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田间配置对马铃薯与玉米套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马铃薯品种、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和带宽、马铃薯窝距对马铃薯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马铃薯与玉米的带宽是影响总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马铃薯窝距,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对总产量的影响最小;当采用渝薯1号,马铃薯窝距为40 cm,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为20 cm、带宽为120 cm时,总产量最高、达30 981.4 kg/hm2.  相似文献   

2.
正文章由马铃薯的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与最终收获进行叙述,以期为本镇的马铃薯栽培提供参考,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马铃薯是古城区七河镇的主要经济作物,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本镇居民的经济收入。目前,本镇的马铃薯种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与当地马铃薯种植发展现状,对马铃薯高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推动当地经济发展。1七河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应做好马铃薯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选地与整地、播种及田间管理工作,并对马铃薯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控,以实现马铃薯的高产栽培,保障马铃薯种植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马铃薯栽培技术,并探讨了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种植者与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长期轮作与连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5年定点试验,以正茬马铃薯为对照,研究马铃薯和玉米轮作、普通连作(马铃薯春作)、强化连作(马铃薯春秋连作)对马铃薯植株形态、土壤酶活性、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普通连作与强化连作降低了马铃薯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增加了根系长度,...  相似文献   

5.
王秀敏 《乡村科技》2019,(19):99-100
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马铃薯是十分重要的食材。马铃薯的种植不但能提升当地人群的收入,还能满足人们对马铃薯的市场需求。这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马铃薯的安全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马铃薯的无公害、无污染生产,需要对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并对该技术进行积极推广,确保提升马铃薯的品质与产量,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易受各类病害危胁,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就互助县马铃薯生产出现的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胫病和马铃薯环腐病病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和化学防治措施,以指导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7.
新型微肥在马铃薯上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马铃薯品质,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选用5种微肥与清水对照对大田马铃薯进行单因素的肥料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微肥、硼砂、磷酸二氢钾、钼酸铵和硫酸亚铁可明显降低马铃薯的株高,增加马铃薯的茎粗和叶面积系数,明显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均可以在马铃薯生产上应用。以氨基酸微肥、硼砂、磷酸二氢钾喷施增加马铃薯的产量的效果更好,可作为马铃薯叶面肥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是一种喜欢在低温、阴凉中生长的农作物,马铃薯的种植要求昼夜温差大,全年降雨量少,气温低,这种地理条件对于马铃薯的种植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应掌握好马铃薯高产栽培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的防治要点,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就是对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案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雄壁镇地处高寒山区,是师宗县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晚疫病是雄壁镇马铃薯主要病害。通过对雄壁镇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为害的监测、调查、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地区马铃薯种植区开展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并对调查区域的马铃薯进行采样、监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中所含元素的含量基本与所种植的土壤环境相吻合,因此种植环境元素含量不同会影响马铃薯品质,选择含有适量必须元素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马铃薯是一种对盐中度敏感的作物,盐渍化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探讨马铃薯的耐盐性势在必行。该文从盐胁迫对马铃薯的影响、耐盐材料的筛选与鉴定、辐射诱变育种和转基因等4个方面对马铃薯耐盐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做出展望,旨在为揭示马铃薯的耐盐机理与选育优质耐盐马铃薯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对马铃薯的加工和利用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马铃薯已经成为新一代粮食替代品,2015年,国家将马铃薯列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基于马铃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马铃薯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大米、大豆的比较,分析了马铃薯的经济效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分析劳动力、科研能力、市场需求、马铃薯相关产业与同业竞争以及机会和政府等对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找到提高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晚疫病是大关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根据近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监测、调查、分析与研究,浅析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及发生和流行条件,并结合大关县实际,提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西吉县推进马铃薯产业提档增质的措施,包括完善马铃薯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全力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产业带、加大马铃薯新优品种引进与推广、提升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宣传和培训等措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对推动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3种马铃薯病毒的DAS-ELISA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AS-ELISA法对从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采集带症状的202份马铃薯叶片分别进行了PVX、PVY、PLRV 3种马铃薯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马铃薯病毒在贵州马铃薯种植区表现出比较显著的田间症状,其病毒的发生与气候类型、种薯品种来源、种植方式存在相关性,并结合马铃薯实际生产对其病毒防治措施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我国马铃薯种植活动不断增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提高马铃薯质量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马铃薯种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种植密度与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关系、种植密度与马铃薯产量的关系,分别从不同土地、品种、密度控制和不同耕作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马铃薯种植密度与产量的有效控制技术,从而提升马铃薯种植质量,提高马铃薯产量。1.种植密度与马铃薯农艺性状、产  相似文献   

19.
互助县是全省马铃薯生产主要基地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经济水平,需要大力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该文通过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与常规生产进行对比分析,对试验田、种植品种、施肥与播种量以及试验步骤进行逐一介绍,并通过对土壤低温、含水率,马铃薯产量以及投入成本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全程机械化种植马铃薯不仅效率高、产量高、还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20.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晚疫病,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影响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该文结合河北承德地区实际情况,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基本病症,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规律与地区内部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究,通过严格管理马铃薯的品种选择与块茎消毒处理,控制留种田与大田之间的距离,合理密植,引进"高垄栽培"技术,加强对晚疫病的预防等技术,有效降低晚疫病发生概率,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