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CLSM)对小麦矮腥黑穗病(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T)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这两种冬孢子中,它们各自都含有自发荧光物质,而且都能在488nm、543nm这2种波长激发光激发下,分别在相应的510~530nm、580~600nm范围中得到相应发射光,只是在488nm波长激发光激发下,两种冬孢子发射出的光荧光强度最高,荧光光分布均匀,大体形态清楚;但层切扫描发现自发荧光在这两种冬孢子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TCK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物质主要分布在外孢壁和网脊上,而在原生质中分布少;TCT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物质主要分布在原生质中,孢壁分布少,而网脊上不分布。应用CLSM在实际TCK检测工作中,能克服荧光显微镜存在的检测重复性较差、可靠性小的缺点,提升了TCK检验检疫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陕西玉米病毒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MDMV-B)、玉米粗缩病毒(M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225份病株样品中,MDMV-B、MRDV和BYDV侵染分别占40%、23%、4.5%。MDMV-B和MRDV复合侵染占23.5%。在田间自然条件下,MDMV-B主要通过玉米蚜和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传播,MRDV则由灰飞虱以持久传播。MDMV-B、MRDV和BYDV的粒子大小分别为735~755 nm×17 nm、70~75 nm和23~30 nm。随着玉米生育成熟,侵染逐渐降低,为害亦趋减轻。研究认为,玉米品种、播种期、播量、田间传毒介体数量及发生早晚和地膜覆盖等是影响玉米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带病组织汁液和带病组织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对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进行观察,证明在表现不同症状的5个品种中存在球状、短线状、长线状、短杆状4种病毒粒子和晶体状、风轮状、束状、卷筒状、正六边形5种内含体,通过ELISA检测及病毒粒子形态、大小及内含体形态分析,确定球状病毒粒子(直径29.5 nm)为黄瓜花叶病毒,短线状病毒粒子(593.29~639.97 nm×12.15~14.12 nm)为百合无症病毒,长线状病毒粒子(757.58~846.25 nm×12.12~12.75 nm)为马铃薯Y病毒,短杆状病毒粒子(500~807.69 nm×153.85~192.31 nm)为烟草脆裂病毒。  相似文献   

4.
 温州蜜柑矮缩病是由一种直径约为26nm的球病毒引起的、为害柑桔的病毒性病害。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各生产柑桔的国家中,除日本、土耳其外,均无报道有SDV的存在和为害。  相似文献   

5.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CLSM)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病菌(TCK)和小麦光腥黑穗病病菌(TFL)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冬孢子各自都含有自发荧光物质,均能在488 nm激发光下,分别在510~550 nm、530~600 nm中得到相应的发射光,且呈现的荧光分布均匀,大体形态清晰;而层切扫描发现自发荧光在这两种冬孢子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TCK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物质主要分布在外孢壁和网脊上,而在原生质中分布少;TFL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物质主要分布在孢壁,原生质中分布少。  相似文献   

6.
炭疽病胁迫下的茶树叶片高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茶树不同炭疽病受害程度的叶片及健康叶片为材料, 室内测定其光谱反射率。结果表明, 炭疽病危害后, 茶树叶片的光谱值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740~1 000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下降趋势; 而1 370~2 500 nm波段却表现出相反趋势。在742~974 nm和1 374~2 500 nm, 炭疽病受害程度与光谱反射率呈极显著相关。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分析表明, 在680~780 nm范围内处理间变幅最大, 有2个波段的一阶微分值与受害程度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 分别为715~763 nm和776~778 nm波段。建立的炭疽病严重度诊断模型,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中利用植被指数(Rg - Rr)/( Rg+ Rr)建立的模型精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矮腥黑穗病在无积雪条件下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圆  俞晓霞 《植物检疫》1996,10(3):139-141
小麦矮腥黑穗病在无积雪条件下发病的研究王圆俞晓霞(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100029)小麦矮腥黑穗病TiletiacontraversaKuhm(简称TCK)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病害,病菌冬孢子能在土中存活6~7年,甚至长达10年之久。冬孢子可随...  相似文献   

