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祥云县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祥云县是云南省蚕桑生产最适宜县和重点县之一,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建国以后曾几次掀起栽桑养蚕高朝.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东桑西移"政策,给祥云县蚕桑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产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重点产业进行培植.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产业下滑速度,淳安县积极创新养蚕模式,开始推行多批次连续养蚕法、蚕桑家庭农场等。积极探索农场式工厂化规模养蚕,推行"十天养蚕法"、"六连片自动回转上蔟"等先进实用技术,在生产优质茧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促进蚕桑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勇  庞均喜 《北京农业》2012,(18):208-209
蚕桑产业是白河县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受产业效益和蚕茧价格波动的影响,已成为弱势产业,为推进陕西省白河县蚕桑产业化经营,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桑园林下经济,提升蚕农年收入水平;以科技为支持,提升蚕农科技养蚕水平;推广"小蚕共育"养殖模式,提升养蚕劳日工值水平;促进桑园土地流转,提升养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惠农政策,提升蚕桑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记者从农业部在广西召开的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产值近155亿元,比2010年的57亿元增长59%。这表明我国蚕桑产业正加速从传统的"一粒茧"、"一根丝"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多元化发展模式跨越。我国有5000多年栽桑养蚕的历史,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蚕桑生产国与丝绸出口国。2014年,全国有700多个县的800多万  相似文献   

5.
<正>梁河县充分把握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结合当前推进的扶贫攻坚工作,助推蚕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税收增长。一、发展历史回顾及现状梁河县于1990年开始栽桑养蚕,在原杞木寨乡试种试养取得初步成效;县委、县政府为了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发展,成立了蚕桑产业工作站。1994年、1995年为梁河县蚕桑产业发展较快时期,也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调整,以及"东桑西移"项目工程的实施,我国蚕桑产业已基本从东部向西部转移。近几年来在"东桑西移"项目工程的实施及西部开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下,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根据我省的地理环境条件,多数都以山地为主,从而对桑树的栽植技术要求也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为提高桑叶的产量、养蚕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祥云县是云南省的老蚕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由于祥云县气候凉爽、雨量适中、空气湿度低,桑树生长期长且长势旺盛,能饲养多丝量蚕品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蚕桑生产条件,被称为栽桑养蚕的"天堂",是云南省蚕桑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之一。目前,祥云县蚕桑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祥云县农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调整,以及"东桑西移"项目工程的实施,我国蚕桑产业已基本从东部向西部转移。近几年来在"东桑西移"项目工程的实施及西部开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下,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根据我省的地理环境条件,多数都以山地为主,从而对桑树的栽植技术要求也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为提高桑叶的产量、养蚕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关键,小蚕商品化饲育是实现科学化养蚕,保证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它解决了多批次养蚕,大小蚕同时饲养难和小蚕对饲育技术、蚕室蚕具消毒防病要求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很快,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壮大,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分析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淳安县蚕桑生产的发展对策,如规模化生产、工厂化养蚕、省力化养蚕、机械化培桑、多批次养蚕、强化养蚕保险等措施,确保淳安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养蚕大国,拥有千年的养蚕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所以我国也有"丝之国"的美誉。蚕桑养殖不仅能为农户增加经济收益,也能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与社会上的多个行业产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联动,进而不断扩大蚕桑养殖规模,这也是我国千百年来蚕桑产业发展壮大的基本路径。现如今,我国的蚕桑养殖技术还在继续发展提高,产业未来发展依然具有值得期待的产业优势与美好前景。所以本文中就重点介绍了我国蚕桑养殖的基本发展现状,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分析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淳安县蚕桑生产的发展对策,如规模化生产、工厂化养蚕、省力化养蚕、机械化培桑、多批次养蚕、强化养蚕保险等措施,确保淳安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金碧镇是大姚县确定的蚕桑产业发展重点乡镇之一,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明嘉靖八年就开始植桑养蚕,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群众具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如今抓住国家"东桑西移"计划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推动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开展办样板、做示范、建基地、推广实用新技术、招商引资成立蚕业龙头企业和组建蚕农合作社等工作,有效推进了全镇蚕桑产业的发展,使蚕桑产业成为农民继烤烟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来源。经过长期不断努力地发展,蚕桑产业初具规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桑西移"战略措施的实施逐步深入,多元化蚕桑资源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等推动了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市场需求得到满足,致力于种桑养蚕高效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区域发展的实际,以生态环境、土地以及自然资源等多种因素为基础,分析桑蚕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发展前景,研究高效的种桑养蚕技术,对于促进种桑养蚕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蚕业中存在栽桑和养蚕两大生产体系,但是在养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以桑枝为代表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远远超出了蚕茧产品本身的数量,桑枝利用已经成为蚕业发展的新的产业。桑枝食用菌不仅可消耗掉这些废弃物并且可生物转化生产食用菌和肥料,而且栽桑-种菇的经济效益更高,补充了食用菌种植的原料来源。经过对栽桑-种菇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栽桑-养蚕-种菇"三结合的蚕桑生产模式、"夏蚕-冬菇"的生态模式、"二菇二蚕(冬夏种菇-春秋养蚕)"的生态模式、桑树-食用菌间作套种、以及桑枝食用菌的周年生产模式,并且在广东省进行示范技术中试,为蚕区蚕桑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纯桑园养蚕比较效益下降,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因此部分乡村桑园面积和养蚕产量锐减,使云南省凤庆蚕桑产业出现萎缩。文章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提出"桑园+春玉米+冬蔬菜"的种植模式,对多学科的种植技术优化组合,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构建复合经营的蚕桑生产技术体系,夯实一年三茬的万元田,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快永平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永平县县委、县政府于2004年决定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战略机遇,引进蚕桑产业进行发展,把发展蚕桑产业列为该县"十一五"规划。共发展桑园1 672.3 hm2,累计养蚕28 517张,产鲜茧998.4 t,产值3 393.6.8万元。建成缫丝加工企业1个,形成稳健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力争把蚕桑产业培植成永平县继  相似文献   

18.
<正>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是湖南省唯一的蚕桑专业性研究所,创办于1941年,长期从事桑、蚕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养蚕技术创新、蚕桑机具革新、蚕桑生态循环经济研究和蚕桑资源多元开发应用等领域研究,拥有年冷藏处理蚕种50万盒的冷库与保种楼各一栋,并建立了"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曾荣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各级科技成果奖48项(次),获国家专利5项,制定蚕  相似文献   

19.
<正>大棚养蚕技术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研制开发的一项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已被证明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目前在中国很多蚕区已被广泛应用,特别在山东等老蚕区已基本普及。近年来,随着国家"东桑西移"项目的推进,云南省蚕桑产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桑园面积和产茧量都有了明显增长。但由于云南省农村经济不发达,基础薄弱,农民住房和资金都比较困难,从而造成了蚕房建设跟不上,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人蚕争房、  相似文献   

20.
湖南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湘绣"是我国传统"四大名绣"之一。但湖南传统的蚕桑一直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制约了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四川省蚕桑机械化发展现状和成功经验,研究探讨了湖南省加快推进蚕桑机械化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湖南传统的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