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河南省三十个不同种的稻谷、谷子、玉米等样品采用复合物形成分离法中的一步稀碱法(小麦采用洗面筋法)分离谷物组份中的直链和支链淀粉,并对得到纯品进行了质量鉴定.淀粉总量的测定采用旋光法,谷物中直链与支链淀粉的测定采用混合标准曲线法.并对分离、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若干玉米胚乳突变体基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涛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7,23(6):753-758
对5个玉米单隐性胚乳突变体、3个双隐性胚乳突变体的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水溶性多糖、淀粉、粗蛋白、赖氨酸含量测定,并对突变体种子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玉米胚乳突主体的基因效应及其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3.
离体条件下玉米籽粒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并对籽粒体积、粒重、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以及呼吸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籽粒∶穗轴为3∶10的培养方式较好。离体籽粒的发育与大田玉米相同,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株型玉米灌浆期间子粒积累的影响,于2010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不同密度处理下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灌浆期功能叶可溶性糖含量及子粒淀粉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浆期各密度处理下的两种株型玉米穗位叶可溶性糖含量及子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均呈上升趋势。灌浆后期,郑单958和丰禾1均在低密度处理(4万株/hm2、5万株/hm2)下穗位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丰禾1直链淀粉在6万株/hm2处理最高,支链和总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在5万株/hm2处理最高,郑单958的直链、支链及总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均在6万株/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鲜食糯玉米采后籽粒糖代谢规律,以不同熟期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货架期糯玉米籽粒中几种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3种熟期鲜食糯玉米籽粒中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山梨醇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晚熟玉米下降幅度较大,果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下降幅度达到97.3%~99.8%,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早熟玉米上升幅度最大,货架8 d时其含量上升幅度均超过了20%,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活性主要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其峰值出现在货架2~4 d,其趋势在变化时间上与几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能够契合;室温货架期间,不同熟期的鲜食糯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筛选适于贮藏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和贮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鲜食糯玉米采后糖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了解鲜食糯玉米采后的糖代谢变化以及温度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鲜食糯玉米采后的蔗糖、还原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变化。【结果】鲜食糯玉米采后的蔗糖、还原糖含量都有较大下降;采后第1d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都达到峰值,之后直链淀粉变化不大,支链淀粉的含量略有下降,总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与20℃贮藏温度对比,贮藏温度为0℃时蔗糖、还原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高,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低。【结论】鲜食糯玉米采后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的合成代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贮藏温度为0℃时能够延缓可溶性糖向淀粉,以及直链淀粉向支链淀粉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粮食油料粗淀粉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是粮食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块、根和种子中,是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粮食淀粉的测定方法有GB/T 5514-85粮食油料粗淀粉测定法及GB/T 5009.9-2003食品中淀粉测定法(第一法)都是酶水解法测定原理相同.NY/T 11-1985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是测定可溶性淀粉水解液,以其旋光度计算测得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
酸水解-DNS法测定马铃薯中淀粉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中淀粉经酸水解成糖后测定其还原糖,再减去总糖的含量,经换算即为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对丹东地区玉米钾肥的营养状况及合理施用钾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钾能促进玉米体内物质代谢,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玉米果穗顶部籽粒通常较中、下部籽粒充实差,粒重轻,其机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以玉米品种登海11为材料,分别进行春播和夏播试验,观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夏播玉米相比,春播玉米具有较多的每穗粒数、较高的百粒重和产量。虽然产量在春播和夏播间有差异,但两季玉米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百粒重、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最大淀粉积累速率、平均淀粉积累速率均表现为果穗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酶(St 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果穗上部籽粒AGPase、St S和SBE活性峰值和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果穗中、下部籽粒。相关分析表明,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与AGPase、St S和SBE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玉米果穗顶部籽粒较低的AGPase、St S和SBE活性是其灌浆较差、粒重较低的重要原因。春播玉米粒重较高,与其灌浆期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津鲜1号普通玉米、津甜玉米、津白糯糯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乳熟期和成熟期)的鲜玉米在0~1℃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对玉米的贮藏品质影响较大,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比成熟期采收的玉米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小,贮藏品质好,并可延长贮藏时间。因此,鲜食玉米应选择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2.