8.
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在麦二叉蚜体内的运行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物学测定和酶联检测鉴定出的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为材料,研究了病毒在麦二叉蚜体内的运行途径。在麦二叉蚜不同组织的超薄切片中,只有在唾液附腺组织中观察到膜包被的病毒粒体,在后肠腔和血淋巴中的病毒粒体是游离的。说明病毒与唾液附腺膜上传毒蛋白(受体)的相互识别是介导传播的根本原因,而麦蚜的获毒过程不存在专化的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9.
介体条沙叶蝉传播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wheat blue dwarf,WBD)属于翠菊黄化组三叶草绿变亚组植原体(16SrⅠ-C),由介体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 L.)专化性传播。通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在接种小麦、长春花和带毒条沙叶蝉体内有大量植原体,而在健康植物组织、无毒条沙叶蝉和带毒条沙叶蝉所产卵中未见植原体的存在。通过介体传毒试验和PCR检测发现,条沙叶蝉最适获毒期为7 d,植原体在虫体内的潜育期为1 5~1 7 d,接毒期为2~3 d。条沙叶蝉一旦获毒可终生持毒和传毒。不同虫态的条沙叶蝉带毒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寄生植物的种类影响其带毒率。  相似文献   

10.
土壤湿度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冬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土壤湿度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ntronversa Kühn,TCK)萌发率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其冬孢子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为1%~28%(相对含水量3.57%~100%)范围内均可萌发,其适宜萌发的土壤质量含水量范围为10%~25%(相对含水量17.85%~89.3%),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范围在65%~75%之间;不同分离物在相同土壤湿度培养下,多数分离物冬孢子的萌发率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分离菌Tt1和Tt2在不同土壤湿度下培养50d和60d的冬孢子萌发率,建立了TCK冬孢子萌发率与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关系模型,此结果为TCK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盐渍化土壤高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光谱反射特性是土壤遥感的物理基础.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土壤盐分实验分析与土壤高光谱数据采集,对土壤高光谱数据一阶和二阶导数微分变换处理,分析土壤样品的光谱特征,建立土壤光谱和土壤盐分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对研究区盐渍化土壤含盐量进行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形态特征来看,土壤的光谱反射率曲线总体上变化较为平缓,光谱特征形态较为相似,且基本平行.2)研究区土壤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形状大致可由300 ~ 600nm、600 ~ 800nm、800~1000nm、1000 ~ 1400nm、1400 ~1900nm、1900 ~ 2100nm、2100~ 2500nm七个折线段和560nm、900nm、1400nm、1900nm、2200nm五个特征吸收点来控制.3)利用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微分的盐渍化土壤含盐量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均优于利用反射率原型和反射率二阶导数微分,其中氯化物-硫酸盐型RMSE=0.33,硫酸盐型RMSE=0.31,硫酸盐-氯化物型RMSE=0.22.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谱特征参数估算病害胁迫下杉木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建立炭疽病胁迫下杉木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促进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通过获取不同发病程度的杉木冠层光谱及相应的叶绿素含量,将冠层光谱数据、一阶微分数据与相应的叶绿素含量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回归、主成分回归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叶绿素含量的估算模型。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在可见光(614~698nm)和近红外区(724nm之后)达到极显著相关,且在近红外区基本趋于稳定;与一阶微分光谱在424~486nm、514~532nm、552~682nm、698~755nm和762~772nm波段全部达到极显著相关;3种建模方法均消除了参数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模型的决定系数全部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逐步回归模型精度最高,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71%和0.194。研究表明受到不同程度炭疽病胁迫的杉木冠层光谱反射差异较大,可利用高光谱信息定量估算病害胁迫下的杉木叶绿素含量,且估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在今冬明春的麦田管理中 ,除搞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外 ,应采取综合措施 ,适时开展病虫防治。1.地下虫。小麦返青拔节前 ,发现金针虫、蛴螬危害麦田 ,应及时追肥、中耕除草 ,减轻为害。有条件的农户每667m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g~150g,加适量水稀释 ,拌细土25kg,配成毒土 ,在麦株旁撒入 ,及时盖土 ,或结合中耕把毒土施在麦株附近。2.麦蜘蛛。发生区用30%螨必治2000~4000倍液喷雾效果很好。3.小麦锈病。主要是条锈病危害较重 ,应进行中耕 ,消灭病原。在增施氮肥的同时 ,适量增施磷钾肥 ,药剂防治可用15%…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矮败基因源育成抗旱冬小麦平凉42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凉42号是以应用显性雄性核不育单基因(Ms2)和显性矮秆基因(Rht10)连锁控制的"矮败"小麦为材料,在Tal长武131//[平凉38号/82(51)F3]组合中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甘肃省冬小麦区试三年27点次平均产量3 321.45 kg/hm2,较对照兰天4号增产9.5%,株高77.5 cm,千粒重38.9 g,籽粒粗蛋白含量13.03%~15.19%,赖氨酸0.46%~0.48%,条锈病情指数0~43.12%,越冬率92.32%,抗旱系数0.83,水分利用率10.7 kg/(mm·hm2).具有高产优质、抗旱节水、抗病耐冻等优良性状,适宜在陇东黄土高原旱地、河谷川台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上种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一种提纯玉米丛矮病类菌原体的方法:将病玉米组织在捣碎机中低速去除薄壁组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半纤维酶处理,35℃下1小时;高速离心沉淀;进行二次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镜检查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能够得到高纯度、完繁的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多时相冠层光谱与病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接种诱发了不同等级的小麦条锈病,随着条锈病的传播,在不同的小区间形成病情梯度,利用ASD手持式地面非成像光谱仪(325~1075nm)测定不同生育期、不同病情指数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同步调查病情指数,进而对不同生育期、不同病情指数的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情指数的冬小麦植株在600~703、770~930nm波段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差异,并在波段770~930nm间,病情指数(DI)与光谱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负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而在600~703nm间,病情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构建了3个生育期病情指数与650和850nm波段处的光谱反射率的回归方程:拔节期,DI=13.03×R650nm-0.67×R850nm 10.22(R2=0.6570);灌浆期,DI=48.63×R650nm-2.41×R850nm-41.51(R2=0.8196);乳熟期,DI=24.42×R650nm-5.10×R850nm 67.77(R2=0.7336)。  相似文献   

