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育种途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贵州省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单位面积穗数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重视多穗型品种的选育,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选用4个汕型不育系7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28个组合,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配合力分析法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粒重直接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播始历期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和其它性状,通过该性状的间接作用很小,说明在早稻生育期范围内,实现高产是可能的;珍汕97A,ET2180,ET3042的单株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易获得产量和实数高  相似文献   

3.
4.
通过两个年度试验对165份旱地小麦品种的抗旱鉴定,分析了不同抗旱等级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适度降低对品种抗旱性的选择压力,有利于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高,不同抗旱等级下,产量性状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高产抗旱品种产量的成模式:Pyx1〉Pyx2〉Pyx3或Pyx1〉Pyx2≈Pyx3,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关中东部旱地小麦高产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选择指  相似文献   

5.
对超级小麦的概念和意义、超级小麦育种的几个关键问题、育种技术及超级小麦育种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7.
小麦再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把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小麦再高产的育种实践中去,提出了小麦再高产育种的新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期通过实践的检验,探索再高产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小麦高产育种选择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偏相关及简单相关,研究了三个典型小麦丰产年区域试验中25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结构及部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高产育种应在保证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注重提高穗重。提高穗重应以增加穗粒数为主,增加穗粒数要注重多花多实性的选择,熟期与产量,穗数间无必然联系,熟期与穗粒数成正相关,与千粒重成负相关,选择早熟大粒品种较易,选择早熟多粒品种较难,穗长与穗粒数相关不显,江汉平原麦区选育每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高产小麦品种设计与育种方法研究的建议,在现有基因资源前提下,结合传统和分子育种技术,力争快速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小麦新品种,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及用于种植小麦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小麦的单产及品质,以满足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基因资源及常规和分子育种技术的前提下,选育出优质、高产、稳产的协调改良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论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的产粮大国,把小麦的种植作为着力抓好的项目,阐述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农086是以鲁麦14为母本、邯617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4001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3.
再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合讨论,认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式。不论株型性状还是优势性状,都有“过犹不及”和“一分为二”的两重性。只有使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才能培育出超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中作8958”高产的原因是株形理想,当施肥水平较高时,单位面积穗数和每德成粒数都较多。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1996年正式启动水稻超高产育种项目以来,迄今农业部共确认超级稻品种(组合)83个,推广面积达到全国水稻面积的20%.此间我国水稻单产在6.0~6.5t·hm-2之间波动,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上述问题,从籼粳稻杂交常规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光敏雄性不育与两系法、籼粳稻品质性状差异与遗传改良、超高产株型模式方面讨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遗传与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有关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4个冬小麦丰产亲本,4个优质亲本,采用品质改良中常用的4种杂交方式组配成16个遗传分离群体,借助于因子分折,对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协变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高产、优质为目标的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一般在存着两个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籽粒产量因子和籽粒物理性状因子;高产和优质有两种矛盾表现形式:高产与优质间负向协变趋势的直接表现形式和由于籽粒品质的改善而导致千粒重、籽粒饱满性降低的间接表现形式;高千粒重、籽粒饱满性与高品质在同一植株上的合理结合是高产和优质这一育种目标实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与冠层、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等几个选择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株高80~90cm,旗叶较宽、较短,面积较小,挺而上冲,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依次加长,叶基角和开张角依次加大。株型从生长前期到生长后期由紧凑到松散有一定动态变化的中间型品种更易实现高产稳产;现代品种要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注重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穗粒数/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通径分析在春小麦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黑龙江垦区优质春小麦10个新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麦粒容重、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是影响小麦产量主要性状,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粒容量、小穗数、穗粒数和株高。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依次为:粒容量、千粒重、穗长、株高、穗粒数和小穗数。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产量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AMMI模型对2001年和2002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稳定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川农16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15 2685+16 0237x1+7 9396x4+8 0625x5-1 4065x6。结合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川农16是典型的穗数型品种。其有效穗对产量贡献最大,千粒重和穗粒数次之。有效穗与千粒重易协调,而与穗粒数协调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