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石桥稻区地势低洼,盐碱较重,受季风气候影响,4-5月间温度变幅较大,对水稻苗期生长极为不利。常造成水稻黄立枯病、青立枯病严重发生。导致秧苗素质下降,延迟插秧、分蘖,影响稻谷产量。通过加强苗期管理,增强秧苗自身抗逆能力,抵御病害,健康生长,可实现壮苗早插、正常发育、增产增效、提高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验证地根宝在水稻苗期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本田期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施用地根宝可提高秧苗素质,本田期施用可促进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0.4%~1.9%;整个生育期均未发生水稻立枯病、细菌性褐斑病和稻瘟病,轻微发生恶苗病和稻曲病,建议在育秧和促进早生快发方面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试验观察护苗种衣剂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效果,结果表明,护苗种衣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的效果显著,对水稻安全,并具有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素质、增产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试验观察护苗种衣剂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效果,结果表明,护苗种衣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的效果显著,对水稻安全,并具有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素质、增产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适合寒地种植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不同光质和光照度的LED灯光照射处理,研究光对寒地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寒地在冬季实现室内培育水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光质处理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相似;不同水稻品种对光的反应有所差异,但提高光照度后水稻秧苗有叶龄进程加快、根数增多、茎基变宽、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增加、壮苗指数提高的趋势,适当增加光照度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与对照相比,光照度1 7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较差,光照度3 5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相近,光照度5 3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此同时, 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使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GAS 和IAA 含量明显降低,iPA s和ABA 含量显著增加。根据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调节水稻秧苗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明确使内源GAS、IAA 含量降低和iPA s、ABA 含量增加是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比较了12 d、17 d、22 d和27 d秧龄秧苗素质及不同秧龄秧苗机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植株株高和干物质量均增加,但秧苗后期生长趋缓,叶片生长变慢,根冠比降低;不同秧龄的秧苗对机插漏秧率影响不大,短秧龄秧苗机插秧苗易返青,缓苗期短,虽然成穗率低,但有效穗数多;参试水稻品种均以17 d秧龄机插处理的产量最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随着秧苗秧龄的增加,机插水稻生育期会推迟。综上所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单季稻机插中,适宜的秧龄应为15~20 d,此时秧苗素质好,适合机插,最终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不仅能为秧苗生长创造可控的环境条件,减轻外界环境条件对育苗的影响,还可实现育苗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高产高效。从大棚的建造、育苗基质的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详细总结介绍了丹东地区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苗期低温处理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低温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何抵抗不良的自然环境条件,增加水稻产量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而秧苗素质是影响水稻物质转化和分配的重要方面,从而影响到水稻产量。通过试验,笔者就水稻苗期低温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探讨解决水稻生产中苗期遇低温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邱志刚  郭桂珍  杨春刚  马巍 《北方水稻》2020,50(3):43-44,48
水稻大棚旱育秧技术能够合理地利用温、光、水、肥等生长条件,在育秧过程中合理避免自然条件(特别是北方春季的倒春寒等现象)的不利影响,使秧苗早生快发,根实苗壮,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建造大棚、准备育秧土、种子处理、苗期管理等方面,概括介绍了吉林省水稻大棚旱育秧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