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卫光 《中国稻米》2003,9(3):26-26
水稻稀植机插侧深施肥技术 ,是指通过在插秧机上安装肥箱、输肥管、开沟器 ,使肥料施在水稻根部侧面的一种新技术 ,是水稻生产上的又一次技术变革。该技术不仅省种、省工、省肥 ,而且能增产 ,提高稻谷质量 ,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新途径。一、增产机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 ,关键是把配比合理的氮、磷、钾复混肥料 ,集中施在水稻根部的侧面 ,约6~8cm深处。肥料施入后被土壤胶体吸附 ,挥发和随水流失极少 ,能充分发挥肥效。一般肥料利用率可提高20 %~30 % ,氮肥利用率则能提高35%以上。另一方面 ,施肥量要准确 ,应根据地力情况以及测土配…  相似文献   

2.
水稻肥床旱育大苗是在学习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发明早稻早育小苗稀植高产水稻技术基础上,结合本地稻麦两熟实际研究创新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淮北稻麦两熟地区应用,与常规两段水秧比,表现省水、省秧田、省工(拔、运、插)、省肥、省种、增产、增收、抗倒伏、抗早衰等优势.宿迁市1992年示范种植26.9亩,平均亩产558.0kg,比相同条件下的两段水秧亩增产47.2kg,增9.2%.达到了增产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云南省大理州的主要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在7.2万hm2 左右 ,约占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 ,产量则占全年粮食总产的近50% ,在粮食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狠抓了良种和肥床旱育浅插稀植两大增产措施的推广应用 ,全州水稻连续12年丰收 ,2001年7万hm2水稻平均单产495.00kg/667m2,较云南省水稻平均单产高70kg/667m2。特别是由于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技术的推广 ,其“五省一增”(省秧田、省工、省种、省水、省肥、增产 )的优势十分突出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多年生产实践表明 …  相似文献   

4.
侧深施肥(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加)技术是在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并与培肥地力、培青壮秧、肥料类型。水层管理、栽培密度、病虫防治、农业机械、气象等综合因素相结合,成为一项可促进水稻生育、增强抗性、省*_、省费用、减轻水质污染、低成本的稳产高产技术。l例深施肥技术发展概况侧深施肥技术是在全层施基肥、表施追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60年代在研究基肥全层施肥技术后,开展球肥深施试验,由于不能与机械配套而未能大面积推广。1994年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引入水稻侧深施肥机并试验成…  相似文献   

5.
一、水稻抛栽技术的发展和前景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推广应用水稻抛栽技术,发展迅猛。1986年以前,面积不足40hm2,1992年全国推广10.3万hm2,1995年达68万hm2。1996年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推广抛栽154万hm2,平均每公顷产粮8445kg(亩产563kg)比手插增产448.5kg(亩增产29.gkg),增产6%,增收节支千元左右(亩增收节支60多元)。农业部计划在2000年推广660万hm‘(1亿亩)。这项技术由于具有省工、省种、省力、省秧田和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引起国家领本文承蒙周天理研究员、程抓扭副研咒店的位导,谨此致谢:导人的高度重视。199…  相似文献   

6.
针对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及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总产量不稳的现状,在约0.67万hm2水稻种植上,通过3 a潜心研究,克服了水稻育苗技术粗放、插秧期拖后等不利因素,总结出选用适宜高产品种、培肥秧田、合理插植育壮秧、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等一套适合寒地水稻种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霞浦县1996年在13个乡镇149个行政村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新技术达10万亩,平均亩产412.3k巴比同类田普栽平均增11.4%,总产增425.26万kg’每亩节省用工和成本28.28元。霞浦县把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列入1996年实施“粮食自给工程”主要措施,成立了由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指导小组,把好技术关,狠抓如下五个技术环节。一、严格选择铁地,搞好苗床培肥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结合我县具体实际,秧田普遍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无病害,杂草少的冬种稻田或菜农地。并在播种前结…  相似文献   

8.
<正> 查哈阳农场地处北纬48°,无霜期在105~124天,年平均日照3773小时,≥10℃积温在2400℃左右。1992年推广旱育稀植107,025亩,95%的面积是盘育机插,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30%的地块亩产600公斤以上,总产达55000吨,纯效益2000万元。1989年前建场43年水稻平均亩产114公斤;1990年大面积推广旱育稀植面积33,947亩,亩产424公斤;1991年  相似文献   

9.
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五省一增”(省秧田、省工、省种、省水、省肥、增产 )、低耗、高效的优势十分明显 ,自1997年作为重大科技骨干增产措施在全州组织推广应用以来 ,年推广面积稳定在5.3万hm2 左右 ,增产稻谷3000多万kg,为夺取水稻连年增产 ,实现1999年全州7万hm2 水稻平均单产481kg/667m2 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作为水稻主产区的大理、洱源、剑川、鹤庆四县市 ,由于海拔高 ,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位较高 ,再加上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 ,不重视苗床地选择和床土培肥 ,往往将苗床选在排水不…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生产自推广旱育稀植以来,新的栽培技术不断涌现,超稀植栽插法使水稻产量又登上新台阶。在此基础上,宽窄行栽插形式经过试验、示范后,已被广大农民应用。实践证明,它可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水稻宽窄行超稀插增产效果分析水稻宽窄行超稀插[(4Ocm+ZOcm)XZOcm-2~3株I形式在烨川县已进行四年的试验、示范工作,面积达3000多公顷。就1994~1995年科技示范结果,宽窄行超稀插形式平均公顷产量IO6O65km,较29·7cmX19.8cm-2~3株常规插法的9O46.5kg增收稻谷156Okg,增产1734…  相似文献   

