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模式的构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面积已达490.90×104hm2,占三江源区草地面积的22.94%。总结业已实施的科研项目,分析以往治理"黑土滩"的经验教训和当前"黑土滩"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0℃积温1000℃以上的重度"黑土滩"改建为人工饲草基地;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0℃积温<1000℃的重度"黑土滩"改建为放牧型人工草地;对坡度在7~25°的中、重度"黑土滩"施以人工补播,改建为放牧型半人工草地的技术治理模式。同时,还提出了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的实施模式,其中心内容是成立以牧户为主体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合作社,通过合同管理,实现种草、管理、利用各环节的协调运作,使国家生态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黑土滩二次发生"、"黑土滩的水热空洞效应"、"黑土滩人工草地暂稳态机制"等。作者建议针对黑土滩生态恢复,发展黑土滩治理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段"的技术体系;研究更多植物物种组合(10种)的混合群落构建技术;研发启动和引导黑土滩人工草地自我恢复技术及近自然恢复模式;组织开展第二次"黑土滩"本底调查工作;完善低成本治理模式,推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植多年生人工半人工草地、制定草场合理载畜量、防治鼠害、防除毒杂草、施肥等措施是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通过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草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在草原鼠害的防控中己全面形成生物防控的格局,生防防控面积累计达1 086.6×10~4hm~2。同时,积极推广应用了鹰架招鹰控鼠、鼠夹、鼠箭等物理防控技术和种草、围栏封育等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全省草原鼠害为害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危害程度有所下降。文章总结"十三五"期间草原鼠害治理成效,分析草原鼠害防控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今后草地鼠害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及今后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草地害鼠约三十余种 ,常见的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高原田鼠、长尾仓鼠、五趾跳鼠等五种。危害面积达 736.1 9× 1 0 4 hm2 ,青南是主要的害鼠区 ,占总面积的 78.98%。由于鼠害的挖掘和啃食 ,致使优良牧草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和寸草不生的“黑土滩”。从 1 958年开始 ,四十多年来 ,全省累计灭鼠 2 80 7.86× 1 0 4 hm2 ,挽回牧草损失达 1 47.4× 1 0 4 kg,有效地控制了鼠害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陈国明 《四川草原》2005,(10):37-39,44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植多年生人工半人工草地、制定草场合理载畜量、防治鼠害、防除毒杂草、施肥等措施是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湟中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作为重点,并正在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把天然草场的治理和改良作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来抓。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天然草场退化严重,退化草场面积达657.33hm2,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68.98%。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鼠害。通过对2006年草地鼠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2007年草地鼠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分析,提出防治对策。1草地鼠害基数调查湟中县草原站组织专业人员,根据《青海省草地鼠虫害、毒杂草调查规程》,于2006年8月10…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目前成功选育出适合三江源自然环境的新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将用于治理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严重的466万多hm2“黑土滩”。20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的开发利用,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严重。据统计,三江源地区目前有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1 000 hm2,占草地种植面积的63%。其中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县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原鼠害,经济损失巨大.对鼠害发生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破坏.草原鼠灾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害鼠以鼠兔和地下生活的鼢鼠为主.草原害鼠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过度或不合理放牧是鼠灾"爆发"的诱发成因.本文提出防治鼠害发生的对策:建立健全草原鼠害防治体系;推广综合防治示范区;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发挥地方政府和群众及各方面积极性,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稳步改善生态环境,长期巩固防治效果,实现鼠害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SPSS软件对三江源头果洛州和玉树州2个地区7个县13个样地51个样点的"黑土滩"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13类。分别对不同退化类型的"黑土滩"以及对同一退化类型的"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黑土滩"退化程度的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可食牧草比例和演替度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草土比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均降低;鼠害的破坏率、石头盖度、土壤砾石含量和pH值增大,并且以上各指标在同类型的"黑土滩"退化草地中的变化规律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害鼠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为了控制害鼠的危害,减少牧草损失,青海早在1958年就开始了鼠害的防治与研究,通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自2001年全国"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以来,鼠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环湖地区害鼠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为总结经验,推广有效的治理措施,就如何解决鼠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立鼠害控制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害鼠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为了控制害鼠的危害,减少牧草损失,青海早在1958年就开始了鼠害的防治与研究,通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自2001年全国"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以来,鼠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环湖地区害鼠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为总结经验,推广有效的治理措施,就如何解决鼠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立鼠害控制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夏河县是全省主要的牧业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黄河主要支流大夏河和洮河分别贯穿境内东部和南部。