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蹄疫作为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物资交流和活动日益便捷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口蹄疫的侵袭。口蹄疫可严重危害畜牧业的,给牧区造成重大损失。进一步了解其病毒的本质和流行、病源及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及防制措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分类上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本病在流行中最易感染的偶蹄兽是牛,骆驼、绵羊、山羊、猪又次之,人也具有易感性。潜伏期平均2~4d,最长可达1周左右。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加快,结膜潮红,反刍减弱,奶量减少。流涎,开口时有吸吮。1~2d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出现1~3cm见方的白色水疱,此时大量流涎,水疱破裂形成糜烂,因口腔痛而进食少或不进食。病理变化主要在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及糜烂面。防治上,认真做好早期的预防接种,免疫时应先弄清当时当地或邻近地区流行的本病毒的毒型,根据毒型选用弱毒苗或灭活苗。  相似文献   

3.
<正>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临诊上以猪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防疫,此病已成为国际重点检疫对象。流行特点: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有时牛、羊等偶蹄兽不发病,猪还能发病,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为口蹄疫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快,感染面广,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此病于偶蹄兽最为常见,典型症状为患畜的口腔、乳房、蹄部等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疱。该病对幼畜的伤害较大,羔羊、犊牛的死亡率可达50%~70%。一旦发病,除造成动物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外,还会使牲畜在患病期间停止奶和肉的生产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考虑此病传染性极强,一经发现需严格封锁隔离,并禁止疫区内病畜随意买卖,调运上市,严重的甚至导致个国家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停止,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因此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猪、牛、羊和野生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一旦暴发将给发病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和进出口贸易造成巨大损失及对社会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给政府及养殖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实施强制免疫、封锁隔离、加强排查、消毒灭源。笔者曾抓过某奶牛场的疫病防控工作。现将具体防控措施予以介绍,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羊口蹄疫是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传播途径广、速度快,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大范围流行,因此对疫区内畜牧业的负面影响比较大。近几年养羊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必须要树立先进的防护意识,明确口蹄疫病的病理变化、发生原因、流行特点等,以便可以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以便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从而为养殖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奶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生此病,常呈流行性,甚至大流行性,损失严重。由于病毒血清型多,传染性强,给诊断、治疗、预防带来困难,必须采取科学、有效地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爆发和流行对畜牧业发展的危害极大,本文以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的种公牛为研究对象,对口蹄疫病毒的特征、疫苗免疫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了综述,对种牛口蹄疫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奶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生此病,常呈流行性,甚至大流行性,损失严重.由于病毒血清型多,传染性强,给诊断、治疗、预防带来困难,必须采取科学、有效地综合防控措施.1加强免疫1.1群体免疫坚持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免疫要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规定程序进行,春、秋、冬三季免疫,条件好的牛场可进行四季免疫,春、夏、秋、冬最好各一次.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使牛具有较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亦是人畜共患性疫病。临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为特征。1病原口蹄疫病毒(FMD)有7个血清型,即O、A、C、SATⅡ、SATⅢ(南非Ⅰ、Ⅱ、Ⅲ型)和Asia-1型(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对酸、碱特别敏感,低温下口蹄疫病毒十分稳定,在高温的环境中口蹄疫病毒85℃、1分钟即可被杀死。在自然条件下阳光中的紫外线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全球畜牧业和经贸往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近年来口蹄疫最新研究进展及流行情况,从口蹄疫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口蹄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口蹄疫俗称口疮蹄黄,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以口腔粘膜和蹄部皮肤形成水泡为其特征。牛也属易感动物之列。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其发病急,传播快,蔓延广,可造成很大影响和损失。临床上主要是口腔病变而影响采食和咀嚼,引起患牛乏弱掉膘。蹄部病变影响站立和行动,年老体弱者往往因机体衰败而死亡。其病程表现一般为良性经过,一旦出现恶性表现,则可引起大批死亡。本文仅以牛口蹄疫为例,就对其中医治疗与大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猪口蹄疫病指的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发的以趾间、蹄冠以及蹄踵皮肤发生烂斑与水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疾病通常发生在冬季或者春季,具有起病急、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猪口蹄疫病发病的概率可高达100%,仔猪患此病通常并无明显的症状,但是仍会发生猝死的状况,严重时其死亡率可高达100%.猪口蹄疫病一经发生,如果没有及时...  相似文献   

14.
一、口蹄疫简介人类对口蹄疫(FMD)第一次较为确切的记载出现于1514年。17~18世纪欧洲曾多次流行FMD,1839年传入英国,但直至1880年FMD泛滥成灾才引起科学家和官方的注意。此后欧洲经历了漫长的口蹄疫控制与消灭过程,直到1991年才基本上消灭了FMD。期间共有过1901-1912年、1919-1921年、1937-1939年、1950-1952年四次严重流行,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最  相似文献   

15.
<正>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以口腔黏膜、蹄部、乳房、鼻镜以及皮肤出现水泡,继而发生溃疡为特征,它传播速度极快,发病率高,一旦发生极难控制。1发病原因分析猪口蹄疫大多属于间接的接触性感染,且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等,且其在春秋以及寒冷的冬季病发率更高,而夏季一般较为平稳。发生猪口蹄疫的病因有很多种,一是口蹄疫病原血清的类型较多,口蹄疫病毒存在七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一.口蹄疫简介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生物武器安全公约组织将其列入重点检查对象;我国将该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  相似文献   

17.
<正>口蹄疫为偶蹄兽易感的病害之一,具有高传染性、高接触性、急性热性等特点。此病致病病毒为口蹄疫病毒,牦牛有着较强的易感性。牦牛感染后的典型症状,集中在口腔、蹄部、乳房等处,伴有不同程度的水泡和溃疡。致病病毒呈多型性,流行的病毒型为O型和A型。其中,感染O型的致死率尤高。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尤强,而且耐低温,尤其在冬季存活高达195d以上。1流行病学患病牦牛为传染源,病畜体内分泌物、排泄物、水泡液、水  相似文献   

18.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偶蹄类哺乳动物易感染。目前,口蹄疫共有7个主型病症、1000多个亚型病症。该病毒具有潜伏期,有时会以2~5年为一个周期爆发流行。牲畜一旦感染该病毒便会迅速传播,防控非常困难。所以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加强监控、积极预防是避免和减少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一)传染特性1.传染源。发病或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偶蹄病畜或患病养殖户,以及隐性感染者。病畜的水泡皮内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发热期间,病畜的血液、内唇、舌面水疱或糜烂处,在蹄趾间、皮肤水疱或烂斑处,以及乳房水疱处病毒最多;血液、奶汁、口涎、呼气、泪水、尿液和粪便中都含有并排出口蹄疫病毒。2.传染途径。传染速度极快,  相似文献   

20.
猪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危害严重。文章从口蹄疫的病原特点、流行特点、临床特征、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猪口蹄疫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