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 Zehnter)是我国黄淮地区及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我们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发现该虫有8种寄生蜂,对其田间消长起者重要的控制作用。正确识别这些寄生蜂并加以保护利用,是开展豆田害虫综防的重要环节。该蜂类群隶属小蜂总科金小蜂科的有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治豆秆黑潜蝇,提高出口豆品质量安全,于2003年8~12月,开展调查研究并布置田间药效试验,总结报道了豆秆黑潜蝇对荷兰豆、甜豌豆的危害特点与发生因子的关系,提出农业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苏芸金杆菌是一类优良的微生物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强的致病力,但苏芸金杆菌菌体本身和制剂中的许多助剂对害虫的天敌是否有不良影响,目前研究甚少。文章就几种我国生产的苏芸金杆菌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卵期寄生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苏芸金杆菌菌体本身对落叶松毛虫赤眼蜂、落叶松毛虫黑卵蜂、落叶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和跳小蜂均无明显影响,只是由于H4a4b-1和H5a5c制剂中作为防腐剂的二甲苯对一些卵寄生蜂 相似文献
12.
13.
在1988年淮北地区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测定了9个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结果显示,这些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的参数都相当不同.某一品种可显示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然而具有较好产量稳定性的栽培品种通常都含有稳产因子.本研究采用分析法评价大豆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可较其他方法更为精确和全面.它可作为一项附加标准用以评价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光肩星天牛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清光肩星天牛种群的动态规律,作者于1987—1988年,在运城、侯马等地,用检查判断遗留痕迹的方法对该虫的自然种群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得到不同发生年代的杨(榆)树林内的平均虫口密度;2、该虫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且虫口密度越低,聚集度越高;3、编制了该虫在不同发生区内的生命表及平均生命在;4、经生命表分析得出,一期幼虫(危害韧皮部)为关键虫期,该期内天敌的捕食为关键因子;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回归预测式。 相似文献
15.
自1979年至1984年对山西省羊的寄生虫进行了普查,共剖检羊2687只(其中绵羊1113只,山羊1574只)。采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收集每只羊的蠕虫标本,共获得各种蠕虫49种,其中包括吸虫5种,绦虫及绦虫蚴8种,线虫36种,分隶于18科28属。 相似文献
16.
汤玉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
本文首次报导柑桔木蛾有寄生蜂35种,其中初寄生蜂27种,重寄生蜂8种。考查结果表明,以寄生低龄幼虫的绒茧蜂类最重要,最高寄生率达68.2%,最低寄生率为0.8%,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4.4%。越冬代蛹寄生率为7.3%。初步调查表明,不除草桔园的,寄生蜂群落较除草桔园有三个特点:寄生蜂数量多、种类丰富;施用农药后寄生蜂数量恢复快;柑桔木蛾幼虫和蛹寄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研究光周期对大豆品种丹豆5号不同发育时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力和同工酶谱的影响,比较了大豆初花前后光周期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不论在出苗至第1三出复叶展开前,第1三出复叶展开至初花期(RI)还是初花(RI)以后,短日照均加速大豆开花和(或)结实进程,并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力上升.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因不同光周期处理而变化.作者提出,光周期对大豆初花前后发育进程的调控有相似的生长基础.供试品种从出苗至成熟阶段均对光周期敏感,而无真正的童期(juvenilephase).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膜覆盖植棉,可使棉黄萎病发生及发病高峰提早,病情加重,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明显。但病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且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黑麦草若干生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秋~1985年秋用11个选系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在南京地区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秋播黑麦草具有冬前和春季两个生长旺季,而春季则为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春季分蘖时间长于多花黑麦草,平均每株分蘖数前者高于后者;早熟型黑麦草花后23~27天、中熟型黑麦草花后21~25天,平均每小穗干物质重最大,含水率40.74%,为种子收获适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