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内重要的生命体,对其所生存的微环境十分敏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和敏感指标。[方法]对徐州市4种不同绿地类型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相关分析,系统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变化。[结果]就不同绿地类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状况而言,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居民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变化较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即公园绿地最高,道路交通绿地最低。另外,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呈正相关。[结论]为了较科学地分析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变化,需要对该城市绿地土壤进行长期的取样调查分析,并且结合当地绿地土壤历年变化资料以及绿地植被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杭州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旭彤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48-150
为给杭州市绿地土壤的管理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杭州市城市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对绿地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道路绿地土壤容重最高为1.46g/cm3,街头绿地土壤容重最低为1.31g/cm3;绿地土壤整体呈碱性;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整体处于偏低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1.11~1.46,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园林土壤的质量状况。[方法]分析重庆市渝中区道路绿地、街旁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按重庆市园林栽植土壤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重庆市街绿地土壤pH值在6.2~8.5,73.4%的土壤呈碱性,53.2%的土壤已出现盐渍化趋势或已经发生盐害。重庆市街绿地土壤容重在0.84~1.77 mg/m3,个别地区的土壤容重过高。渝中区园林土壤中混有大量碎石、瓦块、水泥等建筑废弃物,使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重庆市街园林土壤碳酸盐含量平均值为(17.3±17.1)g/kg,是自然土壤的3倍多。[结论]重庆市渝中区市街绿地土壤总体质量不高,一级土占总数的10.4%,二级土占总数的39.6%,三级土占总数的50.0%。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渝中区市街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园林土壤的质量状况。[方法]分析重庆市渝中区道路绿地、街旁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按重庆市园林栽植土壤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重庆市街绿地土壤pH值在6.2~8.5,73.4%的土壤呈碱性,53.2%的土壤已出现盐渍化趋势或已经发生盐害。重庆市街绿地土壤容重在0.84~1.77 mg/m3,个别地区的土壤容重过高。渝中区园林土壤中混有大量碎石、瓦块、水泥等建筑废弃物,使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重庆市街园林土壤碳酸盐含量平均值为(17.3±17.1)g/kg,是自然土壤的3倍多。[结论]重庆市渝中区市街绿地土壤总体质量不高,一级土占总数的10.4%,二级土占总数的39.6%,三级土占总数的50.0%。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基础,掌握其理化特征及养分状况对加强城市绿地土壤管理,改善城市绿地质量和环境健康、增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岛市东海岸主城区核心区域的城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土壤理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度模型综合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基于ArcGIS10.2运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绿地砂土、壤土占比分为54.71%和45.29%,部分地段土壤板结。45.28%的绿地土壤pH值偏高;土壤含盐量较低,呈非盐渍化(83.02%)和轻度盐渍化(16.98%),但道路绿地受氯化钠融雪剂影响含盐量偏高;土壤养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样点平均值均在三级肥力水平及以上,但部分样点区域含量较低。绿地类型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海拔高度和海岸距离对研究区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在人为干扰等强烈作用下质地对养分的影响有悖于一般规律。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介于0.326~0.647,总体处中等水平,高、中、低肥力区面积比近似1:1:1。研究区绿地土壤养分指数大致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并在中部区域形成一条凸向内陆的近似"M"的弧形高肥力区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保定市4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土壤动物群落。[方法]通过对保定苗圃、道路、防护林和公园4种绿地的土壤动物进行6次调查取样与鉴定统计,研究保定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通过取样鉴定,在4种绿地中共采获到土壤动物1462只,隶属2门8纲14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膜翅目,常见类群为颤蚓目、蜘蛛目、双尾目和鞘翅目幼虫,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4种绿地类型的土壤动物种类组成极为相似。从单位面积土壤动物的数量看,表现为:苗圃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结论]土壤动物较多分布在0~10cm土层中,以0~5cm土壤层的数量最大,有明显的表聚现象,这与绿地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县级土壤基本肥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89-6391
[目的]为县级土壤肥力评价及其空间变异研究提供技术方案。[方法]以安徽宣城市宣州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肥力评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模糊评分方程,进行县级土壤基本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宣州区土壤基本肥力综合指数为0.4~0.8,其肥力可分为7级。各肥力等级间差异明显,沿圩区、沿湖阶地、沿河流域、丘陵山区、山区土壤肥力水平依次降低。肥力最好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水阳镇,面积约6 700 hm2。[结论]利用该方法进行县级土壤肥力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香  邹杰  黄芳英  丁晖  徐海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74-10876
[目的]了解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变化。[方法]采集广西柳州马尾松林及马尾松砍伐后种植桉树林下土壤,通过室内分析和比较,研究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和速效K含量保持不变,碱解N和速效P含量有所提高,土壤pH有所改善。桉树林下土壤综合肥力没有降低,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结论]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没有发生退化,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曲靖烟区土壤养分状况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曲靖烟区土壤养分状况,为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云南省曲靖市9个县(市)的植烟区采集340个土壤样品,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对曲靖市植烟土壤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曲靖烟区土壤肥力存在广泛变异,其土壤肥力指标(SFI)值平均为0.671,变幅为0.311~0.900,变异系数为14.57%。根据SFI值的大小将全市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中等肥力以上占99.12%,其中高和较高等级肥力的土壤分别占10%和67.94%。[结论]曲靖市烟区的综合肥力指标较高,高和较高综合肥力指标的土样占总土样的77.94%,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偏高,全磷、全钾和有效镁含量偏低,严重缺硼,建议曲靖烟区在平衡施肥时要注意控制氮肥,补充镁肥,增施硼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商洛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不同类型土壤的肥力状况,为该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商洛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商洛地区中药材基地土壤综合肥力系数高于0.9但低于1.8,土壤肥力一般,各类土壤肥沃度存在差异但不明显,潮土和黄棕壤较肥沃。[结论]商洛地区土壤p H适宜,土壤质地良好,阳离子交换量较高,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易建文  张维  陈礼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01-17103,17105