苏联之所以能顺利实现食品生产纲要,与在很大程度上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分不开的。特别注意植物原料加工废料和付产品的利用。生产玉米淀粉后的付产物——用压榨法制取玉米胚油后的胚渣、麸质、液态浸出物等都属于这一类。上述废料是很有潜力的蛋白质原料,但还没有用其制取食用蛋白质。所以,用其制取食品蛋白是大有可为的。因为从生物学效价看,玉米胚蛋白质可与牛肉和鸡蛋媲美;所以在研究食品生产纲要时,对玉米胚渣的研究与对胚加工品的研究同等对待。用韦尔赫涅德涅普罗夫斯克淀粉—糖密联合企业的经第一、二次压榨后的玉米胚渣作为研究样。测定其化学成分的常用方法是:用标准法测定含水量,凯氏法测定总氮,以系数6.25乘氮含有量的方法测定“粗”蛋白质,鲁什科夫斯基法测“粗”脂肪,艾维尔斯法测定淀粉;别尔特兰法测定糖——总糖和还原糖,丘什涅尔和卡涅克法测定纤维素,耶尔马科夫法测定灰分含有量,根据奥斯波尔恩采用А.И耶尔马科夫的诱变法测定蛋白质组分,以在110℃情况下,用6NHCl 使盛入外接管中的蛋白质酸水解24小时后,用捷克斯洛伐克产的AAA—881型氨基酸分析仪测氨基酸成分。单独准确称取一试样,经硷水解后,用带有 N—二甲胺基苯甲醛的显色反应法测定色氨酸。把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数值换算为联合国粮农卫生组织提出的理想蛋白质中氨基酸含有量的百分数。就某些指标看,玉米胚渣的化学成分与分离出胚制品中的大不相同。因此,在其“粗”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含量增加的同时。胚渣里的“粗”脂肪、总糖,灰分和水分含有量减少。特别是经第二次压榨后,胚渣里的化学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87年7月选用对玉米象抗性强弱不同的1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进行了可溶性糖及氨基态氮含量的测定,经方差分析及与其抗性的相关性测验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氨基态氮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与抗性成正相关;氨基态氮含量与抗性成负相关;试验指出,可溶性糖和氨基态氮含量是决定小麦品种对玉米象抗性强弱的两项主要的生化因素;因此可溶性糖和氨基态氮可作为其抗玉米象的两项鉴定和选择的主要指标,这对小麦抗玉米象育种及粮食部门选择收购抗性强的品种进行储藏加工等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以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分别在各生育期测定块根淀粉积累量和根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研究木薯可溶性糖运转、分配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块根形成初期到成熟期,块根可溶性糖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茎和叶的可溶性糖先是随块根淀粉积累速率的升高而下降,后又在淀粉积累速率下降时明显升高,和淀粉积累速率趋势相反。在块根形成初期,可溶性糖的分配是块根积累量大于茎杆,茎杆大于叶片,而在成熟期,块根可溶性糖的积累量小于茎杆,茎杆小于叶片。由此可见,木薯可溶性糖的运转、分配与块根淀粉积累关系密切,限制块根淀粉积累的主因是库限制。另外,高淀粉品种有更强的合成和转化利用可溶性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 O_2基因与 su_1,sh_2,bt_2,wx 基因互作对玉米籽粒百粒重、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及碳水化合物组分(淀粉、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水溶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O_2与 su_1,sh_2,bt_2,基因互作显著降低百粒重及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糖含量,但增加幅度受遗传背景的影响。与正常型及单突变体相比,籽粒发育过程中这些双突变体一般表现为:粒重增长较慢;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较小;淀粉早期含量较低,后期增长缓慢;可溶性糖和还原糖早期含量较高,后期下降速度随基因型而异。o_2 基因与 wx 基因互作对籽粒成份影响较小。研究分析了籽粒各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讨论了这些基因互作对玉米品质育种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据调查,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工业制品达1000余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化学、纺织等工业。因此,发展高淀粉玉米生产,不但为淀粉工业提供含量高、质量佳、纯度好的淀粉,同时还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高淀粉玉米是指玉米子粒淀粉含量达74%以上的专用型玉米,普通玉米的粗淀粉含量只有60%~70%。国审玉米品种中科11号(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6034),经品质测定淀粉含量75.86%,  相似文献   

17.
NaCl和Na2SO4胁迫下萌动的玉米种子发芽和淀粉转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贮藏物质转化的关系,本试验以玉米种子郑单958为材料,选用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对玉米进行了萌发实验,测定了发芽率、芽干重和根干重及其淀粉、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浓度的增加,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下降幅度增加,胚根和胚芽生长降低,这与种子中淀粉转化、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趋势一致,且发芽率与淀粉转化显著正相关(p<0.05)。NaCl处理玉米种子的蔗糖显著高于Na2SO4处理(p<0.05);然而,较低Na+浓度下,NaCl处理玉米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大于Na2SO4处理,较高的Na+浓度下,NaCl处理下其含量小于Na2SO4处理。可见,Na+浓度增加和阴离子种类的差异改变了淀粉转化率降低与糖分的分配,造成种子发芽过程能量供需的改变,发芽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酶水解法测定马铃薯中的淀粉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中淀粉经淀粉酶水解成糖后,测定其还原糖并确定淀粉的含量,回收率为97.3%-101.4%,标准偏差为:0.31%。  相似文献   

19.
植株叶片蔗糖、淀粉积累与其降解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不同植物功能叶片淀粉、蔗糖积累及酸性转化酶、淀粉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依叶片蔗糖与淀粉积累量比值可大体将测定的28种植物划分为以积累淀粉为主的粉叶植物,以积累蔗糖为主的糖叶植物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植物。三类植物功能叶片淀粉积累量与淀粉降解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但糖叶及粉叶植物叶片蔗糖积累量与酸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玉米直链淀粉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玉米直链淀粉含量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本研究使用210份玉米材料,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建立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快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技术(MPLS),同时采用"SNV+Dtrend"的散射处理,加"1.4.4.1"的参数处理所得的结果最好,其定标标准偏差(SEC)是0.388,交叉检验误差是(SECV)是1.465,定标决定系数(RSQ)是0.963。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的近红外检验结果和化学测定结果绝对误差均在1%以内,表明所建立的定标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可用于玉米材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