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简述了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的基本特征、特性及选育经过,介绍了培两优慈4在湖南、湖北各地历年试种示范的产量表现,总结了培两优慈4超高产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培两优3076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自育大穗型优质恢复系3076(9311/T63)与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介绍了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培两优3076在江苏盐城及其周边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培两优8007(培矮64S/R8007)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两系晚籼杂交稻新组合,于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7021)。介绍了培两优8007的父母本的特性,以及在江苏大丰气候条件下的制种技术,其制种产量达2400 kg/hm2。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市于2000年引进试种两系,杂交超级稻“两优培九”并获得成,2005年进行了超级稻“两优培九”作单季晚稻栽培的“千亩”高产示范,通过选择适宜于高产的生态区域,选用两系超高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将各项技术措施进行综合组装,切实有效地将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到田块,实现了“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665.3公斤/亩,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培两优1826在揭阳市试种示范成功,在粤东地区可作早晚造兼用。介绍了培两优1826的试验示范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两优培九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主要生育特征特性和密植进行分析,得出两优培九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核心技术要点,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7.
两优培九栽培方式及高产高效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不同栽培方式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适合当地的“两优培九—菜—菜”一季早稻和“生姜(菜)—两优培九”一季晚稻等两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总结出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的方法及用量、科学管水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两优培九 (原名 6 5 0 0 2 )是江苏省农科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育成的两系杂交组合 (培矮 6 4 S/9311) ,1998年在全国 13个省区 12 9个点试种 ,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性。目前 ,在豫南一些县区作为优质稻大面积种植 ,深受农民欢迎 ,但没有掌握其栽培技术 ,很难达到高产。根据生产需要 ,笔者对两优培九的表现性状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以期使两优培九在豫南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1 主要特征特性1.1 生育期长 两优培九在豫南全生育期长 14 2天 ,适合在豫南地区作为中籼迟熟稻种植。1.2 农艺性状好产量高 …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天长市两优培九麦茬免耕抛秧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以其高产优质著称,2000~2003年连续4年我公司配制两优培九共160公顷,平均每年40公顷面积,4年合计平均单产3 195千克/公顷左右,且种子质量全部达标.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明确了两优培九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并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两优培九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重结构,提出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王进刚 《农技服务》2007,24(12):3-3
介绍了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晋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培两优288是湖南农业大学用自育的优良父本品系288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不育系培矮64S配制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具有生产优势显著、穗粒协调、生育期适中、米质优、抗逆性较强、高产潜力大等特点。2001年1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水平对两优培九产量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力更好地推广两优培九,进行了不同施N水平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并对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是决定两优培九产量最重要的性状;不同施N水平对两优培九产量影响极显著,每667m^2适宜N施用量为13kg左右,提出了两优培九的高产栽培策略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引进两系稻“两优培九”在赣南试种 3年 ,对其经济性状和生育特性作了系统观察 ,并对其作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种结果表明 :“两优培九”在赣南地区无论作一季中稻还是双季晚稻均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两优培九”与“协优63”再生稻穗粒结构区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两优培九和协优63再生季的再生能力和穗粒结构,发现再生季高产的主要因素协优63是穗数多,而两优培九是穗粒数多。对进一步提高两者再生季的产量提出了针对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两优培九和协优63再生季的再生能力和穗粒结构,发现再生季高产的主要因素协优63是穗数多,而两优培九是穗粒数多。对进一步提高两者再生季的产量提出了针对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襄樊市引入、推广两优培九4.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30.8%,表现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成为全市“优质稻米工程”主要品种。4a间,逐步形成了以两优培九为核心,建立保优高产高效集成生产技术体系,并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两优培九由江苏省农科院采用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通过两系法配组育成的亚种间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的中熟籼型杂交稻新组合,代号为65002。该组合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两优培九”。  相似文献   

20.
鄂北地区两优培九保优高产技术与优质稻米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樊市引入、推广两优培九 4 87万hm2 ,占水稻面积的 30 8% ,表现产量高 ,米质优 ,适应性广的特点 ,成为全市“优质稻米工程”主推品种。 4a间 ,逐步形成了以两优培九为核心 ,建立保优高产高效集成生产技术体系 ,并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