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农业》2006,(12)
在身体表面可触及硬结或硬变。人体原有的疣(赘瘤)或体表的黑痣出现明显变化时,当心发生恶性黑色素瘤。持续性的消化不正常,要注意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持续性的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要当心食管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月经期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出血,可能是妇科恶性肿瘤。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Aha1基因在恶性黑色素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定量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并比较小鼠B16F10移植恶性黑色素瘤及瘤旁的组织中Aha1基因的表达.在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中转染转染真核表达载体过表达Aha1基因后,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Aha1在恶性黑...  相似文献   

3.
华生 《新农村》2001,(4):26-26
医学专家认为,有七种疾病征兆,必须及时引起人们重视,以免失去诊治的良机。1.持续低烧有可能患细菌性心内膜炎,如果不及时诊治,心脏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会有致命的危险。2.短暂的失明或失语有可能是右颈动脉严重阻塞,出现短暂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诊治,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危及生命。3.黑痣发生变化如黑色素瘤出现凹凸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不同药剂拌种、沟施、叶面喷施等方法,对感染黑痣病的种薯进行处理,通过对出苗率、产量、薯块发病率、地下病茎数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寻求防控马铃薯黑痣病的最佳施药组合。结果表明,不同药剂拌种、沟施、叶面喷施3种方法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均有效果,结合用药成本,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经济有效的施药组合是用甲基立枯磷拌种、沟施、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9,(11)
<正>色素痣是皮肤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除影响外观外,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一般不需要治疗;而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早,死亡率高。色素痣和恶性黑色素瘤在外观上看较为相近,容易影响判断,贻误治疗,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辨别瘤和痣呢?以下几种方法可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黑痣病是宁夏马铃薯产业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通过研究宁夏马铃薯黑痣病发生规律,借鉴国内外有关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技术,明确了宁夏马铃薯黑痣病农业和化学等防治方法,提出了宁夏地区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实现了马铃薯黑痣病的标准化防控,为宁夏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马铃薯黑痣病最佳防治药剂,选用5种杀菌剂在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小山村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马铃薯均有增产效果,其中氟环·咯菌腈、苯甲·嘧菌酯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病效果均较好,增产效果最明显,为马铃薯黑痣病防治高效药剂,可在大田种植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黑痣病是商洛市马铃薯生产上新发生的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研究鉴定出了引起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系统观察了病害症状表现、发病进程及影响因子。大田防治试验证明,采用2.5%咯菌腈FS 200倍浸种10 min、25%嘧菌酯SC 500倍沟施喷雾对马铃薯黑痣病有明显防效,若采用上述两种方法配合应用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明确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生长的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为76.27%~90.88%,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增产率分别为2.00%、4.01%、6.63%,对马铃薯产量增加显著,试验剂量下各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均无不良影响,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从经济、有效和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作为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主要药剂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黑痣菌属的5个种,其中砖子苗黑痣菌Phyllchora marisci-sieberiani为一新种,尖孢黑痣菌P.oxyspora为新记录种,同时报道了禾黑痣菌P.graminis var.graminis的2种新寄主植物和芒草黑痣菌P.mis-canthi的地理新分布。文中为新种新记录提供了中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台湾大学腊叶标本室(NTU-PPE)、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标本室(HMAS)和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最佳药剂,对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介于74.83%~86.15%。20%甲基立枯磷乳油、甲基硫菌灵+硫酸链霉素(5:1)复合粉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分别为86.15%、84.55%、81.68%,均在80%以上,20%甲基立枯磷防效最好,是防治黑痣病较理想的药剂,且有利于马铃薯安全生长,增产效果明显,建议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试验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施用效果,本试验设计了3个处理观察试验田黑痣病防治效果。通过对产量结构、发病情况的调查表明,药剂拌种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有一定田间药效。其中,阿米西达处理在防治效果及增产上效果表现最好,病害发生率较对照减少了42. 87%,产量提高了10. 16%,商品薯率提高了3. 43%。在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中可以考虑通过药剂拌种来进行田间防治。另外,在生产中要积极引导种植户执行轮作制度、适度加大轮作年限,降低马铃薯土传病害发生率,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乐宜 《农家参谋》2011,(2):45-45
1.杂色常为恶性病变的信号,其中蓝色是一种不祥之兆。另外,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总是呈蓝黑或灰色。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黑痣病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分布,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马铃薯黑痣病在我国很多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侵染幼芽、茎基部及块茎产生的症状,湿度、连作与病害发生程度的关系,温湿度、酸碱度及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病原菌的鉴定方法、致病机制以及分布情况及各地区优势菌种进行归纳,并对农艺措施、选育抗性品种、化学药剂与生物防治等不同措施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马铃薯黑痣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黑痣病已成为影响我县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但目前还没有防控马铃薯黑痣病的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国内外对黑痣病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生产马铃薯的过程中把各个防治环节进行优化整合,形成适合我县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重迎茬问题较为普遍,在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日趋加重,且发病较为普遍,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探讨不同的防治马铃薯黑痣病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电离子手术加冷冻治疗面部黑痣的疗效观察袁彩莲(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湛江524000)面部黑痣常见,几乎人人皆有,只是数量多少而已。以往脱痣常用冷冻和激光,近年来有使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脱痣,但治疗后有少数患者遗留疤痕,本文以多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环境友好、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作用方式,为生防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微生物杀菌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16S rDNA序列以及gyrAgyrBrpoBrpoC多基因序列分析对生防细菌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生防细菌菌株发酵液、无菌体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脂肽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抑菌活性测定结合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鉴定生防细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结果】通过对2 106株细菌进行筛选,获得3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其中HMB33604菌株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较高,达到52.9%。通过生理生化及多基因序列比对,将HMB3360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液和上清液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2.2%和66.4%,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仅为16.9%,证明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起到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作用。HMB33604菌株可以产生泛革素(fengycin)、伊枯草菌素A(iturin A)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抑菌试验证明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这两种脂肽类抗生素能够显著抑制黑痣病菌的生长,并且造成菌丝畸形。菌株发酵液和无菌体上清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0.3%和64.0%;而菌体悬浮液处理后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仅降低10.3%。【结论】获得一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MB33604,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发挥生防作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不仅造成黑痣病菌菌丝畸形,还可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数量,从而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20.
验证了美派安喷种、拌种、田间喷雾等方法施药,对马铃薯的黑痣病、晚疫病等真菌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美派安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效果良好,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烂种率3%~15%,而且能提高产量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