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探讨饲粮赖氨酸 (Lys)和蛋氨酸 (Met)水平对雉鸡蛋白质沉积和羽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Lys和Met水平均极显著影响 8周龄雉鸡胴体、羽毛、总体蛋白沉积量及饲粮蛋白质净利用率 ,呈二次曲线变化 ;0~ 8周最大羽毛蛋白质沉积需要的适宜Lys( 1 2 84% )和Met( 0 5 11% )水平高于最大胴体蛋白沉积 ( 1 178%和 0 411% )和蛋白质净利用率 ( 1 175 %和 0 432 % )需要的适宜Lys和Met水平 ;0~ 8周1 2 6 0 %Lys和 0 6 34 %Met ,9~ 16周 0 75 1%Lys和 0 410 %Met时 ,羽毛生长最佳 ,尤其是鞍部和尾部羽毛  相似文献   

2.
选用长白×雅南杂交生长猪60头,探讨以菜籽饼作为主要蛋白质补充料,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蛋白质节约效果。试验1,在谷物—菜籽饼(G—RSM)饲粮(CP前期14%,后期13%)中添加4个水平的赖氨酸。试验2,在低蛋白(低二个百分点)G—RSM饲粮中,添加4个水平的赖氨酸和一个水平的赖氨酸+蛋氨酸。两个试验均以谷物—豆饼饲粮(CP前期14%,后期13%)作对照。结果表明: G—RSM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赖氨酸,前期(35—55kg)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显著提高(P<0.05),后期(55—90kg)有改善趋势。保证充足的有效赖氨酸供给,生长肥育猪饲喂G—RSM饲粮可取得接近于相同蛋白水平谷物—豆饼饲粮的生产性能。低蛋白G—RSM饲粮,平衡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后,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血浆尿素氮下降,每公斤体增重所耗蛋白减少,具有明显的节约蛋白质效果。验证试验表明,低蛋白水平下的G—RSM日粮较标准蛋白水平下的G—RSM日粮更有利于氨基酸平衡效应的发挥。低蛋白(低二至三个百分点)G—RSM饲粮平衡赖氨酸和蛋氨酸是合理利用菜籽饼蛋白的有效途径。有效赖氮酸是衡量G—RSM饲粮中蛋白质质量的更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具有不同赖氨酸、蛋氨酸水平的四种饲粮组合对杂种去势仔猪前、中期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16.02%与14.01%两种粗蛋白质水平的基础饲粮中单一添加0.1%赖氨酸,对生长肥育猪前、中期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无明显效益;而在含14.01%粗蛋白质的基础饲粮中添加赖氨酸与蛋氨酸各0.1%,可有效节省基础饲粮中2%的饲料蛋白质,并且平均增重可提高6.69%(P>0.01)。  相似文献   

4.
王康文  吴科榜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114-115,119
选取幼龄蓝孔雀作为试验动物,分别在中鸡混合料中添加赖氨酸1.5 g/kg(Ⅰ组)、1.2 g/kg(Ⅱ组)和蛋氨酸0.3 g/kg(Ⅰ组)、0.5 g/kg(Ⅱ组)不同营养水平饲喂0~8周龄蓝孔雀,并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观察羽毛生长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0~8周龄幼龄孔雀饲粮中添加1.5 g/kg赖氨酸和0.5 g/kg蛋氨酸水平对孔雀的促长增重差异显著(P<0.05),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3%、32.1%;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6.6%、29.3%;孔雀羽毛的色泽和生长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本试验为确定幼龄蓝孔雀饲料配方中赖氨酸、蛋氨酸营养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昌鸭和天建杂交肉鸭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分别用建昌鸭,天建杂交肉鸭(天府肉鸭×建昌鸭白羽系)进行了蛋氨酸需要的研究。以期确定蛋氨酸的需要量。结果表明: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蛋氨酸可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饲喂基础饲粮的肉鸭血浆尿酸以及血浆游离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鸟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在后期饲喂高蛋氨酸水平的饲粮,可降低七周龄肉鸭的皮脂率,提高腿肌率。以体增重为主,综合考虑血浆尿酸、游离氨基酸和后期屠宰性能指标所确定的蛋氨酸需要量分别为天建杂交鸭前期(0—3周)0.390—0.441%、后期(4—7周)0.221—0.250%,建昌鸭前期(0—3周)0.310—0.374%、后期(4—7周)0.300—0.37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饲粮蛋氨酸和赖氨酸添加水平对康贝尔麻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功能等的影响,探讨42—62日龄康贝尔麻鸭的蛋氨酸与赖氨酸需要量。