022mg/(g·h);平均体重为302.00±7.76g的“GTC”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033±0.017mg/(g·h)。②两种试验鱼的耗氧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代谢率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而降低。③“JNM”和“GTC”的窒息点分别是:1.54±0.17、1.70±0.23mg/L。[结论]当温度在20±0.5℃时,“GTC”与“TNM”相比,需氧量大.窒息点低。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5.3~26.5℃下测定美洲鲥幼鱼的昼夜耗氧率,同时在14、18、22、26、30℃下分别对美洲鲥(体长7.8~9.7 cm,体重3.51~6.20 g)耗氧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美洲鲥在25.3~26.5℃条件下,昼夜耗氧率范围为0.447~0.838 mg/g.h,最低在上午7:00(0.447 mg/g.h),最高在下午15:00(0.838 mg/g.h)和夜间23:00(0.838 mg/g.h),全天平均耗氧率为0.639 mg/g.h;在不同温度下,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14℃时的0.073 mg/g.h,增加到30℃时的1.057 mg/g.h。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三角帆蚌的耗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水法现场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不同规格(一龄蚌,蚌壳长分别为52和77mm;二龄蚌,蚌壳长分别为69、87和102mm)三角帆蚌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2.7±0.7)℃,pH为8.07±0.02,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为(6.05±0.52)mg/L的条件下,蚌壳长为52、77、69、87和102mm的三角帆蚌的单位质量耗氧率分别为(27.85±7.15)、(17.94±4.89)、(18.76±6.55)、(14.26±3.24)和(14.25±2.51)mg/(kg.h);三角帆蚌个体耗氧率与蚌质量和蚌壳长均显著相关;在实验期间,三角帆蚌单位质量耗氧率存在昼夜差异,夜间(0:00)耗氧率高于白天(12:00);经过3d饥饿后三角帆蚌耗氧率未出现大幅度下降.本结果揭示池塘养殖的三角帆蚌代谢强度远远低于混养的淡水鱼类,说明三角帆蚌养殖不是鱼蚌综合养殖池塘中DO消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卷口鱼耗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的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关系式为Y=0.3539X^0.5646。耗氧率却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减少,关系式为Y=0.3519X^-0.4340。水温和水流量对耗氧率都有影响。在一定水温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38X^1.2711,水温24-30℃时耗氧率变幅较小,24℃以下,30℃以上时耗氧率变幅较大。在一定的水流量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12X0.5086.卷口鱼的呼吸耗氧率存在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耗氧高峰出现在每日10:00-13:00和20:00-23:00,白天的耗氧率均大于晚上。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流水法和静水法测定了西施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西施舌夜间耗氧率高于白天,在流水状态下2个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21:00和6:00,在静水状态下2个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8:00~21:00和3:00~6:00,两种状态下的昼夜耗氧率平均值分别为(0,84±0.32)mg(O2)·g-1·h-1和(0.92±0.40)mg(O2)·g-1h-1;西施舌流水和静水状态下的昼夜排氨率无明显的差异,其排氨率平均值分别为(0.19±0.03)μmol·g-1·h-1和(0.22±0.01)μmol·g-1h-1.  相似文献   

13.
海水和淡水中施氏鲟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在淡水和海水(盐度为28)条件下分别驯养14 d后(水温为20.0±0.2℃),禁食48 h,测定了该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海水和淡水中幼鱼的平均耗氧率分别为(235.10±37.70)、(202.20±30.12)mg/(kg.h),淡水组显著低于海水组(P<0.05);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94±0.02)、(0.84±0.01)mg/L,淡水组显著低于海水组(P<0.05);在两种试验条件下,幼鱼昼夜耗氧的变化规律均表现出两个耗氧高峰(8:00、22:00)和两个耗氧低谷(18:00、0:00)。由此可知,经过14 d海水养殖,幼鱼的代谢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耐低氧能力还较弱,而生理规律已经与淡水环境中趋于一致。此外,笔者还将本研究结果与其它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施氏鲟的代谢率高于部分淡水鱼类,但该鱼白天与夜间的平均耗氧率差异不大,其代谢水平变化属于昼夜差异不明显类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封闭式流水装置,测定2种不同规格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即大规格试验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低于小规格试验鱼;不同规格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属于"昼伏夜出型"。综合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耗氧率昼夜变化节律及窒息点表现,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建议饲料投喂的适宜时间为9:00~11:00和17:00~19:00,同时注意确保养殖水体中溶氧充足。  相似文献   

15.
在循环养殖系统中不同溶氧量对虹鳟幼鱼代谢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循环养殖系统中设置四种溶氧水平,分别为7.05、8.82、11.84和15.80 mg/L,其中8.82 mg/L为对照组,对虹鳟幼鱼(体长13.0-18.5 cm)的代谢水平及生长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饲养30 d后7.05mg/L的低溶氧使虹鳟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下降,11.84和15.80 mg/L溶氧下饲养的鱼耗氧率明显增加,15.80 mg/L使鱼的排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11.84和15.80 mg/L组虹鳟幼鱼在24 h内都具有高的代谢水平。随着溶氧量提高,虹鳟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随之升高,表现出生长指标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循环养殖系统中设置四种溶氧水平,分别为7.05、8.82、11.84和15.80 mg/L,其中8.82 mg/L为对照组,对虹鳟幼鱼(体长13.0-18.5 cm)的代谢水平及生长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饲养30 d后7.05mg/L的低溶氧使虹鳟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下降,11.84和15.80 mg/L溶氧下饲养的鱼耗氧率明显增加,15.80 mg/L使鱼的排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11.84和15.80 mg/L组虹鳟幼鱼在24 h内都具有高的代谢水平。随着溶氧量提高,虹鳟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随之升高,表现出生长指标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饥饿与温度对欧洲丁鱥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及不同温度对欧洲丁(鱼岁)(Tinca tinca L)幼鱼(体重3.65~4.92g)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欧洲丁(鱼岁)幼鱼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饥饿前期的0d、3d、6d耗氧率下降差异显著(P〈0.05),饥饿后期的9d、12d耗氧率下降变缓,差异不显著(P〉0.05);其耗氧率呈昼夜节律性,自天平均耗氧率低于夜间平均耗氧率;在水温20℃、23℃、26℃和29℃时,欧洲丁(鱼岁)幼鱼的耗氧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水温上升为32℃时,耗氧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8.
蓝鳃太阳鱼苗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2 4℃水温条件下 ,对蓝鳃太阳鱼 (Lepomismacrochirus)苗种的耗氧率与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蓝鳃太阳鱼苗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鱼体的增大而降低 ,平均体重0 62g的鱼苗耗氧率 0 645mg/(g·h) ,窒息点 0 5 90mg/L ;平均体重 31 90g的鱼种耗氧率0 1 62mg/(g·h) ,窒息点 0 5 0 0mg/L。蓝鳃太阳鱼苗种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水式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对7种不同规格黄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对黄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温度和体质量的综合效应对这2个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黄鳝的耗氧率(OR)与体质量(W)呈显著的幂函数回归关系OR=aWb。在15~35℃范围内,黄鳝的标准代谢耗氧率变化范围为6~75 mg/(kg·h),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黄鳝的排氨率变化范围为0.31~6.34 mg/(kg·h),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变化,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鲇幼鱼耗氧率与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