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各地养猪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多,养猪过程中出现的疾病也与养殖规模、数量成正比的不断出新,已由原来的单病原单一感染发展到现在的多病原混合感染、由原来的单细菌或单病毒的简单疾病发展到现在的细菌病毒等多重混感,所有这些疾病所带来的问题,给养猪业主带来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烦恼和损失。经过对全国各大养猪省份、各种规模的养殖场(户)的走访和探索,结合现阶段我国养猪的客观条件,认为现有的很多比较科学的猪病诊断技术(如实验室诊断、病理切片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判断要点及防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道伦 《广东饲料》2011,20(5):47-48
近年来,生猪的疾病均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病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而造成的。据笔者对养猪场生猪疾病的病原体分析,80%以上的发病猪均是由两种或两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猪的疾病均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病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而造成的。据笔者对养猪场生猪疾病的病原体分析,80%以上的发病猪均是由两种或两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猪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制约日益明显。比如,病毒性猪病种类越来越多;病原种类增多、变异不断加剧;细菌性和支原体性疾病危害也十分严重;病原多重感染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免疫抑制等因素也导致一些临床问题;且近年来,猪场管理性疾病也明显增多。所以掌握目前猪病的流行情况以及预测未来猪病的流行趋势,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促进我国养猪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猪的疾病均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病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猪的疾病均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病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猪传染病的发生是困扰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猪呼吸道疾病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养猪生产的主要疫病,这些疫病已使养猪生产遭受巨大损失,预防与控制疫病的发生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当前猪传染病流行呈现以下特点:猪病的种类增加,新猪病不断出现,老猪病非典型化,多病原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猪呼吸道疾病和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日益突出,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日益严重等。加强养猪生产者对猪疫病的防控力度,提高对最新疫病流行趋势的了解与掌握,提升临床诊疗水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养猪生产中,由于环境消毒不彻底,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残存多种病原体,一旦猪的抵抗力降低,环境、气候发生变化,强毒力野毒(细菌)侵袭。容易出现从单一的病原体所致疾病转为两种或多种传染性病原体所致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造成猪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明显增多,并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尤其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更为突出。混合感染的存在与发生,使我国养猪生产中流行的猪病更为复杂,也给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各地养猪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多,养猪过程中出现的疾病也与养殖规模、数量成正比的不断出新,已由原来的单病原单一感染发展到现在的多病原混合感染、由原来的单细菌或单病毒的简单疾病发展到现在的细菌病毒等多重混感,所有这些疾病所带来的问题,给养猪业主带来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烦恼和损失.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现状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业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猪病的发生和对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危害日趋加重,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规模化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疫病。我国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近几年新增疫病不少,疾病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对疾病的控制也越来越难。本文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及控制对策作一简述,以供从事养猪生产的同行参考。一、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现状与特点1.病原体的多重感染在临床上,近几年猪病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以单一病原体所致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然而,随之而来的生猪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对我国养猪生产的危害也日益加剧。生猪的老病(如猪瘟、猪气喘病等)继续肆虐,新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不断发生。加之现阶段规模养猪场的饲养环境、卫生状况、霉变饲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养猪场的生猪疾病更为复杂、更加难以控制。因此,有效地控制规模养猪场生猪的疫病,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了业内人士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然而,生猪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对我国养猪生产的危害也日益加剧。老病(猪瘟、猪气喘病等)继续肆虐,新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老病不绝,新病不断;单纯感染少,混合感染多;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典型病例少,非典型病例多等等。在众多的猪病中,又以呼吸系统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较大。另外,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普遍存在也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总之,猪病已成为当前养猪生产的绊脚石。鉴于这种现状,本刊特开设“猪病防治专栏“,对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危害较大的疾病或疾病类型进行介绍和分析,希望从事养猪生产的朋友能对当前的猪病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并能对自身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1流行特点 猪呼吸道疾病在养猪生产中较复杂,种类很多,有的由细菌、病毒引起,有的由寄生虫引起,有的由中毒引起,个别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在养猪生产中是不容忽视的疾病.本病各季均可发生,尤其是气温多变的季节最易流行,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猪群发生本病后仔猪生长发育迟缓,母猪繁殖力降低并引起各种日龄的猪只死亡.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呼吸道病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猪呼吸道病呈现旧病继续发生,新病不断出现的特点,如猪流行性感冒、猪气喘病、猪肺疫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与流行.同时,不少新病先后发生,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养猪行业的扩大和新疾病的增加,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普遍发生。猪群中发病,常常不是单一的病原体引起,而是两种或多种病原体共同作用引起的,如网环病毒常与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引发许多症状,临床症状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使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猪场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养猪场由于防疫措施及病死猪处理不当,一些流行病和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呈现多发趋势,且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根据对河南省南部各县区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猪病流行发生如下变化: 1 多病原混合感染非常普遍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多重(混合)感染非常普遍,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较多,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的混合感染,其中以猪蓝耳病病毒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较多;病毒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较多,尤其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混感较多.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今的养猪生产中,猪病多病原混合感染十分普遍,而且相当复杂。不仅有几种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数种病原引发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发生,一方面使病猪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复杂多变,极易导致临床病例的错误判断,错过最佳防治良机,给养殖场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乱用、滥用药物,给患病猪体带来毒副作用,也常造成耐药病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病防治成为科学养殖的关注焦点。目前的猪病防治过程中,由于环境消毒不彻底、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一旦猪体遭遇强毒力野毒(细菌)侵袭,往往由单一的病原体所致疾病转为两种或多种传染性病原体所致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造成猪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明显增多,并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这些混合感染病例的出现,使着国内养猪生产中流行的猪病更为复杂,也给疾病诊断和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然而,随之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对我国养猪生产的危害也日益加重。老病(如猪瘟)继续肆虐,新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不断发生。猪病是养猪生产的大敌,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些养猪基地、养猪专业合作社及农户的猪群中存在猪传染病,主要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猪支原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猪肺疫、钩端螺旋体病、猪链球菌病、弓形体病、附红体病等,其中猪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细菌性呼吸道传染性疫病较常见。此类细菌性病原能单独感染,也可能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发病,使疫病临床诊断与防控难度增加。为了防止此类疫病的危害,应根据疫病预防为主、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