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以玉米为材料,利用3室隔网培养方法,探讨了取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多年施用与不施用有机肥的田间小区土壤,接种菌根菌(G.mosseae)对玉米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不同形态磷的影响,并对磷酸酶产生位点进行显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接种AM菌根菌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但作用程度在有机肥小区土壤上要大于无机肥小区土壤.菌丝分泌磷酸酶对土壤磷的吸收有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活性菌丝上有明显的酸性磷酸酶的反应产物,生长健壮的菌丝有较强的酶活性,衰老的菌丝未见酶反应产物,说明只有成熟的根外菌根菌丝才能分泌磷酸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施用磷和铝对越南油茶幼苗生长、磷铝积累及其土壤有效磷铝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油茶适应南方高铝低磷砖红壤环境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砖红壤种植越南油茶,分别在砖红壤中添加0、0.5、1.0 mmol/kg磷(P0、P1和P2)和0、10.0、20.0 mmol/kg铝(Al0、Al1和Al2),测定分析各磷铝耦合处理下越南油茶幼苗的生长指标、磷铝含量及土壤交换铝和有效磷含量.[结果]在砖红壤中添加铝会抑制越南油茶幼苗生长,而添加磷能缓解铝的抑制作用,其中以Al0P2处理幼苗生长效果最佳;添加磷和铝对越南油茶幼苗的地径、苗高、鲜重、根冠比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磷和铝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相对独立;添加磷能有效降低越南油茶幼苗根系的铝含量,其中Al0P2处理根系的铝含量较Al0P0处理低35.22%;磷和铝及其交互作用对越南油茶幼苗磷和铝含量的影响显著;添加铝会使土壤交换铝含量提高,而添加磷可降低土壤交换铝含量,以添加1.0 mmol/kg磷降低土壤交换铝含量的效果最明显;磷和铝及其交互作用对越南油茶幼苗根际土壤交换铝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和交换铝含量与越南油茶生长状况和磷铝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种植越南油茶的砖红壤中添加铝会导致土壤活性铝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降低,幼苗生长受到抑制,而添加磷能降低土壤活性铝含量,有效改善铝胁迫对越南油茶幼苗根系的毒害,促进幼苗叶绿素合成、生物量累积和对磷的吸收,有利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为材料,利用3室隔网培养方法探讨了取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多年施用与不施用有机肥的田间小区土壤,接种菌根菌(G.mosseae)对玉米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不同形态磷的影响,并对磷酸酶产生位点进行显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接种AM菌根菌对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但作用程度在有机肥小区土壤上要大于无机肥小区土壤。菌丝分泌磷酸酶对土壤磷的吸收有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活性菌丝上有明显的酸性磷酸酶的反应产物,生产健壮的菌丝有较强的酶活性,衰老的菌丝未见酶反应产物,说明只有成熟的根外菌根菌丝才能分泌磷酸酶。  相似文献   

