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存在利益表达意识非主体化、利益表达行为非组织化、利益表达方式非制度化等问题.应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多层面着力,加快农村弱势群体脱贫步伐、畅通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渠道、建立和完善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组织、营建弱势关怀的社会环境,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2.
赵亮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4):22-23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是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应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拓宽民意渠道,尽最大可能实现利益大体上的均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施美萍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3):90-92
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物。为弱势群体构建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弥合社会的断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政府的当务之急。现阶段政府要尽力提高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及诉求表达能力,疏通和拓宽弱势群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协商与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构建一个完整的弱势群体利益保障机制是当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这一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弱势群体利益协调和维护机制、弱势群体利益激励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由于多种原因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部分失地农民成了新的困难群体,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包括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医疗、养老和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6.
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农民的利益。解决城市化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然而,现实确使一些农民不但未能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反而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牺牲者。如何保障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积极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对策,切实维护增进农民自身利益,使其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8.
9.
在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和自我意识提高的情况下,更重视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自我权益的维护.高校必须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利益诉求渠道机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畅通学生利益诉求渠道,切实维护学生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农民利益表达路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比较了农民利益表达内外路径,并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与规划。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亟待准确界定和正视日益加剧的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其脱贫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13.
在分析宁夏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宁夏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制度调控及城市规划引导是宁夏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各位学者对城市化动力结构的分析,从产业结构转换的角度总结了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转变,总结了有关城市化推动主体的各种观点,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转变,并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资料为论据,从区域分布、联结关系、带动农户能力3个方面对江西水产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江西水产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有合同式联结方式和股份式联结方式,其中合同式联结方式又包括保护型、服务型及返利型,并结合案例和数据对各联结方式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目前存在的农户违约率高、企业对政府依赖程度高、农户和企业地位不平等3个问题。对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居民点扩张形势十分严峻,研究其演变机制并进而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调控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关于农村居民点扩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2001~2006年期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演变过程揭示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的程度甚为粗放,并且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分异特征明显。研究认为:应该对农村居民点进行适度挖潜使其集约利用,但在集约化利用过程中应分别采取不同的集约化措施,同时要统筹兼顾区域整体和各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概况,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滞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人口质量及数量的影响、公共产品服务的滞后性、技术发展的停滞性、低梯度增长的落后性以及制度建设的僵化性。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约束机制,从表层上看,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约束力量来自于资本欠缺;从深层上看,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约束力量源于文化滞后。并从制度、经济、文化3个层面提出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约束机制的破解思路。基于这一思路,构建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系统。西部城镇化动力机制上应"四力"驱动,即外部力量的拉动力、区域市场环境的内聚力、农村内部的扩张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吸引力。创新是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动力引擎,产业的空间聚集及其现代化是城镇化的主动力,政府行为、外资带动、大型工程项目等其他动力为从动力,从动力以市场为媒介经由主动力实现其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