[目的]为了探讨紫色土坡地典型利用方式(旱地、柑橘园、林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乐至县童家小流域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林地受人为扰动少,土壤肥力高;柑橘园、旱地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大,因经济产出效益不同,农户对土地的劳力与经济投入不同,使得柑橘园土壤肥力高于旱地土壤。[结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陕北沙地改良中土地肥力条件变化,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陕北沙地、新改良地、多年耕种改良地和耕作熟地中土壤水分、温度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结果]土壤水、温与改良状态和灌溉方式有较高相关性,呈现出无灌溉设施的改良地高于沙地,无覆膜有灌溉设施的田块高于无灌溉设施田块,覆膜田块高于未覆膜田块;改良地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盐等养分指标含量均优于未改良沙地,且除速效磷外,各养分指标呈随农业利用历史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通过改良可以有效改善陕北沙地土壤质量,提高肥力;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改良地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正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28-131,136
[目的]摸清牟定县耕地地力分布情况,科学划分耕地土壤等级。[方法]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为参照标准,根据牟定县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化验分析结果,结合土壤地力划分因素,采用限制因素法和综合归纳法,对耕地地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评比。[结果]将牟定县25 526.24 hm~2耕地分为1~6个等级,其中:一级地2 588.73 hm~2,二级地4 776.75 hm~2,三级地5 734.88 hm~2,四级地4 744.05 hm~2,五级地4 140.55 hm~2,六级地3 541.28 hm~2。[结论]对各类耕地等级特征、性状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梁剑  张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185-10186,10189
[目的]评价各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肥力等级。[方法]以四川洪雅退耕还林区4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农耕地5个土壤溶液肥力因子为例,采用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溶液肥力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得出土壤溶液肥力因子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583%。4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农耕地土壤溶液养分的排序为:模式Ⅲ下层>农耕地下层>农耕地上层>模式Ⅱ下层>模式Ⅳ下层>模式Ⅰ下层>模式Ⅳ上层>模式Ⅲ上层>模式Ⅱ上层>模式Ⅰ上层。就各模式土壤上层比较,模式Ⅳ(杂交竹+牛鞭草)上层在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一。就各模式土壤下层比较,模式Ⅲ(牛鞭草)下层在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一。[结论]该研究为制定合理的退耕还林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金权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22-15224,15230
[目的]探讨紫色土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程度.[方法]以果园、菜地和麦-玉-苕3种典型的种植模式为例,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的差异,并且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土壤有机质在同一种植方式上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同一土层厚度上均表现出果园>麦-玉-苕>菜地的规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效铜、锌、铁、锰含量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以有效锌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变化幅度最大;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表现出果园>菜园>麦-玉-苕的规律.[结论]该研究可为培肥地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绿肥种植对石灰土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绿肥对石灰土的增肥效应。[方法]取桂林毛村常年种植过紫云英绿肥的冬闲田和自然抛荒农田中的石灰土,测定石灰土的脲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结果]绿肥种植大大提高了石灰土N、P、K的有效态、全氮含量及脲酶活性,但对全磷、全钾的增加不明显。石灰土脲酶活性与石灰土氮磷钾全量、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相关。石灰土脲酶活性呈垂直分布规律,从耕作层到犁底层下降明显,从犁底层到底土层下降缓慢。石灰土肥力在垂直方向上呈明显的递减规律。石灰土速效钾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有较强的负效应,但其间接作用使其与脲酶活性在表观上显示正相关关系。[结论]脲酶活性是表征石灰土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喜  连宾  尹洁  刘延惠  崔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71-5775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对特定高原喀斯特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与归类,分层取样分析土壤剖面特性、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土层(A+B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坡耕(退耕林)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土壤剖面特征、水源涵养、颗粒组成、土壤肥力与肥力有效性的相关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耕地〉退耕林地〉坡耕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是自然成土和人为经营的结果。3~5年的退耕林地土壤综合质量高于坡耕地,表明造林措施是改善喀斯特洼地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天然林土壤综合质量高于人工林地,这为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改善喀斯特洼地土壤质量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物治理、土壤质量演化的生物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许昌市休闲绿地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许昌市休闲绿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绿地土壤养分研究及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许昌市休闲绿地表层土壤速效氮含量为12.55~176.44mg/kg,均值54.74mg/kg,整体上属于土壤养分分级的5~6级;速效磷含量为4.61~76.86mg/kg,均值32.18mg/kg,整体上为3级及其以上;速效钾含量为177.36~477.54mg/kg,均值324.23mg/kg,整体上属于1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48~78.87g/kg,均值40.67g/kg,整体上为2级及其以上;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29,属于三等土壤,肥力水平一般。因此建议,许昌市休闲绿地应多栽植绿肥植物;增施氮肥以均衡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施有机肥以平衡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