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鱼永芝 《绿色科技》2020,(5):121-123
指出了实施草地围栏建设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自2011年以来,会泽县在实施天然退化草原治理工程中,共实施了围栏封育建设工程21.92万亩。结果表明:采取围栏封育,禁止放牧和生产活动,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促进了天然草地恢复,遏制了石漠化沿重度方向发展。围栏封育3年以上的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基本稳定,围栏内的草地植物量明显高于围栏外草地,随着草群结构的改善和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牧草涵养水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草地地表径流和泥砂流失量减少,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美化。由此可见,围栏封育建设技术可以有效地遏止草原草地退化,对草地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半干旱山丘区的自然条件,采取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措施,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模式,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昆明市草原面积、分布等情况。对各类型、各质量等级、不同退化程度草原面积进行统计分析,阐述引起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人畜因素及其它因素。藉此提出加强保护和管理力度,建立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系统,设立工程围栏及生物围栏,加大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促进物种多样化等草原地区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军繁 《吉林林业科技》2002,31(2):26-27,36
阐述了吉林省西部生态草建设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建设措施,提出了以草为本,乔灌草结合,工程措施应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等生态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马尾松人工幼林不同抚育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幼林抚育措施的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林分保存株数、林分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取造林当年全面铲草,第二年全面铲草、扩穴培土80×80cm,施复合肥200g/株,第三年全面劈杂、劈草的抚育措施的林分保存株数最多,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化”草原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阐述了生态草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生态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在生态草建设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姚安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4.7%,造成土地资源丧失和土壤肥力下降,水利设施 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的成因有气候、地质构造、地形地势破碎、森林质量低等自然因素和山权变 动、森林过度砍伐、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人口剧增等人为因素。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对策包 括:①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乔、灌、草齐上的植树造林等植被措施;②对不同坡度的坡耕地分别 采取坡地改梯地,种植生物隔离带和退耕还林、还草等不同的治理措施;③修建挡墙、水库、拦沙 坝、谷坊等水保工程措施,同时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8.
永安市天然糙花少穗竹林垦复改造初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永安市分布有大面积的天然糙花少穗竹林,采取3种不同的垦复措施,结果表明:在改造初期采用浅锄+盖草与施农家肥+盖草+浅锄2种措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而采取施复合肥+盖草+浅锄改造措施,其出笋成竹产量高,效果最明显。竹木混交林,乔木层郁闭度0 7对少穗竹蔓延成竹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苏北地区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北地区草履蚧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的观察研究,对草履蚧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天敌防治,另外,要加强检疫。  相似文献   

10.
对煤矿废弃地采取生物措施及人工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技术,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宜草则草、宜灌则灌、益林则林,建设多树种搭配、乔灌草混交的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体系。建立不同类型的煤矸石山及采煤沉陷地治理模式,并提出各种模式区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等配套措施,逐步根治矿区污染,恢复矿区土地生产力,改善废弃矿山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1、2012年生长季内,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典型草丛沼泽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及其主要环境因子;利用壕沟隔断法对土壤呼吸各组分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生长季草丛沼泽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2011年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为489.7 mg·m^-2·h^-1,2012年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为233.1 mg·m^-2·h^-1。土壤呼吸在季节变化上表现基本一致,高峰期发生在夏季;土壤呼吸与温度呈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沙土圩堤植草护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土圩堤采用植草护坡,不但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施工速度快,对施工交通、场地要求不高,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在沙质土堤植草技术要点:一是选择适宜的草种,二是严格掌握播种季节,三是科学种植加强幼苗管理,快速成坪。该技术在圩堤、公路、铁路等工程等建设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植物品种选择是工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关键,应从生态适应性、功能综合性、抗逆性等方面考虑选择。以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的渣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分析及灌草种适应性分析确定了适宜灌草种。灌草种发芽播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的10种参试灌草种自然发芽率最高的为高羊茅80.89%,除火棘外其余9种灌草种自然发芽率均大于75%;洞挖弃渣块石过多,灌草种保存率均低于30%,覆土后进行植物措施;明挖弃渣和弃渣覆土发芽率均大于60%且其56d苗木保存率均大于60%的5种灌草种为:紫羊茅、白三叶、黑麦草、高羊茅、白三叶,其播种后6个月苗木生长高度也较好。选择以上5种灌木、草本植物,可满足渣场边坡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辽地区沙地果园改土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沙地建果园的关键在于加强土肥管理,采用挖沟栽植、压绿肥、树盘覆草(生草)、抽沙换土、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林地生产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杉木大径材的需求,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和杉木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明显;测土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有效促进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积累,改善了土壤肥力水平。采取间伐施肥措施能显著增加杉木大径材胸径的生长,两年平均增加了3.43 cm,其中:平衡施肥带来的平均胸径增加量分别为1.03 cm;间伐带来的平均胸径增加量分别为2.4 cm。培育杉木大径材应实施间伐与测土施肥相结合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海岸带造林特困地盐多肥少、风害潮灾、土旱地疹的特点,以I-69杨为造林树种,对海岸带造林特困地的造林方法,配套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试验和研究,形成了海岸带造林特困地高产优质高效简化育林新技术,即在海岸带造林特困地上,扦插造林不但可操作性强,而且造林成本低;扦插造林前对插穗用保水生根杀虫剂处理,造林成活率可达85%左右,扦插时辅施棒肥,可长效地促进林木高生长和径生长;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可简化为覆膜压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度盐碱地上采用覆沙压碱、灌水洗碱、深栽避碱、激素处理等措施进行草麻黄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深栽避碱和覆沙压碱对草麻黄株高生长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在中度盐碱地上对草麻黄地上生物量产量的增加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综合2项生长指标考虑,以深栽避碱和覆沙压碱技术措施对草麻黄在中度盐碱地上栽培具有更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棣  李勇  刘劲  张云龙  龚怀勋 《林业科学》1999,35(6):115-118
目前发展山地经济林普遍存在水、肥补给这一当前经济林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防止大面积山地经济林地力衰退,实现持续、高产、高效栽植也要解决这个重要问题。我们针对太行山石灰岩区的自然地质条件,提出了隔坡复式梯田整地山地经济林发展新模式(王棣等,1996),并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和试验地条件1.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本研究是在太行山石灰岩区的平顺县进行的。位于东经113°11′~113°43′7″,北纬35°57′~36°27′4″之间,海拔1000~1400m,属暖温带大陆季…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石灰岩区水保林林分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太行山石灰岩区乔灌、灌木、灌草三类水土保持林林地上现存 19种林分模式调查 ,并通过典型林分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生物量比较研究 ,得出乔灌、灌木、灌草三种类型林地上现存林分模式应是针阔、乔灌、灌草混交林分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水分的影响。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分析了挡水墙、覆膜、覆革和保水剂四种造林措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使用保水剂极为显著的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2)挡水墙改善土壤水分能力较弱;(3)覆膜改变了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4)覆革增加了水分下渗,改善了苗木根部的土壤水分。综合分析,保水剂和覆草能有效提高造林苗木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