【方法】选用42日龄健康的康贝尔麻鸭936只,根据体重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鸭。试验为蛋氨酸与赖氨酸3×3处理设计,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8%、0.38%、0.48%,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58%、0.73%、0.88%。试验周期为21 d。【结果】饲粮蛋氨酸与赖氨酸交叉作用对麻鸭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氨酸与赖氨酸交叉作用对麻鸭屠宰率影响显著(P<0.05);饲粮中蛋氨酸与赖氨酸水平的变化对麻鸭肝脏SOD活力和GSH-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以蛋氨酸水平为0.38%,赖氨酸水平为0.88%组效果最好,但对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28%—0.48%、赖氨酸水平为0.58%—0.88%范围内42—62日龄康贝尔麻鸭生产性能不受该两种限制性氨基酸影响,但饲粮中适宜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可改善肉鸭屠宰性能,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在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49 MJ•kg-1且粗蛋白质水平为16.44%时,42—62日龄康贝尔麻鸭饲粮蛋氨酸推荐总量为0.38%,赖氨酸推荐总量为0.73%。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赖氨酸和蛋氨酸对商品肉鸡的饲养效益,结果表明:前期(0—4周龄)饲粮含代谢能3,100千卡和粗蛋白质19%,补添赖氨酸0.20%和蛋氨酸0.15%;后期(5—7周龄)饲粮合代谢能3,200千卡和粗蛋白质17%,补添赖氨酸0.15%和蛋氨酸0.12%,商品肉鸡七周龄体重可达1,816±241克,料肉比2.12:1,较之按标准饲粮饲喂的对照组鸡增重提高11.11%(P<0.01),饲料消耗减少11.30%,增重饲料成本则降低2.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无论含量过高或过低,补添赖氨酸和蛋氨酸均未显示明显效益。此外,补添赖氨酸和蛋氨酸对提高胴体可食肉比例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对肉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用10日龄成都白鸡研究了12%菜籽饼(RSM)饲粮添加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和异亮氨酸)对雏鸡生长的效应。四周的试验结果证明:在12%的RRM饲粮中添加赖氨酸或/和蛋氨对增重、饲料利用率影响不大。同时添加赖氨酸和精氨酸对提高增重的效果一样,但前者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达到与豆饼饲粮组一样的水平。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对雏鸡生长性能有微弱的不利作用。添加氨基酸并不能改善RSM对甲状腺、肝和肾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粮蛋氨酸和赖氨酸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8周龄健康黄羽肉鸡270只.采用3×3二因子试验设计,试验期48d.饲粮中蛋氨酸、赖氨酸添加水平均为0.1%、0.2%和0.3%三个水平。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整个试验期内肉鸡的平均增重和料重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肉鸡育成期饲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水平分别为0.33%和0.70%时,肉鸡的体增重最快和饲料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10.
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幼龄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研究了饲粮Lys和Met水平对 0~ 8周龄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Lys和Met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变化 ;极显著影响雉鸡的增重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饲粮Lys对料肉比影响不显著 ;Met水平极显著影响 0~ 4和 0~ 8周龄 ,而显著影响 4~ 8周龄的料肉比 ;饲粮Lys和Met之间对料肉比的交互作用在 0~ 4周龄显著 ,在 4~ 8和 0~ 8周龄不显著。 0~ 4周龄获最佳生产性能需Lys和Met分别为 1 5 6 0 %和 0 5 78% ,4~ 8周龄分别为 1 15 4%和 0 45 2 % ,0~ 8周龄分别为 1 2 6 0 %和 0 5 0 1%。  相似文献   

11.
