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恢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的自然景观,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该文从恢复风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长白山森林资源和充分利用风倒木增加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论述了尽速清理风灾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对风灾区迹地更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愿与同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和价值在全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1986年由朝鲜半岛登陆的强台风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大面积原始森林活立木连片刮倒,形成风灾区。28年来,风灾区经过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给科学、全面、及时开展长白山风灾区生态环境恢复及预警监测带来了全新的监测方法。通过对监测内容、指标和方法的设计研究,最终形成长白山森林风干扰灾害的生态环境恢复监测相应的技术指南和建立长白山生态环境预警监测体系,以指导长白山区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预警长白山生态环境安全和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黄河反复冲淤和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开展植被恢复已是保护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基于对保护区内植被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保护区在植被恢复时应考虑保护优先、依法治理,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因地制宜、适地适植被,适度利用、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多措施并举等原则,并提出自然恢复、人促自然恢复、人工生态恢复等3种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林草植被恢复是治理石漠化的根本和有效途径,需要建立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区独特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针对小区域尺度或不同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其植物群落配置、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技术,以及需要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造林的参考技术。在极度耐旱抗凝冻植物选育,增汇、生物能源适生植物选育与种植,以及初步恢复生态系统维护技术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把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可持续的地方生态产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简明介绍泸溪县露天矿山采石场现状,分析泸溪县露天矿山采石场恢复植被的必要性,阐述了恢复植被的建设思路和恢复植被的原则,就恢复植被技术措施予以研究,以期对泸溪县生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赣南红壤侵蚀区植被退化和恢复演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赣南典型红壤侵蚀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论述了赣南红壤侵蚀区植被退化和恢复演替的基本规律,并结合退化和恢复过程提出了重要植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豫西黄土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豫西黄土丘陵区的地形、气候和林业资源情况,将豫西黄土丘陵区的宜林地类型划分为宜林荒山荒地、冲积平原、疏林地、低质低效林地和煤矸石山地,根据不同地类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树种选择、造林方法和海防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昌江县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成果与进展,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修复生态学理论和植被演替理论,根据保护区现状和植被修复经验,结合恢复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林分抗逆性等植被修复目标,提出了重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中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重要经济价值树种营建模式、珍贵树种扩繁模式、防火通道景观配置模式等5种植被修复技术模式。以及各修复模式的树种选择,混交、整地、配置方式及株行距等。 相似文献
13.
14.
南方岩溶区植被自然演替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岩溶区绝大部分分布在南方。植被的自然演替恢复是岩溶区生态重建的主要方式。随着自然演替的进行,土壤环境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及土壤种子库等产生相应的变化。而岩溶植被的顶极群落特征和群落演替特征,包括盖度、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分布格局、演替方向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以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天然植被退化形成的荒草坡、基岩裸露的灌草坡及人工爆破整地形成的隔坡梯田台面和覆土梯田坡面4种立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生袋、鱼鳞坑、营养钵、撒播等造林技术,在4种立地类型上进行乔灌草人工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在灌木层中,荆条是天然退化山地的绝对优势种,多花胡枝子和荆条是人工整地梯田坡面的优势种,其他物种主要有酸枣、臭椿,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由大到小顺序均为梯田坡面、梯田台面、荒草坡、灌草坡;草本层主要物种有中华隐子草、狗尾草、早熟禾、碱蓬、地梢瓜等,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梯田台面、灌草坡、荒草坡、梯田坡面,而均匀度指数略有不同,其由大到小依次为梯田台面、荒草坡、灌草坡、梯田坡面,物种丰富度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灌草坡、梯田坡面、梯田台面、荒草坡,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灌木层,鲜有低矮乔木。不同造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简易植生袋坡面恢复技术措施在基岩裸露的陡坡上实施1a后,萌发生长的紫花地丁和二月兰的保存率低,恢复状况差,植生袋破损严重,坡面稳定性差,难以实现恢复效果;灌草坡鱼鳞坑造林技术实施1a后,金叶榆、侧柏、黄栌、榆叶梅和樱花的存活率分别为99%、99%、85%、67%和48%,其中金叶榆、侧柏和黄栌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榆叶梅和樱花;荒草坡面撒播植被恢复技术实施1a后,紫苜蓿存活状况较好,紫花地丁和二月兰存活状况差,二月兰几乎无一存活;梯田坡面营养钵造林技术实施1a后,沙地柏成活率不足5%;梯田台面客土经济林营造技术实施结果表明:山桃、山杏、苹果、核桃都可以在片麻岩梯田台面上较好生长,经过合理的培育管理,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新疆天山北坡位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带,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开展了前山带造林树种的选择、育苗技术方法和无灌溉造林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的天山北城前山带植被恢复技术体系,以此为基础在新疆天保工程区天山北坡前山带进行了技术推广与示范,为前山带灌木林生态恢复和森林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清镇市烟灯坡重晶石矿矿山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耐贫瘠、耐干旱、喜石质、对重晶石和粉尘抗性强的马尾松、柳杉、杨树、美国燕麦草作为先锋树种,运用适宜的措施,能够恢复重晶石矿矿山废弃地的植被,并使之达到自然更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珠江上游的流域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6个树种进行树种对比试验,并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参试树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旱冬瓜生长最为迅速,其它树种生长情况依次为圆柏>藏柏>柳杉>川滇桤木>云南松.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地类上有一定差异,其表现依次为退耕地阴坡>荒草地>退化林地>阳坡耕地.经过5年的造林恢复植被,土壤养分得到改良,土壤的结构得到了改善.试验区的土壤侵蚀减少了38.48%,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4.32%. 相似文献
19.
20.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类型和形成过程,并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所表现出的缺土、缺水、植被覆盖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以及不同强度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