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维元 《大豆科学》1997,16(3):233-236
对中国品种,美国品种和日本品种及系统了进行敢立体型分枝个体发生率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品种和系统的立体型分枝个体发生率比中国品种和美国品种高,其中中央农试育成的“中系号”系统最高,平均达42.1%,而且有越是新育成的系统,立体型分枝个体发生率越高的趋势,立体型分枝个体发生率与丰产性,抗倒伏性具有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我国大约有四、五千年的种植历史。大豆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均可种植,目前我国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一区,即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而黑龙江省是这三省一区中主要的大豆种植区,黑龙江省大豆每年的总产量是全国大豆总产量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三江平原地区以大型机械为载体,集成“筑台、深松、分层深施肥、气吸式精播与镇压”的播种机械为突破口,采用“高垄平台”技术栽培研究,以解决低湿地的内涝及周期性干旱问题,明显改善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个轮作周期农作物的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4.
根瘤菌在土壤里的分布、存活、构成权瘤菌的自然区系,是根瘤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根瘤菌的竞争性,根瘤菌株的使用及人工培育菌系的接种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Damigi、Ham等先后测定在美匡中西部土壤里血清型123是大豆根瘤菌的优势种;Brockwell对引入田间的三叶草菌系间的竞争做了研究;近几年曾对我国一些地区不同土类及种植不同大豆品种时,大豆根瘤菌在根瘤内的自然分布及在大豆不同生长期内的结瘤比例做了调查。1982年,H.H.Keyser等报告了从我国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有限结莫习性分枝型矮秆耐密大豆在小同密度下的株型变化规律,以吉密豆1号为材料,测定了不间密度下的株高、主茎节数和节问长度、茎粗、分枝数及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高,株高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节问明显伸长所致.密度越大,伸长节数越多,伸长节位越低.茎粗随密度的增加而变细,分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加,增长速度加快,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的越早,且密度小于最适密度时叶而积指数下降速度基本一致,超过最适密度后,随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开始下降的时间提前,速度越快.随密度的增加叶片分布逐渐趋向于上层.密度39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7.
月见草是吉林省特产之一,含主要药用成份r—亚麻酸最高。因国内外对月见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使需求量不断埔加,价格逐年上涨。月见草籽1989年2000元/T,1992年上升到7500元/T。由于野生资源采集过多,人为的抢青,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供需矛盾突出。为使这一资源延续利用,人工仿自然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月见草籽含油脂20%左右,草籽油中含有70—80%的亚油酸(不饱和酸),特别是含有特殊生理活性的r—亚油酸,对很多疾病有显著治疗效果,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集结、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作用。对肥胖症、精神分裂症等有特殊疗效。国内对月见草的利用主要在医药、化妆品和疗效食品三大领域。我们在1988—1991年对月见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解决月见草籽当年播种当年结实的问题。对其种籽采用不同方法(春化、冷冻、药剂)进行处理,并在老参地播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郭辉 《江西棉花》2006,28(3):39-39
1苗期管理 1.1主苗补缺直播的棉花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缺,发现病、弱株,要及时拔除,补上健壮的棉苗。  相似文献   

9.
用稻草栽培平菇成本低 ,周期短 ,方法简单 ,效益高。平菇收获后的下脚料又是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稻草软化处理稻草表皮具有一层蜡质 ,这层蜡质能阻碍菌丝吃料。笔者通过试验和实践摸索出三种软化稻草的处理方法 :其一 ,把稻草铺在干净地面上 ,用石磙反复碾至稻草变软 ;其二 ,将稻草切成2cm~3cm长段 ,浸泡于3 %~4 %的石灰水溶液中 ,34小时后捞出 ,用清水冲去残液 ,调节好含水量 ;其三 ,用饲料粉碎机 ,安装上直径约2cm的筛网进行粉碎 ,粉碎后稻草成条片状 ,细薄、松散、绵软。二、培养料的…  相似文献   

10.
1底施生物菌肥防病增产新技术近30年来,农业生产很少施用有机肥,导致土壤有益菌数量下降.固定在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其他矿质元素,需要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有益菌数量下降使得化肥利用率越来越低,也不能控制病菌数量,导致棉花早衰和病害越来越重.大多数棉田急需补充生物菌肥,调整土壤微生物益害比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相似文献   

