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长春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大,秸秆产量高,全市秸秆实际可收集量达到1050万吨,约占全省的1/4。目前,长春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仅为65%,每年剩余的农作物秸秆总量仍高达360万吨。如果将剩余秸秆全部露天焚烧,会给长春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近两年来,长春市政府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中不断摸索,发现单靠堵、靠禁烧措施的工作模式很难推进,不但干部很辛苦,而且农民也不愿意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农作物秸秆产出大省,我省近年不断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发力,推动秸秆资源化。2016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为5688万吨,综合利用量为5440万吨,利用率达到95.6%以上。近日,在唐山滦县百信秸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库房里,1000吨生物质燃料被一袋袋整齐码放。  相似文献   

3.
<正>一、淮阳县秸秆基本情况目前,淮阳县主要有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秸秆,据调查,我县每年焚烧的小麦、玉米、大豆秸秆约占六成,全县常年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面积分别为133万亩、93万亩、14万亩、32万亩,每年生产小麦秸秆约65万吨,玉米秸秆50万吨,大豆秸秆4万吨,花生秸秆3万吨。综合利用收储秸秆只占总量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江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和综合利用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提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路与建议。为内江市开展蓝天保卫行动,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倪圣亚 《农家致富》2009,(22):46-46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据调查,目前盐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约341万吨,综合利用率约56.9%。其中秸秆还田210万吨,约占秸秆总量的35%.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从河北省农业厅获悉,通过秸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五化"并举,变废为宝,该省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秸秆可收集量为5842万吨,资源化利用5656万吨,利用率达96.8%。河北省各地通过组织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支持、鼓励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过秸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用、能源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利用"五化"并举,变废为宝,我省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居全国前列综合利用水平居全国前列。去年,全省秸秆可收集量为5842万吨万吨,资源化利用5656万吨万吨,利用率达9696.8%。全面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全面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全省各地通过组织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升行动,鼓励支持农民应用秸秆粉碎还田田、温室挖沟还田、堆沤还田等腐熟技术术,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农机购置补贴也向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重点倾斜。  相似文献   

8.
荆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常年秸秆产量约550万t。据调查研究,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滞后、产业化落后、资源化利用率低,田间焚烧量占48%。建议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采取政策性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大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和弃置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几年来,我参与了局组织对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将个人体会剖析如下:1秸秆禁烧背景我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近200万亩,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约135万吨。其中小麦秸秆约45万吨,玉米秸秆约55万吨,其它约35万吨。在农机化水平较低年  相似文献   

10.
正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据统计,2017年湖南省秸秆资源总量约为4779.5万吨,其中水稻秸秆3498.13万吨、豆类秸秆117.75万吨、油菜秸秆456.3万吨、玉米秸秆372.46万吨、薯类等其他作物秸秆334.86万吨。全省全年秸秆实际利用量为2293.9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7%,其中秸秆能源化利用量为432.83万吨。  相似文献   

11.
<正>保定市是农业大市,下辖22个县(市、区)地域广阔,拥有耕地面积79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0万亩。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550万吨左右,可利用秸秆量为460万吨,虽然秸秆综合利用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但由于传统农耕习惯和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不完善等原因,秸秆露天焚烧情况屡禁不止,禁烧工作形式严峻。2021年3月以来,保定市按照“疏堵结合、防控为主”的总思路,努力推进禁烧工作开展,火点显著减少,扭转了露天焚烧火点高发、频发的态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资》2009,(11):9-9
山西省太原市农业局近日宣称,2009年至2015年,太原市将投资约7.76亿元规划建设39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项日建成投产后各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64.44万吨,将确保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临邑县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临邑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89万公顷,年产玉米秸秆约51.17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小麦种植面积为5.3万公顷,年产小麦秸秆约48.72万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8%。  相似文献   

14.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全市耕地58万亩,农业人口48万。高平是商品粮大县、生猪大县、煤炭大县,但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煤业已处于萎缩状态,居民炊事取暖用煤日趋紧张,另一方面每年约生产20万吨农作物秸秆,除去饲料约用去6.2万吨,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约6万吨,整杆覆盖2.4万吨,我市每年尚有5.4万吨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或焚烧,可资利用开发生产清洁能源。缓解居民生活用能。实现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常年稻谷播种面积在400万公顷以上,年产水稻秸秆超过2600万吨。丰富的水稻秸秆资源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湖南省农业生态平衡、减轻环境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湖南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为有序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工作,湖南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农业大省,也是农作物秸秆产量大省,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年产量达6600万吨以上,主要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谷物、棉花、油料作物、薯类秸秆等,秸秆可收集量为5688万吨,资源化利用5440万吨,利用率95.6%,居全国前列,其中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分别占比66.6%、25.2%、5.1%、1.4%和1.7%。过去秸秆被一把火烧掉,不但造成  相似文献   

17.
正建平县地处辽宁西部,耕地面积约11.7万亩,属于农业生产大县,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均在276万亩以上,年产出秸秆约144万吨。农作物秸秆如果处理不当、不能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可能会使秸秆成为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负担。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既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又可缓解农村在肥料、饲料、能源方面的紧张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1建平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我县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途径主要是以肥料化利用、饲料化  相似文献   

18.
正1黑龙江省秸秆资源情况近年来,黑龙江省秸秆资源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19年资源量达到1.3亿t,可收集量达到1.0亿t,是全国秸秆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占全国总量的1/8。虽然在各种政策、资金的支持下,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还田利用率55%以上,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还田利用率仍然较低,尚有2500万t以上的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扶余市秸秆资源总量约300万吨。据测算,2016年秸秆还田60万吨、用作燃料90万吨、秸秆气化站利用0.14万吨、秸秆固化利用40万吨,秸秆资源未利用总量仍达110万吨。多年来,扶余市非常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促进秸秆"肥料化、原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一是编制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2016年5月13日,下发了《扶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余市2016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扶政函[2016]24号),成立了扶余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SAS环境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陕西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进行预测。[方法]以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估算2005—2015年陕西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以农村就业人口、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影响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的4个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在SAS环境下,利用GM(1,1)灰色模型和基于GM(1,1)的多元回归模型对2016—2020年的陕西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进行预测,并对模型精度与误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基于GM(1,1)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的精度,较准确预测了2016—2020年陕西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量。[结论]准确预测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可为政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