研究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Thr)缺乏对3-6月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生长和日粮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为生产中判断母犊牛氨基酸缺乏症提供依据,并对后续母犊牛氨基酸需要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2头84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体重和出生时间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限量饲喂4种不同氨基酸模式的饲粮,分别为氨基酸平衡组(PC组)、赖氨酸扣除组(PC-Lys)、蛋氨酸扣除组(PC-Met)和苏氨酸扣除组(PC-Thr),氨基酸扣除量均为PC组的30%。试验期97d,其中预饲期7d,正试期90d。于正试期第1、30、60、90天测定犊牛体重、体尺和乳头长度;在132—138和173—179日龄每组分别选取6头健康犊牛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收集粪、尿和饲料样品,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代谢;正试期每天记录采食量。【结果】与饲喂氨基酸平衡饲粮的犊牛相比:(1)扣除Lys显著降低90—180日龄犊牛饲料转化效率(P<0.05),日增重(ADG)为各组最低(P>0.05);扣除Met和Thr对90—180日龄犊牛ADG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扣除Lys或Thr显著降低犊牛粪便评分(P<0.05),但对腹泻率没有影响(P>0.05),以PC-Lys组腹泻率最高;3)扣除Lys、Met或Thr均不影响犊牛体尺(P>0.05),但扣除Lys后犊牛乳头长度增长率均低于PC组(P>0.05);4)扣除Lys、Met或Thr不影响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P>0.05),但扣除Lys显著降低173—179日龄犊牛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学价值(P<0.05)。【结论】在本试验设定的氨基酸平衡饲粮基础上,扣除Lys对犊牛生长发育和氮代谢有不利影响,扣除Thr影响犊牛腹泻,扣除Met对犊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A feed trial was conducted with a total of 1 134 Beijing ducklings to study the optimum level of dietary lysine (Lys) (0.95,1.10, 1.25%), methionine (Met) (0.26, 0.46, 0.66%) and tryptophan (Trp) (0.20, 0.30, 0.40%) for those ducklings during aphase of 0-2 weeks. Duckling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to 27 groups according to a 3 × 3 × 3 factorial arrangement and fed a basal corn-soybean-peanut meal diet containing 20.26% CP, 12.45 MJ kg-1 ME.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Lys affected body weight (P<0.01), feed intake (0-14 d) (P<0.01), but had no effect on feed/gain (0-14 d) (P>0.05),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P > 0.05). Methionine influenced body weight (P < 0.01), feed/gain (P < 0.05), and feed intake (P < 0.01). Tryphtophan had no effect on indices measure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Lys and Met for Beijing ducklings of 0-2 weeks of age were 1.10 and 0.46%. The requirement of Trp for Beijing ducklings of 0-2 weeks of age was not more than 0.20%.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并在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氨基酸来研究降低蛋白质日粮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及毛皮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为6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雄性乌苏里貉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对照组的蛋白质水平为24.05%,不添加氨基酸,试验组的蛋白质水平为22.03%,添加蛋氨酸0.5%、赖氨酸0.3%。结果表明,降低蛋白质水平试验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血清尿素氮、白蛋白及各种反应毛皮品质的指标(体长、干皮长、干皮重、针毛长、绒毛长及针绒毛长度比)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冬毛期将蛋白质水平从24.15%降低到22.03%时对乌苏里貉的生长性能及毛皮品质并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立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模式,分别选用0,14,28,42日龄的Arbor Acres公母肉仔鸡各6只,颈骨错位致死后分离羽毛和胴体,将胴体和羽毛分别加工处理,测定其粗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含量,并将各种氨基酸含量表示为占粗蛋白质百分比的形式。结果表明,性别对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没有影响(P>0.05);除胴体蛋白中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和羽毛蛋白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外,日龄对胴体和羽毛蛋白其他氨基酸组成模式均有显著影响(P<0.05),胴体蛋白中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羽毛蛋白中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组成模式在14,28和42日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胴体蛋白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羽毛蛋白中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组成模式在不同日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考虑认为,以14,28和42日龄的平均值作为确立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氨基酸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能量(DE:3-0 ~3-8Mcal/kg) ,粗蛋白质水平(CP:15% ~25% ) 与赖能比[(Lys∶DE) :0-6 ~1-2(g.Lys)/( MJ.DE)] 对28 日龄断奶仔猪( 长白×汉梅) 的日增重(ADG) ,饲料转化率(F/G) 、日采食量(ADFI) ,血浆尿素氮(PUN) 及血浆游离赖氨酸的影响,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对仔猪生产性能均有影响( P< 0-01 ) ,其中以赖能比的作用最重要。