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以不同泌乳阶段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检测分析奶牛血清中各生理生化指标与产奶性能的相关性,采用3×3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80头荷斯坦奶牛分为9组,每组20个重复。因素一为泌乳阶段,分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因素二为产奶量,设高产、中产和低产3个水平。研究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量对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分析血清中VA、VE、游离脂肪酸(NEFA)、尿素氮(BUN)、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奶性能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血清中VA和VE含量都随着奶牛泌乳期的延长而升高,泌乳后期高于前期和中期,高产和中产奶牛血清VA含量显著高于低产奶牛,但高产奶牛血清VE含量显著低于中产和低产奶牛;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奶牛血清中NEFA、Ca和P含量降低,血清AKP活性与BUN含量呈升高趋势。血清生化指标和产奶性能的相关性与泌乳阶段有关,并且在泌乳前期更为明显,泌乳前期,血清中VA、NEFA和BUN含量均与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血清中Ca的含量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较强;泌乳后期VE含量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母乳中脂溶性VA、VD、VE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母乳脂溶性维生素在不同泌乳期的含量特点及变化情况,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估呼市地区母乳脂溶性VA、VD、VE的营养现状,为婴儿粉产品开发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母乳初乳VA、VE含量分别为0.11mg/100mL和0.93mg/100mL,母乳成熟乳VA、VE含量分别为0.05mg/100mL和0.29mg/100mL,初乳和成熟乳中VD的含量很低,无法测出.母乳脂溶性VA、VE的含量随泌乳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并且研究发现呼市地区母乳中VA含量较丰富,能够满足婴儿需求,而VD、VE含量较低,不能满足婴儿需求,需要在饮食中进行强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期、产奶量相近、营养中等、临床健康、CMT检测呈阴性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四个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壳聚糖0g/d、2g/d、4g/d、6g/d,连续饲喂5周。结果:试验1、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分别为2.75~3.07mmol/L、2.69~3.05mmol/L(P>0.05);试验3组牛在0~2周分别为2.75~3.03mmol/L(P>0.05),3~5周分别为2.31±0.62(mmol/L)、2.15±0.51(mmol/L)和2.06±0.49(mmol/L);分别降低了21.24%、21.82%和28.96%,差异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6g/d壳聚糖能够降低泌乳奶牛血清胆固醇的含量,但不影响奶牛血清蛋白质的含量。壳聚糖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牛群中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监测和诊断围产期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分别对产前15d、产前7d、产前1d、产后1d、产后7d、产后15d各10头共计60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整个围产期内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差异不显著,不能作为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监测依据。产前1d奶牛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最低,为460.76±268.34μmol/L,与产前15d、产后7d、产后15d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7d奶牛血清葡萄糖含量最低,为2.12±0.35mmol/L,与其他时间测定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d奶牛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最高,为15.33±3.24U/L,与产前15d、产前7d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5d奶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分别为14.10±4.40U/L和0.90±0.14mmol/L,与产前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d血清Ca含量降至最低值,为1.76±0.32mmol/L,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分别为25.50±7.90μmol/L和85.13±7.57IU/L,与产前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利用血清游离脂肪酸、血清葡萄糖含量和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按公式计算Y值可作为诊断奶牛脂肪肝的依据。奶牛血清钙含量降低,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可作为奶牛骨营养不良的诊断依据。尿酮体监测可作为奶牛酮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胎衣不下奶牛血浆中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胎衣不下组和胎衣正常排出组奶牛各6头,通过终点法对两组奶牛血浆中矿物质指标Ca、P、Fe、Zn的含量检测,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两组奶牛血浆中维生素指标VA、VD、VE的含量。