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6年6月份以来,安微、江苏、湖南部分地区的许多猪场爆发了“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病、倒卧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病猪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哺乳仔猪发病率不变,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大部分发病猪患猪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特点及病原本病主要发生在散养、中小型规模猪场。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季,一旦发病多呈爆发流行。以体质量在20~80 kg的猪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的仔猪和部…  相似文献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PRRSV),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卧地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患猪呼吸急促、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发病率50%以上,病死率高达50%~9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猪"高热综合征"是指因各种致热因素所引起患猪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便秘、尿少而黄、混浊,严重的病猪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一般感染后35 d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蔓延至大部分猪群。目前,"猪高热综合征"是我国养猪生产中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一些发病猪场患猪的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5 d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蔓延至大部分猪群。目前,"猪高热综合征"是我国养猪生产中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一些发病猪场患猪的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保育猪、小猪  相似文献   

4.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5.
高热病又称“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患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无名高热”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发生猪高热病应如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雄 《养猪》2006,(6):25-26
2006年5月份至今,我国华东、中南、华北等地区部分猪场的猪群发生了以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后期下痢,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猪高热综合征),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50%,甚至9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猪界谈“热”色变,许多地区的猪场业主和技术人员处于极度恐慌状态。由于大部分猪场的病猪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防治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当猪场发生猪高热病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消毒猪高热病主要由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7.
猪高热是以高热、皮肤发红和顽同性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常因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而造成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治疗成本增加.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目前正是本病高发季节,在防治猪高热病的同时,部分兽医人员一味从清除病原的角度出发,盲目使用疫苗和抗生素,不顾及猪体的承受能力,结果造成更多的猪只死亡.通过调查分析高热病的发病原因,笔者认为:防治猪高热病应从全新的角度入手——就是防治:"防"以提高猪体免疫力作为关键点;"治"以缓解呼吸,改善血液循环,退热为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11月至今,我县部分猪场分别从玉林、容县、博白、蒙山、荔浦等地引进仔猪销售给农户饲养或自养。由于猪源带病,猪“无名高热”在我县部分乡镇发病流行。先后在长安镇、板榄镇、大将镇、雅瑶乡、大坡乡等乡镇从外购仔猪的农户爆发。不同地区发病的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有差异,大部分猪场及散养户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达50%~80%。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流行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发病范围广,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猪无名高热”即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在夏秋季节高发,以持续高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猪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近年来,“猪无名高热”的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10月份,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和我省部分地区的猪群发生了以高热、皮肤发红和顽固性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往往因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而造成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治疗成本增加.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使养猪业蒙受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猪温热是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外感热病,具有流行性。其病因十分复杂,许多与急性传染病有密切关系,发病率高达到50%~100%,死亡率达30%~90%。患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以上,高热稽留,大多数病猪呼吸困难,部分流涕、打喷嚏、咳嗽;部分患猪粪便秘结,或出现腹泻;病程稍长的病猪消瘦、贫血,部分耳朵发绀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13.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4.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5.
李宏敏 《北方牧业》2010,(14):15-16
<正>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在每年的5月底至10月份,爆发一种以高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部分妊娠母猪流产和死产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猪,发病率高,几乎达到100%;死亡率随病程、继发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据估计,严重发病猪群死亡率可达50%以上。为查明高热病  相似文献   

17.
猪无名高热以高热、呼吸困难和全身性出血为主要症状,该病主要侵害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传播迅速,临床七较难控制,感染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至8月,我省部分地区生猪出现以高热、不食为主要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病",发病率最高达95%,死亡率5~30%不等,给我省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省猪病的流行发展规律,有效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作者等人从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对"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东北地区不断发生,由于养殖户对本病缺乏了解,为了减轻经济损失,常在治疗2次效果不佳后把病猪淘汰.其实高热性病的致死率并不高,只要方法得当多数病猪都能医治. 1发病情况 据调查,2006年以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陆续发现猪高热病,患猪共同特征是持续高热,发病猪年龄大小不一,1月龄以内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为80%~90%;2~3月龄病猪死亡率为50%~60%;4月龄以上的死亡率为14%;母猪也有发生,但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并紧急接种疫苗,90%病猪有可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高热病在养猪生产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引起猪高热病的原因较多,大多数人认为主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引起的,但是副猪嗜血杆菌病也会引起猪高热,其在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病例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发病率一般在5%~15%,发病猪死亡率达50%,初次发病的猪场,或者与其它疫病如链球菌或蓝耳病混合感染时,病死率可达80%以上,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