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辰晨  黄志辉 《南方农机》2022,(12):163-164+186
“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技术”是机械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为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题小组以压力控制阀、顺序动作回路和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为载体,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专业自信。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时,教师若能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协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王玲娟  刘萍  张丽  赵岩 《南方农机》2021,(8):157-158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三个教学程序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专业知识与价值教育的融合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液压与气压传动”与课程思政要素自然融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有了一定的发展。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重要对象。为此,《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逐步普及,此类课程的设立能更好地展示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相关知识。文章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开发了新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促进了学生在液压与气压传动领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题组以“液压传动技术”课程为例,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教改结果表明: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有利于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快速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本文就当前南疆高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快速顺应时代需求,将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理论学时及实验学时对等分配,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大力改善实验室硬件环境;配备专业实验仪器及设备维护及维修人员。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基本满足当前南疆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的需求,确保实验课科学、顺利、平稳地开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两大技术即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教师需要结合教材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技术课程,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7.
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特点及社会对液压人才的需要,我们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从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将工程实例、实验优化及仿真技术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表明:实例教学及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液压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仿真软件,提高的学习效率,而且满足了人才市场对液压传动方面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的智能化升级,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装备已大量应用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针对现阶段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紧跟行业人才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对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问题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等教学目标,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工业的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是新型本科教育和新层次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校作为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其课程在开展时必须有机融合两者,形成协同效应,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课题组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依托,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分析当前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并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索实践,旨在为高校机械类专业或相近专业课程提供借鉴。教改结果表明:课题组以培养高级应用人才为出发点,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学生有较强的课程学习获得感,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其对知识点掌握牢固程度明显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一直以来都是机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上好该课程、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技术知识完整、全面地交予学生,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谈一点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制定、任务书编写、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的细化、培养目标达成度调查等。实践证明,通过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媛 《南方农机》2019,(5):205-205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中职机电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目前该课程多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授课方式,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同时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又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于培育相关岗位需要人才,基于此,本文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研究实际系统的特性已成为可能。液压仿真技术的发展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本文以收获机割台液压系统为例,通过割台系统分析、液压回路设计、AMESim建模、割台升降工作过程仿真等,介绍AMESim仿真技术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中的应用,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有效将网络资源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文章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液压传动作为机械类、机电类、农业工程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针对农业类院校,教学团队结合近几年在油菜耕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方面的教学探索和科研实践,针对课本重点章节,分别介绍了液压技术在农机装备领域应用的实际案例,并深入剖析了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提出了“提升专业自信、培养工匠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的思政目标。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也为涉农高校同类型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材本土化翻译差异、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基础较差等突出问题,详细分析了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课程知识点内容和特点,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思路进行了教学设计,不但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还可有效提升学生应用英文解决实际工作中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受到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学科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也较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方法渐显落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理念,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主要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为例,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及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郭宗祥 《南方农机》2021,(6):156-157
文章以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为对象,分析了"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革新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为高职"毕业设计与答辩"及其他相近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机械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今后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本课程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0.
李优  白柳 《河北农机》2020,(1):61-62,64
流体传动必须在密闭空间内以高压力工作,液压和气压元件工作时的动力学特性和流体流场分布情况无法直观表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本文以某型液控单向阀和电液换向阀的流场仿真结果为例介绍流场可视化在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应用,将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流场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堂教学为该门课程教学注入新鲜动力,创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