结果表明,胎衣不下组奶牛血浆中矿物质Ca、Zn、Fe的含量较胎衣排出组正常奶牛低,而血浆中P的含量较正常奶牛的高;胎衣不下组奶牛血浆中维生素VD和VE的含量低,而血浆VA的含量与胎衣正常排出组奶牛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9,(5):996-1000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腐蹄病的发生,在黑龙江某集约化牛场开展奶牛腐蹄病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患腐蹄病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浆中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u、Fe、Zn、VE、VH)、矿物质元素(Na、K、Ca、Mg、P)以及氧化应激指标(SOD、MDA、GSH-Px),阐明奶牛血浆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氧化应激指标与腐蹄病的关系以及对腐蹄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表明:腐蹄病奶牛血浆Na、Mg、Zn、VE、VH、SOD和GSH-Px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K、Cu和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Na、Mg、Zn、VE、SOD和GSH水平与奶牛腐蹄病呈显著正相关;血浆K、Cu、VH和MDA水平与腐蹄病发生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该牛场的预警值为血浆Na149.030 mmol/L、K4.345 mmol/L、VE14.390 mg/L、GSH100.365 U/mL。结果显示,奶牛血浆Na、K、VE和GSH指标超过预警值可作为奶牛发生腐蹄病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同阶段荷斯坦育成牛(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泌乳牛(1、2、5、9泌乳月)及围产期牛(围产前期、围产后期)的日粮Ca、P表观消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奶牛饲喂生产日粮,各阶段育成牛日粮Ca含量为8.8~9.4g/kg,P含量为3.1~3.2g/kg;各阶段泌乳牛日粮Ca含量为10.2~10.6g/kg,P含量为5.6g/kg;围产期牛各阶段Ca含量为10.6~14.0g/kg,P含量为3.8~5.6g/kg。研究结果表明,24月龄和12月龄育成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Ca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18月龄(P0.05),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18月龄(P0.01)。泌乳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随泌乳期的延长而降低,1泌乳月、2泌乳月奶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5泌乳月、9泌乳月奶牛(P0.05),1泌乳月与2泌乳月及5泌乳月与9泌乳月之间的日粮Ca、P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围产后期奶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围产前期奶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P0.05)。研究结果显示,奶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受需要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适当控制日粮Ca、P含量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母乳中含有多种VA,如视黄醇、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及叶黄素等,且母乳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中VA的含量不同,但总体上VA含量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降低。如母乳中含量最高的VA视黄醇,其在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中的含量分别为478~1 920、440~1 270、178~825 μg/L。母乳中VA含量除受泌乳时间影响外,还与地域、乳母膳食及母乳脂肪含量等有关。本文重点介绍不同国家/地区母乳中VA的种类、含量、影响因素及其健康作用(视觉健康、免疫健康和生长发育等),以期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泌乳阶段的高产与低产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2×6(产奶量:高产≥35 kg/d和低产35 kg/d;泌乳阶段:围产前期、围产后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奶期)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0头体重[(550±10)kg]、胎次[(2.08±0.47)胎]、体况(3.0~3.5分)、饲养管理相似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12组,每组20头。结果显示:高产奶牛血清β-羟丁酸(β-HB)、维生素A(V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围产前期的血清维生素E(VE)、锌(Zn)含量及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 R)活性较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AT活性较高;围产后期的血清葡萄糖(GLU)、VA、VE、硒(Se)含量及T-SOD、GSH-Px活性较低,游离脂肪酸(NEFA)、β-HB、丙二醛(MDA)含量及CAT活性较高;泌乳前期的血清GLU、VA、Se、铜(Cu)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T-SOD、GSH-Px、CAT活性较低,MDA含量较高;泌乳中期的Se含量较低,Zn含量较高;泌乳后期的血清Se、Zn、M DA含量较低,GLU含量与Trx R活性较高;干奶期的血清NEFA、Zn含量较低,GLU含量及GSH-Px活性较高。泌乳阶段与产奶量对奶牛血清Se、Zn含量及T-AOC与GSH-Px、Trx R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围产后期和泌乳前期,血清抗氧化指标MDA含量与血清营养状况指标NEFA及β-H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VA、VE、Se、Zn、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血清其他抗氧化指标T-AOC以及T-SOD、GSH-Px活性与上述血清营养状况指标间的多元回归关系正好与MDA含量相反。综上,泌乳阶段对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在围产后期与泌乳前期,血清营养状况指标NEFA、β-HB、VA、VE、Se、Zn、Cu含量与抗氧化指标T-AOC及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间呈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宁郊区水牛、奶牛及黄牛的肾功能状况,试验随机选取了南宁郊区水牛66头、奶牛25头、黄牛11头,对血清尿素、尿酸和肌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水牛、奶牛、黄牛的尿素平均含量及标准差分别为 6.34±2.93、7.20±0.71和6.47±2.11mmol/L;尿酸分别为62.65±35.74、41.92±37.33和97.65±63.19μmol/L;肌酐分别为136.56±27.79、123.12±37.04和141.78±47.92μmol/L.  相似文献   

11.