11.
根据许多黄瓜病都从根部发病的特点,在药物防治不及时的情况下,采用压蔓法可培植新林体,去除病株。具体做法:选取病株尚无病害感染部位,把1-2个茎节理入湿土中,浇点水,用土压实。被压入土中部分很快生出新粮。2-3天后,用快刀在靠近根部一方切断瓜蔓的一半,再过2-3天后即可全部切断,这样就使厚蔓无病害的上端又形成一棵健壮新植株。摘自《山东科技报》大棚黄瓜掐卷须能增产蔬菜园地自大棚黄瓜植株第一卷须出现,每隔1天掐卷须1次。结果,掐卷须使株高生长量减少,整粗生长量增加,主蔓坐瓜率提高,例蔓结瓜数增加,前期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大白菜的栽培选址、整地、不同季节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提出加强大田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全省山地和丘陵约占90%,平原仅占10%。热量资源丰富,≥10℃的积温达5000—7000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自东南的1000mm向西北递增至2000mm。由于地势复杂,形成了多样的气候条件和农业耕作制度。 本省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品种类型多,但历来生产水平较低。据1949—1984年统计,每年大豆种植面积75.0—136.7万亩,单产61—165斤。其中春大豆种植面积30.72—74.8万亩,单产60—186斤,而秋大豆分别为28.9—82.7万亩和41—155斤。  相似文献   

14.
原农业部大豆专家顾问组组长、著名大豆育种专家张子金先生,曾给吉林省人民政府写过“救救大豆栽培专业”这样一项提案。如今,面对国内外市场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种植大豆经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而大豆栽培研究专业却濒临消失的形势,我不能不再次呼吁“救救大豆栽培专业”,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理解和重视。第一、大豆栽培专业的队伍严重“萎缩”。原来我国大豆主产省份基本上都有专门从事大豆栽培研究的人员,现在除少数省份还有个别人从事大豆栽培研究之外,很多省份大豆栽培研究队伍已不复存在了。以吉林省为例,从1949年就开始进行大豆栽培的研究,以后逐渐形成了阵容较强的大豆栽培研究队伍。全省曾有4个研究单位,近20名科研人员专门从事大  相似文献   

15.
16.
中豆19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杂交选育的一个产量高、品质好的大豆新品种,其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左右。在1986年大旱情况下,安徽太和县最高单产达到154公斤,灵壁县53亩平均单产163.7公斤。1987年,在太和县八里店乡设小区试验,中豆19比跃进5号增产18.9%;灵壁县大田示范405亩,平均单产153.7公斤;宿县六块示范田,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栽培区域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前言 中国大豆栽培区域的划分,为全国农业区划的一部分,我们从1979年开始承担此项研究,初步结果曾先后在1979年冬季全国大豆生态与区划全议、1980年在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编写组内及1981年在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汇报及征求意见,并作了修改补  相似文献   

18.
1987—1988年在睢县董店乡五里庙村进行麦秸覆盖大豆栽培试验,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大豆品种为豫豆7号。麦秸(麦糠)粉碎成5cm左右于大豆2片复叶期均匀施于地表。设5种麦秸用量(公斤/亩):100、150、200和250,不覆盖为对照,大区示范田覆盖量150。小区面积16.7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试验和示范田为地力均匀的淤土,肥力中等。  相似文献   

19.
大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比裸地土温增加2℃左右,土壤含水量提高3%左右,促进了大豆植株快速发育,使大豆增产30%,显示了增温保水抗旱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但亩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况。 大豆高产栽培开发研究,用系统观点,从环境条件、农艺措施和大豆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中,分析了大豆单产低而不稳的原因;用系统工程方法,依据各地生态特点,气象条件的变化,综合组装农艺措施,突破限制因素,有效地发挥了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措施的增产潜力;用回归设计方法,试验优化了各生态区主要品种的高产农艺组合。 通过三年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大规模试验,使六个中产变高产基点亩产达到350—400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提高75.1%;三个低产变中产基点亩产达到250斤左右,增产1.2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