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双 《新农业》2023,(8):30-32
科学地开展科研监测,可以有针对性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数据,也可以为资源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总结分析了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十多年来的科研监测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了良好的生态屏障,有效地阻挡了来自于西北的寒冷蒙古气流袭掠和科尔沁沙地的南侵;通过对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产生的效益和社会贡献等的系统研究和评价,为今后科学管理保护区,科学保护保护区资源,科学建设和发展保护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1,(15)
通过对努鲁儿虎山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划分了保护区植物生活型分为8个类型,分别为乔木、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小灌木、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藤本。对保护区森林植物生活型系统研究,可以分析出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正处于森林演替何种阶段、现状如何,进而判断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演替方向、趋势,为保护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进行调查与研究,分别对不同的海拔高度、坡向、坡位、植被类型等因素,进行土壤样地调查及挖土壤调查剖面,共挖掘40个剖面,调查了土壤化学和土壤机械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土壤分类两类,即棕壤土和褐土.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1,(15)
通过对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进行普查,掌握保护区资源植物现状,植物种类、分布与蕴藏量,并简单对该地区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提升保护区资源植物利用产业发展水平,加快资源植物利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旭 《新农业》2022,(2):30-31
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等级研究,可以掌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动态消长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的高度,体现着自然保护区的一定阶段的管理成效,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保护管理对策,为管理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97科412属1 006种,其中被子植物在科、属和种的水平上分别占到区域植物总数的866%、95.3%和95.5%,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科的水平上,寡种科和中型科优势明显,占总科的73.2%;在属、种的水平上,含20种以上的较大型科所含的属和种数分别占总数的51.3%和56.2%,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种科比(种/科)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该保护区种科比为10.37,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分化强度高,说明该区特有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对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明显的温带性质为主,其属数占总属数的80.29%,同时与热带植物区系也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其属数占总属数的19.71%。世界分布属占有较高比例(13.53%),远高于全国该类型所占比例的3.34%,由此表明该植物区系及地理成分具有高度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亟待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本文对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内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孟庆辉 《新农业》2021,(5):13-14
本文通过布设样地调查了保护区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资源,划分了植被群落类型,植被区系上以蒙古区系为主,分析了森林演替方向,正处于何种阶段,对保护区以后植物资源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分析了努鲁儿虎山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状况,对人口数量、经济状况、社区状况等进行了汇总分析,掌握了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动态关系,为下一步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为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建设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虽然我国保护区的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科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掌握保护区森林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现状,对保护区今后的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宜坤 《新农业》2023,(12):25-26
本文对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型进行统计和分析,阐述保护区种子植物群落的性质和特点,分析植物分布与地理区系的关系,为保护区的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研究,在保护区的黄柏塬(秦岭南坡)和蒿坪(秦岭北坡)安装了22台红外相机,19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384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62张,其中67.3%为拍摄到兽类的照片,23.8%为鸟类,7.0%为工作人员,1.9%为其他人员。共监测到野生动物6目14科24种,其中兽类16种,鸟类8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动物是羚牛、野猪、小麂和血雉。各种动物四季活动规律不同,不同海拔、不同季节所拍摄动物的拍摄率也不同,同时,利用红外相机研究了大熊猫、金丝猴、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行为特征。监测中观测到大熊猫好奇玩相机、梳理毛发、倒立撒尿、采食开花的竹子和金丝猴下地活动;野猪以采食、走动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45.2%、37.9%和15.3%;羚牛以站立、采食和走动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7.1%、31.0%和7.1%。监测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动物的行为活动和种群动态,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红外相机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红外相机野外布置点的选择、红外相机的参数设置、红外相机放置注意事项、红外相机维护与数据的收集等,分析讨论了红外相机在监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红外相机的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7年1—12月,通过布设红外自动触发相机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腾冲段11个位点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研究,调查共计拍摄到兽类和鸟类的有效照片分别为739张和499张,共鉴定出鸟兽物种41种,其中兽类5目13科21种,鸟类5目10科20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兽类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树鼩(Tupaia belangeri)、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赤麂(Muntiacus muntjak)、野猪(Sus scrofa)、豪猪(Hystrix hodgsoni)这7种;拍摄频次较高的鸟类为环颈山鹧鸪(Arborophila torqueo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这3种。这表明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的主要方法,自然保护区应长期开展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孟庆辉 《新农业》2020,(9):24-25
<正>1调查地理单元概况努鲁儿虎山保护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显著,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一年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比较大,多年平均气温8.3℃,降雨量多的年份可达482.8毫米,且多集中在6、  相似文献   

18.
曹文广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84-85,119
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丰富,加强对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有助于推进保护区的稳定发展,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管理.该文结合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对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宜坤 《新农业》2023,(11):76-77
本文总结了努鲁儿虎山保护区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以来的工作情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监测存在盲区而且监测对象单一,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职监测人员,监测人员素质差,信息管理系统尚待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野生动物监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应急机制及预警机制建设,整合资源,提升监测水平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