舍饲滩母羊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放射免疫法对宁夏地区的舍饲滩母羊不同生理期的血清中生殖激素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雌二醇(E2)的含量从发情期、妊娠前期、妊娠后期、泌乳期、空怀期的含量呈递减趋势,分别为120.00,16.38,17.32,17.35,3.43 pg/mL;孕酮(P4)的含量从泌乳期、空怀期、发情期、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呈递增的趋势,分别为0.05,0.05,0.14,0.17,0.50 ng/mL;促黄体素(LH)的含量从发情期、妊娠前期、空怀期、妊娠后期和泌乳期呈递减的趋势,分别为30.5,4.18,2.68,2.63,2.35mIU/mL;促卵泡素(FSH)在妊娠后期最低,为1.84 mIU/mL,空怀期、妊娠前期和泌乳期变化趋势不大,分别为2.82,2.65,2.61 mIU/mL.促乳素(PRL)含量从妊娠后期、妊娠前期、空怀期和泌乳期呈递增的趋势,分别为280.88,319.02.372.02.440.13 μIU/mL.  相似文献   

12.
从蹄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看奶牛饲料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8头蹄病较严重或跛行较明显的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并就蹄病的发病原因进行探讨。测定内容包括钙、磷、β-胡萝卜素、血糖、CO2结合力和GPT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1)血钙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76和1.92mmol/L,平均值为2.25±0.23mmol/L(N=38);血磷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36和0.84mmol/L,平均值为1.72±0.34mmol/L(N=38);血中钙、磷比例不当,超过正常水平(1.5)以下,平均为1.78±0.57(N=38),最大值为3.96,最小值为1.09;血中钙、磷乘积偏低,平均值为47.67±8.59(N=38),最高值为67.00,最低值为26.87;(2)血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不足,最高值、最低值分别为614、71μg/100mL,平均值为353±123μg/100mL(N=38);(3)血糖含量的最高值、平均值和最低值分别为78.60、64.32±7.69(N=38)和44.63mg%;(4)血浆中CO2结合力最高值、平均值和最低值分别为33.5、27.4±2.58(N=38)和24.0mmol/L;(5)血浆中GPT含量的最高值、平均值和最低值分别为50.0、29.6±8.7(N=38)和10.0卡门单位;(6)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日粮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奶牛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按比例组成的5个VA、VD、VE添加水平组合(VA1500,3000,6000,9000,12000U/kg;VD345,690,1380,2070,2760U/kg;VE4.5,7.5,9.6,14.419.2U/kg),对0~12周龄蛋用型育成鸡的免疫功能和某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VA含量在一定范围可反映饲粮VA供应状况,VA6000或9000U/kg组血清VA含量最高;仅8周末血清VE受添加水平影响;VD添加水平只与12周末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强负相关;试验鸡的新城疫抗体效价未受维生素添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户舍饲奶牛血清钙及游离羟脯氨酸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胺T比色法和EDTANa_2滴定法,对重庆市农户舍饲奶牛不同泌乳阶段血清中游离羟脯氨酸与血清钙的水平进行 测定,旨在调查试验条件下奶牛血钙代谢情况以及骨营养不良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 在农户全舍饲条件下,血清钙含量Ⅱ组显著低于Ⅴ组、Ⅵ组,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Ⅰ~ Ⅵ组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32±0.37μg/ml、2.36±0.59μg/ml、2.02±0.54μg/ml、1.90±0.44μg/ml、1.98±0.45μg/ml、1.79±0.18μg/ml,Ⅰ、Ⅱ组与Ⅵ组差异极显著。采样后2-3个月内进行临床观察,血清游离羟脯氨酸水平与骨营养不良发生率呈现一致性变化。而钙磷摄入不足,比例不当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按比例组成的 5个VA、VD、VE 添加水平组合 (VA1 50 0 ,3 0 0 0 ,6 0 0 0 ,90 0 0 ,1 2 0 0 0U /kg;VD3 4 5 ,690 ,1 380 ,2 0 70 ,2 760U/kg ;VE4 5 ,7 5 ,9 6 ,1 4 4,1 9 2U/kg) ,对 0~ 1 2周龄蛋用型育成鸡的免疫功能和某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血清VA 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饲粮VA 供应状况 ,VA6 0 0 0或 90 0 0U/kg组血清VA 含量最高 ;仅 8周末血清VE 受添加水平影响 ;VD 添加水平只与 1 2周末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强负相关 ;试验鸡的新城疫抗体效价未受维生素添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20只宣城麻黄鸡的胴体性状、肌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研究在放养条件下饲养的宣城麻黄鸡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宣城麻黄鸡154日龄的平均体重为1.3505kg,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肝重率、心重率、腺肌胃率分别为90.86%、81.46%、67.33%、18.40%、23.14%、5.13%、2.70%、0.75%、3.52%;宣城麻黄鸡宰后24 h肌肉pH值为5.83,肉色L值为49.11、a值为1.36、b值为9.78,蒸煮损失、水分含量、硬度、弹性、粘聚性、黏性、咀嚼性、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羟脯氨酸和胸肌MDA含量分别为:20.10%、68.98%、1714.72 g、0.76 g、0.70 g、1 202.19 g、913.46 g、48.09 μm、2.57%、2.3223 mg/g、415.3692 μg/g和0.1788 nmol/mg;血清中SOD、XOD、AKP、ALT/GPT、AST/GOT、BUN的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138.8953 U/ml、2.9155 U/L、31.4216 king/100 mL、0.5449 U/mL、0.4299 U/mL、0.6748 mmol/L和5.7303 nmol/mL.