11.
1侧深施肥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低成本、优质高产的最佳栽培技术。在日本于1981年开始推广,1986年开发出侧条施专用肥,到1992年日本侧条施肥面积达20%左右。随着侧条施肥技术的普及,形成促进初期生育、降低成本、减少水质污染等的省力化技术,至使侧条施肥面积不断扩大。1994年,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研制并试验成功水稻侧深施肥机,开姑在全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垦区已将此项技术列为水稻生产重点推广项目,于1996年在部分农场试验示范,1997年已有插秧机侧深施肥装置Z000多台,推广而积SO万亩,1998年侧深施肥面…  相似文献   

12.
机插稻侧位施肥方式对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明不同水稻种植方式侧位施肥的增产效果,提出机插稻合理的侧位施肥方法,为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产、提效寻求新途径。结果表明:水稻侧位施肥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基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侧位施肥技术用于钵苗机插的效果好于毯苗机插,但毯苗机插可以减少二次分蘖肥的用量,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水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平和县地处闽南山区,倒春寒、秋寒危害频繁,1976、1979年受秋寒危害减产数千万公斤,80年代初、90年代初曾受倒春寒袭击,烂种烂秧严重。然而,从近年来引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中得到启示,水稻旱育稀植能使稻苗根旺苗壮,抗寒力强,早发性好,成穗率高,尤其有利于山区早季抗寒育秧和晚季早发避寒。因此,自1994年以来全县累计8.53万亩,累增总产315.9万公斤。现将山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总结如下。一、秧田期(一)早季注意把好六个技术环节工.秧地选择、培肥与整畦干上年冬季选择排灌方便的冬闲田,翻犁晒白后每分秧地施腐熟猪牛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方暖湿稻区的生产实际,对日本原正市先生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进;采用阔畦地膜打洞平镇育秧方式及双膜平铺保温育秧方式,放开秧龄手拔秧带土移栽,进一步提高秧苗素质实行宽行窄减本稀植或稀抛,配套运用“基穗法”施肥、超前控蘖技术等,形成南方稻区普遍适用,既简便省力又高产高效的旱育稀植技术及无盘旱育抛栽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北方稻区水稻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单产水平明显提高,每年推广应用面积达3千多万亩.但由于一些稻农尚未掌握此项技术的实质,影响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潜力的发挥。1存在的问题1.1秧田地的选择不合理。多数秧田设在本田或低洼处,由于本田或低洼处地势低洼冷凉,通气性差,水分过大,失去了旱育基础,造成秧苗素质差。1.2苗床管理不当.播量过大。由于苗床不平,易发生药害、肥害和病害.影响培育壮秧.苗床肥力不足,不能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造成过早脱肥,秧苗素质下降;播量过大,群体结构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现有水田2.3万hm’,推广新技术以来,采取全层施肥钵苗八工摇我、深施肥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例深施肥等技术,水稻产量已增至600kg/%67m’。1998年又开展了机械深施肥与钵苗摆栽技术配套应用试验示范,面积达133.3hm’,平均667m’产稻谷728.skg,较其它栽植方式平均增产19%以上,效益十分显著。】试验方法试验处理小区水整平后沉浆3~5日.利用机动插秧机配带ZZTF一6型水稻深施肥器施肥,每667n。’施磷酸二按6~sks、尿素8~lObs、氯化钾3~skg,然后将锦苗八工摆栽在垄体上。田间管理中期施尿素2~3kg/667m’…  相似文献   

17.
水稻钵体育苗摆栽增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钵体育苗人工摆栽技术,是在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简高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高产、高效、优质特点。1996年我们在小区试验同时在大田示范,均取得显著的效果,小区试验人工摆栽单产9O90kg/hm‘,抛栽单产8550kg/hm’,手插单产8160kg/hm’。钵体摆栽技术上除要落实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规程外,还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选用中早熟品种可选用分美力强、矮秆耐肥、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的中早熟品种。通过调查,以合江23、上育397、藤系144搭配垦鉴90-31、合江19(主茎叶数均为11~1…  相似文献   

18.
1989年在259.06万亩水稻生产中,推广综合丰产技术单产达542.4公斤,比前3年增长14.58%,其配套技术是:全面推广模式化栽培;扩大杂交中籼面积;推广施用多效唑和粉锈宁等农业生物新技术;应用源库关系理论指导后期用肥,并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牙,给予适宜的水份、养分、温度等条件,使之萌发再生孽,进而成熟的一茬水稻。具有省工、省种、省肥、省水、生育期短、管理技术简便等特点,是提高复种指数、增产粮食的又一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四川、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省都有较大面积示范推广,收到良好效果。其中,四川省1986年推广69.8万亩,平均亩产75.5公斤,高的达200—300公斤;1987年扩大到314万亩,可增收粮食3亿公斤。我市贡川镇1987年也进行小范围试验示  相似文献   

20.
水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插(简称盘秧机插)技术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经过多年的消化、吸收与改革,84年,全省推广面积达5000亩左右。虽然它具有“五省二增”(即省秧地、省工、省塑料薄膜、省种子、省肥料与增产增收)社会经济效益大的优点,但是,其一次性投资大,需3~5年才能收回全部投资,所以推广面积受到了极大的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