4.
磷矿粉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培养试验研究了贵州昆阳磷矿粉(GPR)、湖南黄荆坪磷矿粉(HPR)和湖北荆襄磷矿粉(JPR)与酸性土壤混合培养后,对小麦幼苗根生长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⑴三种磷矿粉与供试土壤混合培养后,均可使土壤上生长4天的麦苗根长度增加,与对照土壤上麦苗根长相比,统计结果相差极显著。⑵土壤经磷矿粉处理后,Ph值增高,易溶性钙(用0.015mol/LKCl提取)和交换性钙含量增加。易溶性铝含量降低,表明施用磷矿粉有供钙、缓解铝毒和促进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⑶测定了不同处理土壤的溶液离子组成,初步探讨了磷矿粉缓解铝毒的原因。这些结果为我国中、低品位磷矿粉的直接施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油茶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油茶产量之间的关系,为油茶林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盛果期油茶成林为试验对象,在湖南邵阳县的油茶主产区选取11个样地,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油茶林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生物特性差异以及油茶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之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碱性磷酸酶、总磷酸酶、脲酶活性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在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在油茶林根际土壤中,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真菌数量在高产与低产间差异显著,高产区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真菌数量的均值分别比低产区高31.8%、44.7%和109.3%;中性磷酸酶、总磷酸酶、脲酶活性在高产区与低产区间有极显著差异,高产区中性磷酸酶、总磷酸酶、脲酶活性的均值分别比低产区高38.3%、31.7%和48.5%.油茶林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总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和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与产量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油茶林土壤生物特性与产量密切相关.总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和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可考虑作为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牡丹连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连栽状态下的不同种植年限牡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以种植牡丹(品种为凤丹)1年(F1)、2年(F2)、3年(F3)和4年(F4)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1)牡丹连年种植下5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2)在土壤酶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对比中发现,过氧化氢酶根际比非根际高32.71%,脲酶根际比非根际高34.99%,酸性磷酸酶根际比非根际低3.55%,纤维素酶根际比非根际低29.45%,蔗糖酶根际比非根际低39.64%。(3)牡丹连栽四年后与第一年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非根际与根际分别降低了29.1%和51.9%,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根际与非根际分别降低了54.8%和59.9%,纤维素酶在非根际与根际分别增加了64.1%和67.4%,蔗糖酶在根际与非根际分别降低了5.7%和59.7%;脲酶在根际与非根际分别降低了59.9%和72.8%。(4)对相关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的纤维素酶与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对酸性红壤养分及油茶生长的影响,为油茶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茶‘湘林4号’为试材,以不施外源磷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无机难溶磷(Ca-P、Al-P和Fe-P)和有机磷源(O-P)对酸性红壤养分、油茶幼苗生长及树体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磷源对酸性红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Fe-P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含量,而Ca-P和Al-P则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根际土壤中,Ca-P和Al-P处理的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20倍和125倍。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Ca-P和Al-P明显提高了油茶苗高、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鲜质量,降低根冠比,而Fe-P和O-P的作用不明显。在土壤中添加不同磷源显著提高了油茶老叶、新叶以及根系中的磷含量,并明显影响植株中的氮和钾含量。【结论】无机难溶磷和有机磷可提升酸性红壤肥力并促进油茶生长,其中以Ca-P和Al-P作用最明显;对于长期不施肥的油茶林地,Al-P和其他难溶磷能被油茶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土壤管理模式对幼龄果园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初步研究了红壤幼龄果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含水量大于非根际土壤,且果园生草区根际土壤含水量最大;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套种绿肥区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25.5 g@kg-1),处理间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速效氮、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在绿肥套种区和清耕区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有很大差异,多酚氧化酶活性在3个处理中变化都比较大,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进行施地佳土壤调理剂与石灰氮不同用量对酸化土壤马铃薯农艺、理化、经济性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p H值4.09强酸性土壤,施用土壤调理剂石灰氮和施地佳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增产作用,对强酸性土马铃薯根际土壤有明显的调理改良作用;2过量施用石灰氮,马铃薯经济产量反而会降低;3施地佳150倍液以2 kg/666.67 m2在马铃薯播种前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方土壤酸性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选用了8种土壤改良剂并以此作为改土措施,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高粱生长特性、土壤物理化性状的影响,并根据高粱、土壤和改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改良剂的作用机制,揭示酸性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XP2、脱硫灰改良剂和有机肥对高粱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酸性土壤施用腐植酸、腐植酸+石灰、XP2、有机肥和脱硫灰改良剂,土壤容重分别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石灰、XP1、市售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Duncan多重比较,除石灰处理外,其余施用改良剂的处理土壤田间持水量与不施改良剂(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XP1处理和含有石灰的处理土壤pH较对照处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2个单位左右,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施用改良剂还可有效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危害,红壤、赤红壤石灰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0%、18.7%,XP1处理降低了16.4%、16.0%.  相似文献   

11.
Enzyme polymorphism and metabolism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2.
乐果降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 ,从农药长期污染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 -1,该菌株可以利用乐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生长的最适pH为7.0~7.5,最适温度为30~35℃。在组分为0.3 %蛋白胨,0.05 %牛肉膏,0.05 %乐果,0.5 %NaCl的培养基中摇床(35℃,150r/min)培养24h,可产生最高的乐果降解酶活性,达到约8u/mL。  相似文献   

13.
14.
Weber G 《Science (New York, N.Y.)》1967,155(3766):1137-1141
  相似文献   

15.
From the discussion of electrodes and enzymes herein, and from the accounts of enzyme electrodes that have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clinical determinations of certain metabolites and soluble enzymes by means of enzyme electrodes seem quite feasible. Such devices may be made highly specific by the use of appropriate enzymes and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can be obtained. Instantaneous and continuous determinations can be made from physiological fluids, and undesirable physiologic responses can theoretically be minimized, thus making long-term clinical monitoring a possibility. Enzyme electrodes may also have a useful lifetime and meet other practical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氟磺胺草醚降解菌提取的降解酶进行定位,探讨其最适的酶促反应条件。[方法]通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来对氟磺胺草醚降解菌株F12提取的降解酶进行定位,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氟磺胺草醚降解菌株F12降解酶属于胞外酶,最适的酶促反应时间为30 min,最佳的酶浓度为1.0 ml,最适pH为7.5,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添加药浓度为150 mg/L。[结论]试验结果为规模化生产氟磺胺草醚降解酶制剂及治理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粗酶制剂对雏鹅胰腺及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和pH值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18只7日龄雏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大麦(占45%)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0.1%的Biokyowa粗酶制剂。21日龄时宰杀,测定胰腺组织和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和pH值。结果为:试验组雏鹅胰腺组织中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低42.83%(P<0.01),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食糜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31.84%(P<0.01)、59.94%(P<0.01)和21.08%(P<0.01);试验组雏鹅空肠食糜脂肪酶活性比对照低41.94%(P<0.05),回肠食糜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低28.50%(P<0.05);各段小肠食糜pH值均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酶制剂通过解除饲料中β-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提高了小肠食糜中淀粉酶的活性,加强了对碳水化合物及其它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从而提高了饲料的转化效率,有利于雏鹅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复方增茸剂”对大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80只大白鼠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进行了“复方增茸剂”对大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按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给药,对照组不给药。观察应用“复方增茸剂”后大白鼠的行为、体重、饮食状况和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学变化;观察“复方增茸剂”对试验动物的安全性及可能产生的毒性与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复方增茸剂”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试验鼠的行为、体重、饮食状况以及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体重增加明显,并具有一定的促生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