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雷布兰克(LeBlanc)及其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奶牛围产期血清VA和VE浓度的下降可能会使其免疫机能降低。该项研究的目的是寻找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和视黄醇在血清中的浓度与奶牛疾病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历时1年,在20个牧场中进行。研究人员对1057头奶牛产前和产后1周进行采血,并对其血清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视黄醇以及其它几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混合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它们与奶牛产后胎盘滞留和临床乳房炎之间的关系。结合考虑季节、双胎等因素,他们发现,奶牛产前1周血清α生育酚浓度升高1μg/mL可使胎盘滞留…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妊娠期母羊在舍饲条件下养分摄入量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为舍饲山羊日粮的合理配制和健康状态分析提供依据。随机选择空怀期、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健康母山羊各10只,测定其采食量;随机选择空怀期,妊娠1、2、3、4月及临产健康母羊各8只,以及临产病母羊6只,测定其7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NRC(2007)山羊营养需要量相比,空怀期和妊娠前期母羊对干物质、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摄入量高于需要量,但妊娠后期母羊相应的摄入量低于需要量;各阶段母羊对钙和磷的摄入量均远高于需要量;②从空怀、妊娠到临产,母羊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逐渐下降(3.44至2.57 mmol/L),血清酮体含量逐渐升高(14.93~23.55 μg/mL),而临产病母羊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至0.85 mmol/L(P<0.05),血清酮体含量显著升至42.98 μg/mL (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70.55至59.94 g/L),但血清白蛋白含量(33.55至32.61 g/L)变化不大,临产病母羊血清总蛋白(56.79 g/L)和白蛋白(29.72 g/L)含量进一步降低;血清钙(2.21至2.19 mmol/L)和磷(2.62至2.25 mmol/L)含量变化不大,而临产病母羊的血清钙(1.80 mmol/L)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磷含量下降至2.17 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258.57至104.35 U/L),但临产病母羊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突然升高至180.53 U/L。综上所述,妊娠后期母羊能量摄入不足,是导致妊娠母羊血清葡萄糖等逐渐降低、酮体逐渐升高的根本原因,临产病母羊诊断为妊娠毒血症,建议调整母羊日粮结构,分阶段饲喂,增加妊娠后期母羊能量摄入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产后15~20 d、跗关节炎患牛与正常奶牛血清中蛋白、甲状腺素(T3、T4)、维生素、葡萄糖、乳酸、丙酮酸、Ca、P等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奶牛骨关节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α-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酸和丙酮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糖、VA、VC、VE及Ca、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后关节炎过程中T4、VA、VC的含量降低使关节软骨的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减少,解聚相对增多,引起血清蛋白组成发生变化;而产后血糖水平降低,引起乳酸、丙酮酸含量升高,低血糖又抑制了VC的合成;关节炎过程中可见Ca、P水平降低,可能是通过影响骨质代谢而促进了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维生素A对一氧化氮(NO)诱导损伤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蛋白合成下降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氧化应激源,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NO损伤组(NO组)和NO损伤+不同浓度(0.05、0.10、0.20、0.50、1.00、2.00、4.00μg/mL)维生素A预保护组(NA0.05、NA0.1、NA0.2、NA0.5、VA1、VA2和NA4组),每组4个重复。待细胞生长融合至80%~90%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培养12 h后,CON组不添加维生素A和DETA/NO继续培养30 h; NO组不添加维生素A培养24 h后,再添加1 000μmol/L的DETA/NO继续培养6 h; NA0.05、NA0.1、NA0.2、NA0.5、VA1、VA2和NA4组分别添加0.05、0.10、0.20、0.50、1.00、2.00、4.00μg/mL的维生素A培养24 h后,再添加1 000μmol/L DETA/NO继续培养6 h。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NO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