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有人称鹅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鹅副粘病毒引起(禽鸟类共患病)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鹅副粘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均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有的学者称之为鹅的新城疫,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鹅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4.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1],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吉林省敦化市某种鹅场饲养的种鹅群陆续暴发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种鹅大批死亡。发病鹅为彼此圈舍邻近的肉种鹅群,共饲养莱茵鹅6320只,本地白鹅1080只,发病后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前后共有403只鹅发病,死亡234只。发病率为5.4%,病死率为58.1%,经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就本次疫情,浅谈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和防制措施。鹅副粘病毒病(GPM)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PM-1)引起的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扬州大学和华南农业大…  相似文献   

6.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我国新发生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是诸多鹅病当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主要感染60日龄以下雏鹅,尤以15日龄以下雏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流行于春季和夏季,各个品种的鹅均具有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又叫“鹅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痛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广东和江苏。而后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由鹅的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死亡率可达90%~100%。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各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临床特点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迅速减轻。拉水样稀粪,出现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2005年7月初,我省某县农户饲养的13日龄雏鹅陆续发病死亡,检验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和小鹅瘟混合感染所致。经现将此病例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县农户,2005年7月6日引进商品鹅共3000只,在自…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近些年我们通过对黑龙江省泰康县、双城市等地区的市场调查和门诊统计发现,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鹅副粘病毒病是近些年来发现的新病,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是诸多鹅病当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对发展养鹅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
鸡副粘病毒病防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不引起感染发病。但王永坤(江苏)和辛朝安(广东)已发现鹅副粘病毒病。鹅副粘病毒病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1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 自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以来,在70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曾发生过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是在从1926年至60年代初期的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国,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第二次大流行则从60年代末,从中东开始,至…  相似文献   

16.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新发现的鹅的一种重要的,以消化道呈糠麸样,并有溃疡、胰腺肿胀,表面有灰白色点状坏死灶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病原学1.1病毒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7.
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相似文献   

18.
19.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1型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鹅地区。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高死亡率,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7%和18.2%,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多年来,此病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鹅业的发展。2011年12月,扬州邗江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发生了一起雏鹅副粘病毒病病例,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邗江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2011年11月从当地购入1500羽苗鹅,第2d注射了抗小鹅瘟血清。在饲养到2周龄  相似文献   

20.
鸡副粘病毒病防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不引起感染发病。但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已被江苏省的王永坤和广东省的辛朝安两位教授所发现。鹅副粘病毒病的出 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   一 .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   自 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七十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 1926年至六十年代初期,在 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地,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