广阔的草原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它诸方面的原因,导致草原鼠害大面积发生。据最新调查统计,夏河县天然草原上的害鼠有三目十一科四十六种,鼠害发生面积达30万hm2,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59%,其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为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面积达22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43.46%,其中高原鼢鼠危害面积14.67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28.97%,平均鼠密度为11~48只/hm2,严重危害区达到60只/hm2;高原鼠兔危害面积7.3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14.49%,平均鼠密度为45只/hm2,严重危害区达到100只/hm2以上。在鼠害区平均牧草损失达30%以上,在严重危害区牧草损失达到60%以上,全县每年仅因草原害鼠采食损失的牧草可供10万个羊单位放牧一年。草原鼠类不仅采食牧草,与畜争食,更为严重的是通过挖掘洞穴,推土造丘,形成大面积“黑土滩”和“鼠荒地”。由于鼠类危害和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制约当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三化”草场面积达45.3万hm2,占全县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9.57%。其中,重度退化面积12.58万hm2,占退化面积的27.75%;中度退化面积2.15万hm2,占退化面积的71.03%;轻度退化面积0.554万hm2,占退化面积的1.22%。  相似文献   

14.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特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汀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生态和经济危害入手.对目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的治理思路进行探讨。“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生态效果,应该看到“黑土滩”生态功能转型的作用。将江河源区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划分为无干扰生态核心区和生态经济保障区。在生态经济保障区域推行“草地农业家庭牧场模式”。在极度退化不可自然恢复的“黑土滩”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变废为宝”使“黑土滩”成为高寒地区草地家畜草饲料补充基地。是实现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的对策。重视江河源区草地系统鼠害的威胁,实施“草地生态建设,防治鼠害先行”的策略是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和经济建设的保障。强调国家向汀河源区持续性投资和持久性加强牧区人民的文化教育是我国江河源区生态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头"黑土滩"草地分布现状及退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PSS软件对三江源头果洛州和玉树州2个地区7个县13个样地51个样点的"黑土滩"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13类.分别时不同退化类型的"黑土滩"以及对同一退化类型的"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黑土滩"退化程度的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可食牧草比例和演替度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草土比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均降低;鼠害的破坏率、石头盖度、土壤砾石含量和pH值增大,并且以上各指标在同类型的"黑土滩"退化草地中的变化规律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施草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该项目共防治高原鼢鼠65866.6hm~2,灭效达96.85%;防治高原鼠兔5315hm~2,灭效达96.2%;治理"黑土滩"871.7hm~2,有苗面积率达81.4%,牧草覆盖率增加30%;草地围栏封育315hm~2。牧草产量增加119.9kg/hm~2。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平均每年发生鼠害面积在0.4亿hm2左右,因鼠害每年造成的牧草损失约30亿kg,是世界上鼠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疆地域辽阔,草地资源丰富,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位置为鼠害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据1989~1995年,新疆草原优势种鼠害区域划分调查统计:新疆有鼠害危害区总面积1090.2万hm2,鼠害危害面积900万hm2,草地优势种鼠害发生面积190.2万hm2,鼠害危害区面积占新疆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9.4%;据调查鉴定,新疆现有害鼠种类近80余种,在草原上形成危害发生的害鼠、蝗虫种类各有10多种。主要形成危害的鼠种有黄兔尾鼠、大砂鼠、子午砂鼠、草原兔尾鼠、赤颊黄鼠、印度地鼠、柽柳砂鼠、鼹形田鼠、小家鼠、褐家鼠、田鼠类、帕氏鼠兔等。它们严重影响着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构成对草原鼠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新疆在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的工作。本文对历年来新疆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把生物毒素灭鼠、鹰墩鹰架控制鼠害、人工野化训练狐狸控制鼠害等多种蝗虫鼠害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新疆鼠害防治中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优缺点,对今后新疆草原鼠害防治走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突破的困难和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徐松鹤  尚占环 《草地学报》2019,27(4):949-955
为了改善和治理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毒杂草次生植被形成三阶段群落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群落结构变化及毒杂草植被形成机理,提出了"剩余空间"概念。结果表明:随着"黑土滩"三阶段的演替,可食性牧草重要值降低。株型较小、对资源需求少的莎草科和禾本科物种与株型较大、对资源需求多的大型毒杂草相比,存活株数相对较多,生态位相对较宽。随着草地秃斑面积扩增,相似生活型的宽生态位物种会高度重叠,留出"剩余空间"。具有无性繁殖特征的多年生毒杂草会充分利用"剩余空间",加剧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土壤的空间异质性,从而形成"水热空洞效应"。本文提出了草地恢复可利用毒杂草作为先锋植物占据"剩余空间",再通过人工干预,逐步改良"黑土滩"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原鼠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草原害鼠危害与防治情况数据库资料,分析了2007~2016年内蒙古草原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施药技术及其应用,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鼠害连续7年呈下降态势,目前以片、岛状分散发生为主;C型肉毒梭菌毒素、D型肉毒梭菌毒素、莪术醇、新贝奥生物灭鼠剂、世双鼠靶、物理防治、招鹰控鼠、野化狐狸及生态调控效果明显,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优化,防控技术体系基本形成,10年间累计应用面积957.9万hm~2,减灾收益近13亿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进一步增加草原鼠害绿色防控的资金投入,完善预警体系,强化专业防治,加大科研力度,以实现草原鼠害的绿色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八十年代,全国农田鼠害每年发生面积均在2—3千万公顷左右,1987年达到3933.29万公顷每年因鼠害损失粮食1500万吨左右,相当于江苏省全省人口一年粮食全部被鼠吃掉。十年累计防治面积1.03亿公顷,防治过的地方害鼠密度由原来15%左右下降到5%以下,每年挽回粮食损失500万吨防治区鼠传疾病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