仔猪28 ~60 日龄(5 ~15kg) 与60 ~70 日龄(15~20kg)的ADG、ADFI、F/G 及70 日龄的PUN 均随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的改变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28~60 日龄,随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增加,ADG 和F/G 改善;60~70 日龄能量水平为3-4 Mcal/kg 左右,ADG 和F/G 达最佳,高于此水平ADG 和ADFI下降,F/G 增大。在试验条件下,根据影响规律将仔猪营养需要划分为28~60 日龄与60 ~70 日龄两阶段,28 ~60 日龄与60~70 日龄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 赖氨酸) 需要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对饲料钙、磷的适宜需要量,选取总能、钙、粗蛋白质、非植酸磷、赖氨酸5个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各设6个水平,钙为0.50%~1.34%,非植酸磷为0.50%~1.00%,采用均匀设计法U*6(64)设计6种配合饲料,饲喂体质量为(170±5)g的黄河鲇幼鱼,分别记为A、B、C、D、E、F组,饲养时间为60 d。试验结束后,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RNA/DNA值、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通过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分析研究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结果表明:C组(钙0.56%、非植酸磷0.60%)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肌肉RNA/DNA最高,分别为84.83%、1.02%和2.98,肠、肝、胃中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53%、66.76%、51.52%;随着饲料中钙、非植酸磷含量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和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含量对黄河鲇幼鱼生长、蛋白质合成能力、饲料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影响明显,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的适宜需要量为0.54%,对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为0.50%~0.53%。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幼胆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采用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了饲料中脂肪水平(3%、6%、9%、12%和15%)对海胆幼胆存活、生长、消化酶和热胁迫后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共进行96 d。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6%饲料脂肪水平组海胆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15%脂肪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中间球海胆消化道中脂肪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淀粉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胃蛋白酶活力有下降趋势(P0.05);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热胁迫后海胆体腔液中抗氧化酶活力,其中热胁迫2 h后,12%脂肪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高,显著高于15%脂肪组(P0.05);热胁迫6 h后,海胆体腔液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最高值出现在6%脂肪组,且高于12%和15%脂肪组。研究表明,6%饲料脂肪水平时中间球海胆幼胆的生长速率最快,6%~12%饲料脂肪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热胁迫后海胆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新培育的京红蛋鸡(0—4周龄)饲粮蛋氨酸需要量。【方法】选取3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京红蛋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5个处理,饲粮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0.3%、0.4%、0.5%和0.6%,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试期28 d。在14 d随机从每个重复选2只鸡空腹12 h屠宰,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计算免疫指数;在28 d随机从每个重复选2只鸡空腹12 h屠宰,分别取免疫和消化器官,计算相应指数。【结果】(1)饲粮蛋氨酸水平未见显著影响雏鸡采食量(P>0.05),但显著影响其增重(P<0.05),其中0.4% Met组鸡增重最大,且该组雏鸡ADG为8.31 g•d-1,显著高于0.2%、0.5%和0.6% Met组(P<0.05),且呈二次曲线升高趋势;显著影响料重比(P<0.05),其中0.5% Met组最佳(2.13﹕1),显著低于0.2%和0.3% Met组(P<0.05),呈二次曲线趋势降低;显著影响体重,且呈现二次曲线升高,0.4% Met组体重为268.70g,显著高于0.2%、0.5%和0.6% Met组(P<0.05);群体均匀度也呈现二次曲线升高,0.5% Met组最佳(85.19%),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2)14 d,饲粮蛋氨酸水平未显著影响雏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显著影响脾脏指数(P<0.05),0.4% Met组最大;28 d,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均随饲粮M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0.4% Met组脾脏和法氏囊指数最大,0.5% Met组胸腺指数最大。(3)饲粮Met水平未显著影响胰腺指数和十二指肠相对长度(P>0.05),显著影响蛋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重量指数和空肠回肠长度指数(P<0.05)。随饲粮蛋氨酸水平升高,胰腺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重量指数和空肠、回肠长度指数均呈先降后升趋势。0.3% Met组十二指肠指数显著低于0.2%、0.5%和0.6% Met组(P<0.05);0.4% Met组的空肠指数显著低于其他Met组(P<0.05),0.5% Met组的空肠相对长度显著低于0.2%、0.3%和0.6% Met组(P<0.05);0.4% Met组的回肠指数显著低于0.6% Met组(P<0.05),0.3% Met组的回肠相对长度显著低于0.2%、0.5%和0.6% Met组(P<0.05)。(4)饲粮Met水平显著影响鸡血清尿素氮、尿酸和碱性磷酸酶水平(P<0.05),其中0.6% Met组的雏鸡血清的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0.2%、0.4%和0.5% Met组(P<0.05),且0.5% Met组血清尿素氮最低、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P<0.05);0.6% Met组尿酸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饲粮Met水平未见显著影响鸡血清白蛋白、总蛋白(P>0.05)。5)通过对鸡体重和料重比二次曲线拟合得出饲粮Met最佳剂量为0.466%和0.507%,平均0.487%。【结论】综合鸡群增重、料重比、群体均匀度等经济指标、免疫指标、消化系统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推荐0—4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为0.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