17.
水稻瘤矮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坤华 《植物保护》2003,29(3):58-59
水稻瘤矮病是水稻病毒病之一。近年来 ,广东兴宁市宁中、坜陂、龙田等镇先后不同程度发生水稻瘤矮病 ,给当地粮食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如 2 0 0 1年晚稻 ,龙田镇曲塘村近 2 0hm2 水稻因受病毒早期侵染 ,水稻瘤矮病发生严重 ,造成稻谷损失 9 5万kg ,平均减产 339 5kg/ 6 6 7m2 。该市宁中、坜坡等镇也有类似危害情况。针对水稻瘤矮病的严重发生危害 ,市农业局病虫测报站通过病虫测报 ,建立病虫跟踪档案和采取治虫防病等措施 ,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 症状受害病株普遍矮缩 ,分蘖减少 ,茎细小 ,一般比健株矮 1/ 3~ 1/ 2。发病轻的田块 ,禾苗…  相似文献   

18.
大麦黄矮病毒-GAV在燕麦植株体内运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方法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毒-GAV在燕麦植株内的移动规律。先将介体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BYDV-GAV新鲜病叶上饲毒,再将获毒蚜虫放置到二叶期的健康燕麦植株接种48h,随后分期提取接种植株的第1~6片叶和根组织的总RNA,利用特异引物扩增BYDV-GAV的外壳蛋白(CP)基因以检测病毒在燕麦植株内的复制和移动。结果表明,在接种5d后,接种叶片(第2片叶)呈现阳性,接种7d后,植株新生的第4片叶被侵染,接种9d后,部分的第3片叶呈现阳性,至接种16d,几乎所有的叶片均呈现阳性。仅在接种的第5、7和9d收集的根组织呈现阳性,而所有的第1片叶均为阴性,可能是由于这些组织内病毒含量太低所致。本研究初步揭示了BYDV-GAV长距离运动的规律并且发现该病毒在燕麦根部从接种到系统发病都没有进行大量增殖,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病毒运动机制选取适当的植物材料提供了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9.
水稻瘤矮病危害产量损失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瘤矮病危害产量损失的测定陈观浩,陈少兰(广东省化州市病虫测报站525100)梁训友,梁盛铭(广东省化州市农业局)自80年代以来,水稻瘤矮病在我市3次大流行,1次中等流行。大流行年一般病丛率25%~50%,高的65%,甚至80%以上。为了弄清瘤矮病...  相似文献   

20.
矮慈姑的田间消长规律和防除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慈姑的田间消长规律和防除途径夏步云,杨志海,李建华,吴竞仑(江苏省武进县农科所213100)(江苏省农科院杂草研究中心)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aMiq.)是我省稻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1991~1993年对武进县不同类型稻田矮慈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