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中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产具有作业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多的特点,尤其在育秧、栽植环节.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水稻播种面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水稻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浙江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凸显.因而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加之省内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使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水稻主产区的耕作、收获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在种植环节,机械化育插秧在经历了起步阶段较快发展后面临新的"瓶颈",发展势头明显减缓,总体水平尚处低位,水稻种植仍然以直播方式为主,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推进.究其原因是机械化育插秧中农机农艺融合程度较低,影响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鉴于此,本文从农机农艺融合角度分析制约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探讨当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范畴,也就是将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水稻生产过程中,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综观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情况。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7.1%(包括机插、机播、机抛秧等),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瓶颈。因此,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是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目前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探索一条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道路,本文利用SWOT法分析影响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通过国外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经验,总结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省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两融”、“两适应”为主要路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技术和工作等各种措施,加快全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江苏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为240万公顷,1998年总产已达2075亿千克,占全省粮食总产的60%以上。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全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到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而1998年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仅为813万公顷,仅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3%,比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低3个百分点。因此,水稻种植机械化已是江苏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任务艰巨而紧迫。那么,江苏省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应采用何种技术呢?现对水稻机械种植现状作概括、比较及分析。江苏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第二讲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水稻的种植是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关键技术,也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难点。政府、学者、广大农机推广人员和农民,都十分关注这一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和瓶颈。几年来浙江省东阳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试验,从机械化抛秧、机械直播,到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做了很多工作,但收效不大,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同。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十一五”规划提出,到“十一五”期末水稻机械化插秧要提高10个百分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认真总结经验,加强试验、示范和宣传,逐步得到农民认同,是尽快突破水稻机械化插秧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约占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插秧和收获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以上问题,该文系统论述了水稻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水稻施肥机械化技术和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基本技术特征与常见的机械类型。研究结果以期为提升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发展趋于现代化,文章主要介绍了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水稻种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现状,提出发展丘陵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浙江省东阳市种植面积最多、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全市常年种植面积在1.2万hm~2左右。受山区地形限制,栽植方式以人工手插、撒播等传统方式为主,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近年来,东阳市以农业领域推进"机器换人、设施增地"为契机,以相关惠农政策为支撑手段,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极大推动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东阳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浙江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推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学习国外水稻机械化种植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热闹非凡,来自9个国家的450多名代表出席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和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然要求。2004年以来,在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以奖代补”政策的带动下,激发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全省两年新增联合收割机3105台(2004年1280台、2005年1825台),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65%。浙江省工厂化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目前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探索一条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道路,利用SWOT法分析影响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两融”“两适应”为主要路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技术等各种措施,加快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传播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浙江省农机推广部门开始引进、示范和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然而,在经历了起步阶段较快发展后,全省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面临新的"瓶颈",这几年发展势头明显减缓。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与传播,对扩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普及利用率和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鉴此,本文利用技术传播理论在分析浙江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基础上,提出加快水  相似文献   

14.
薛鑫 《南方农机》2017,(9):23-24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具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效率、促进产量增加等优势。近年来常德市大力推广应用机插水稻育秧、机械化插秧、大田配套栽培管理等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提升了水稻生产效率,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本文总结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旨在推动全市水稻种植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田精准平整技术、水稻精准种植技术、水田精准喷施技术、水稻精准收获技术和稻谷干燥技术,同时分析了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记者从农业部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的200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春耕备耕现场会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启动会上了解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在水稻产区示范推广全面启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结合浙江省东阳市水稻生产的实际,对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越来越呈现出一定的不足,难以满足水稻高质量生产发展的需求,也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利用农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利用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的出发点不一致.从水稻机械化技术的相关问题着手,阐述了水稻机械化直播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漫长的农业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是当务之急。人工插秧不仅用工成本高,而且劳动强度大,种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保证,而采用机械化育苗技术,既能降低劳动强度,又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保证水稻的高产高效。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以期能够为今后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郑毅  陆进 《农业装备技术》2022,48(1):28-29,32
为加快贵州省水稻机械化种植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筛选适宜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为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贵州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为此,湄潭县农业农村局在湄潭县永兴镇开展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形成及施肥成本投入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