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都市果品生产”课程以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到14个教学项目中,每个项目确定一个课程思政主题,每个单元教案设计1~2个思政元素教学点,实行课程思政和专业内容一体化设计。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将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有机融合,利用学校、线上和田间三种课堂协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充分利用课程、院系、企业和社会四种资源,探索出“一二三四”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都市果品生产”课程最终形成“耕耘树艺、春华秋实、红色工匠、使命担当”课程思政主题,探索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设计课程时自我效能感低的特点,引入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元交互决定模型,通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认知”、“行为模式”和“环境因素”三元视角重新梳理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体系,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相互融合,使学生“术”与“德”更好融合,以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通过挖掘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思政元素,塑造学生产生高效能感的“个人认知”;通过组织“项目沉浸式”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产生互为榜样的“行为模式”;通过完善课堂教学评价,营造学生良性互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景观规划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农林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安徽农业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以“1+1=N”为创新思路,以“虚实两相”课程结构作为改革核心,以思政德育作为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三观构建的基石,围绕1个核心和1个基石,构建了N个课程改革板块和N个思政教育板块。通过解决百搭课程转型“定制课程”、“混合双打”直击长久痼疾和思政德育追寻设计本源三个关键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和收获的丰富成效。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体系。课程思政主要是一种“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一种隐性思政教育方法,是思政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具体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同向同行的关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在于:练好基本功,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整合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有机统一;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打造立体化教学平台,优化全景育人教学环境;强化“三位一体”考核体系,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经验说明: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校本资源、学科资源和社会资源中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围绕课程知识架构,对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重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内容;从修订教学育人大纲、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和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施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四协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等。下一步应聚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继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承载着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概述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策略,即通过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等途径,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尹晓峰  杨玲 《现代农业》2023,(2):109-112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产品营销课程作为农业经济类学生的基础课程,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优秀农产品营销人才的责任。为更好地发挥农产品营销课程的育人功能,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文分析了在高校开展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点,针对农产品营销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断优化课程目标,增强思政元素的渗透性”“充实丰富授课内容,扩大挖掘思政元素范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水平,完成思政专业培养双目标”“设立多样教学评价考核,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5个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改革措施,为实现农产品营销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农产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路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内容与国家“三农”发展息息相关,思政教学与课程优势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立德树人的现实选择。研究结合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特点,分析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目的与挑战,探索设计了包括“四个自信”、大国工匠精神等37个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提出完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丰富教学模式、强化教学交流等思政教学路径,旨在进一步实现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厚植学生助力“三农”发展的家国情怀,为培养知农爱农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虚拟社群感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虚拟社群感有利于在线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三个优势,剖析了在线教学过程中,虚拟社群感的三个维持策略。在此基础上,以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有机化学”为例,阐述了如何从虚拟社群感的角度提升在线教学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内涵、原则和基本思路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农学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特点和共性特征。提出了“明确教师定位,避免强行思政”“保持知识体系,完善教学逻辑”和“打造思政特色,凝练思政主线”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挖掘思政触点,形成协同效应”“创新教学手段,提升育人效果”“引入信息化教学,促进主动思政”和“重视教师因素,推进团队建设”的基本建设思路。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相关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为涉农高等院校开展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政触点”和“思政手段”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使课堂教学成为“三全育人”的主渠道,可有效提升育人实效。深度挖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资源,运用案例、图片、调研、讨论等融合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实践表明,“工程经济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但能够实现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工程经济分析基本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园艺类专业特点,提出融合课程思政的园艺产品营销教学设计应从重构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思政元素、革新教学策略、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期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猪生产”课程的育人目标出发,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探索“猪生产”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环保意识、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肉品安全等思政元素融入“猪生产”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及融入是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问题。“生物化学”作为高职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思政育人能力、思政元素的具体发掘知识点以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总结,探索“生物化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具体融入路径,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对其民族自豪感、责任与担当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敬畏生命等价值目标的引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推行“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每个学科应该思考和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作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公共基础类课程加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也势在必行。本文就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所讲授的《大学专科英语》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以及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如何推行。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方剂学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现状、课程思政实施必要性、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学重难点剖析,探讨方剂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出基于榜样学习的方剂学教学方法,以桂枝汤、当归四逆散和方剂学实践教学为例,探讨方剂学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以期培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青年人才。  相似文献   

17.
园林学科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地域特色”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有利于深化专业教学理念,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学目标。在分析当前课程思政视角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特点及问题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阐述“浙江特色”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提出“浙江特色”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并以此为例构建“地方特色”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三阶段策略,即“文化启蒙-特色融合-实践稳固”,提出了融合地域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以期为他省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阐述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和设计理念,挖掘蕴含在各章节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小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旨在为更好地开展小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水族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背景,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高职思政课程的首要目标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机制,通过各方协同效应,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在这一基本教学目标之下,高校思政课程还肩负着重要的思想政治引导作用。本文从农业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程的意义、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现状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当前农业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