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筛选综合评价马铃薯品种的最优方法,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安顺市农业科学院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种分析方法均能对品种进行较全面的评判,但2种方法的综合评判结果存在差异;在赋予相同权重的情况下,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品种加权关联度间差异在0.00%~35.34%,而DTOPSIS法得出品种间品种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值差异在0.00%~56.79%,说明用DTOPSIS法分析可供选择的变异范围更广,更能体现品种间差异和反映品种优劣,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合用于马铃薯品种的综合评价。中薯早37号、中薯26号、中薯早34号3个品种在2种评价方法中排名靠前,即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在马铃薯品种综合评价时选用DTOPSIS法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合;在11个马铃薯品种中,中薯早37号、中薯26号、中薯早34号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当地推广品种或后续试验参试品种考虑。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粳稻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和高稳系数(HSC)法,对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区试中的9个品系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值和平均产量排前3位的是凤稻29号、云粳38号和丽粳14号,它们的变异系数较小,地区适应性广。靖粳25号高稳系数和产量水平排最后,是9个参试品种中高产性和适应性最差的品种。高稳系数(HSC)与品种的产量平均数(x)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平均产量越高,高稳系数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变异系数与HSC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变异系数越大,高稳系数值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为小麦品系综合评价及其在云南省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DTOPSIS法(以下简称为DTOPSIS法)对2018─2019年度云南省区域试验中11个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小麦品系不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并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结果]11个小麦新品系产量排序为云152-484>云麦110>临麦22>玉18-2>云麦56>蜀麦1767>德1733>云184-13>文2-396>滇麦13号>保15J-8>云杂19号,超过对照品系云麦56的品系共有4个,分别为云152-484、云麦110、临麦22和玉18-2.8个农艺性状的权重值排序为基本苗>产量>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系与理想品系的关联度(Gi)排序为云152-484>玉18-2>云麦110>云麦56>滇麦13号>保15J-8>蜀麦1767>德1733>文2-396>临麦22>云杂19号>云184-13.D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系与理想解的Ci排序为云152-484>云麦110>玉18-2>云麦56>蜀麦1767>滇麦13号>德1733>临麦22>文2-396>保15J-8>云184-13>云杂19号.虽然2种方法评价结果整体趋势较相似,但也存在差异,与按产量表现的排名结果相比,按DTOPSIS法的排名结果较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排名结果更吻合.此外,Ci差异大于Gi差异和产量差异,且按DTOPSIS法Ci排名与按产量表现排名和按灰色关联度分析Gi排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1和r=0.895,P<0.01),进一步说明DTOPSIS法较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产量表现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更充分、更合理.[结论]综合评价云南小麦品系时不仅要重视品系的产量,还应重视小麦的基本苗、最高分蘖和有效穗等性状的考察.云152-484、云麦1102和玉18-2在云南省适应性和丰产性均较好,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及推广.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DTOPSIS法更适于综合评价云南省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对玉米品种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农作物新品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200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数据,利用决策分析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各性状的客观权重,然后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玉米品种HM-2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其次是哈宝7号,最小的是XQ-9;玉米品种HM-13产量最高,其次为联玉19,产量最低的是KY116。【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只考虑产量这一单一性状来选育新品种,应尽量选择对产量和环境的互作有影响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可有效减少某些人为的设定因素,使新品种的选育、评价和鉴定更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在玉米的育种实践工作中,其可作为辅助工具,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低风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对玉米品种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为农作物新品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200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数据,利用决策分析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各性状的客观权重,然后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玉米品种HM-2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其次是哈宝7号,最小的是XQ-9;玉米品种HM-13产量最高,其次为联玉19,产量最低的是KY116。【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只考虑产量这一单一性状来选育新品种,应尽量选择对产量和环境的互作有影响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可有效减少某些人为的设定因素,使新品种的选育、评价和鉴定更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在玉米的育种实践工作中,其可作为辅助工具,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低风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对烤烟新品种评价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秀萍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014-1018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分别对烤烟区域试验中各参试品种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在产量、品质、抗病性三者兼顾的情况下,两种综合评价方法的评判结果基本相同,并与品种实际表现相符。但灰色关联度方法品种间差异不大,DTOPSIS法评价结果中Ci值差异十分明显,能更好地评价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第八轮国家甘蔗区试开远试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且与甘蔗品种在云南开远蔗区的实际表现相符,其中云蔗06-407表现最优,其次是柳城03-1137、赣南02-70。研究认为,DTOPSIS法中Ci值的最大差异达到163.3%,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i的最大差异仅有10.3%;DTOPSIS法比灰色关联度法在客观评价品种方面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品种黄瓜的营养品质特性,以筛选营养物质丰富的品种。【方法】在常规施肥环境下以25份华北型黄瓜品种为试材,于黄瓜盛果期采样测定表征果实营养品质的7项指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供试黄瓜品种7项品质指标与参考样的关联度,依据果实营养品质优劣对各黄瓜品种进行排序。【结果】供试黄瓜品种中,VC含量为432.5~625.9mg/kg,变异系数7.98%;可溶性糖含量为1.13%~2.12%,变异系数13.34%;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03~1.82mg/g,变异系数15.1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3.88~20.86mg/hg,变异系数11.16%;有机酸含量为1.07%~2.99%,变异系数26.05%;硝酸盐含量为80.16~386.76mg/kg,变异系数34.33%;亚硝酸盐含量为0.699~1.681mg/kg,变异系数23.01%。其中有机酸含量、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差异较大,Vc含量差异最小。供试黄瓜品种中与参考样关联度(等权和加权)排序在前2位的品种是改良津春2号和津优36号,即二者综合品质表现最好,排序在后2位的是中农26号和长青二号,即二者综合表现最差。综合评价结果与25份黄瓜品种各营养指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不同黄瓜品种在品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营养品质最好的黄瓜品种是改良津春2号,营养品质最差的是长青二号。灰色系统理论避免了单一性状评价的偏差,用于黄瓜营养品质分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筛选出新疆优质粳稻品种(系)。【方法】 以新疆近年来筛选出的16份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粳稻品种(系)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供试16个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1.5%~140.0%,其中糙米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5%,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为140.0%。垩白度与垩白率,糙米率与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稻56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高为2.233 7,新稻50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低为-1.716 5。第Ⅲ类粳稻品种(系)品质较优,第Ⅱ类次之,第I类与优质稻米要求差距较大。【结论】 16个粳稻品种(系)中新稻56号品质最好,新稻50号品质最差,降低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可以作为新疆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对2007年度河南省玉米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综合评估的判断结果基本相同,其中浚原单1号表现最优,其次是喜试512、W9198。综合分析结果与品种在区试中的表现一致。研究认为,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结合能全面、客观地评判品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2006~2007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2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且与品种实际表现相符,对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还对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亚麻品种综合评价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少不了要进行不同品种组合的测配与筛选。本文对13个云南中北部粳稻品比试验材料的12个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Mannabyeo/丽粳11号组合关联度最大,ri=0.699 1;其次是凤稻23号,ri=0.648 4;第三是云粳37号/云粳31号,ri=0.597 8;最小的组合是Sambaekbyeo/云粳31号(2013KB2),ri=0.448 2。依据综合评价结果,以期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最终筛选出优异的新品系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疆不同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筛选出适合新疆稻区种植的优质丰产香型水稻品种。【方法】以11份香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香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品质指标,利用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11份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变异系数2.70%~69.19%,变异主要体现在穗粒数、垩白度和垩白率上。产量及品质性状间存在较多的相关关系,千粒重与粒长存在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垩白率、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得分新粳伊20号最高为2.565 9,新粳香53号最低为-2.022 6,当欧式距离为10时香型水稻品种被分为3类,第I类香型水稻品种占比63.64%,第Ⅱ类香型水稻品种占比27.27%,第Ⅲ类香型水稻品种是新粳伊20号,占比9.09%,第Ⅲ类香型水稻优质丰产性最好,第I类优质丰产性居中,第Ⅱ类最差。新粳伊20号优质丰产性最好。【结论】香型水稻品种新粳伊20号优质丰产性最好,提高穗粒数、降低垩白率可以作为新疆香型水稻产量和品质改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并综合评价适合新疆阿拉尔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测定9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 9个青贮玉米品种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及淀粉(Str)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饲玉12号鲜草产量最高为1.19×105kg/hm2,NDF含量最低为51.87%;新沃1号CP含量最高为7.60%,ADF含量最低为28.53%;机玉336EE含量最高为3.16%,Ash最低为6.06%,Str含量最高为30.87%。【结论】 华牧3号、机玉336、新饲玉11号和屯玉168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16.
按《2021年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在保山市进行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以鉴定评价新选育的粳稻品种在长江上游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粳稻区和陕西省(汉中)籼粳混栽区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为国家解决上述地区高海拔水稻品种耐寒、稳产稳收等问题和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应地区水稻生产提供品种支撑。结果表明,7个参试种中,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是滇禾优801、滇禾优811和云科粳5号,建议这几个品种可继续进入下一轮试验,并在适当区域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江西省引种省外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适应性与特征特性,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茶树良种。【方法】以25份省外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为材料,测定其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含量、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等15项性状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性状指标的贡献度与相关性,最终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引种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15项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08%~57.20%,其中13项在10%以上,表明所引进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在江西省的适应性差异性较大,其中生长势、EGC、耐旱性、耐旱性最大,发芽密度、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一芽一叶期、总游离氨基酸、EC、ECG、EGCG次之,水浸出物和绿茶品质得分最小;因子分析提取的5个主因子能够解释引种品种适应性的79.19%的信息,各性状对主因子均有相应的贡献,性状指标中生长势、发芽密度、耐寒性和耐旱性之间相关性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EGCG、EGC和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之间相关性较大,EGC、EC、咖啡碱和一芽一叶期之间相关性较大;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显示有11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在0.7以上,综合评价最好,依次为浙农117、福鼎大白茶、浙农113、鄂茶1号、迎霜、湘波绿2号...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DTOPSIS方法在水稻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永红  谭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21-11424
针对水稻品种优选的DTOPSIS方法中权重给定的主观性,提出利用灰色关联度来确定权重的方法。所获得的评价矩阵无量纲化,然后计算性状的关联度矩阵,并用列和归一化方法导出权重,进而利用DTOPSIS方法对水稻品种排序、择优。  相似文献   

19.
良种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基础。为提高当地水稻产量和品质,云龙县从丽江引进丽粳9号、丽粳14号和丽粳15号三个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丽粳9号减产3.18%,丽粳14号和丽粳15号分别增产30.80%和37.47%。  相似文献   

20.
DTOPSIS法在水稻区试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DTOPSIS法的原理和方法,以2009年贵州省粳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数据资料,探讨了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组合)中的应用。结果表明,DTOPSIS法综合评价水稻区试品种从单纯的产量指标评价到多性状综合评价,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评价结果更能体现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