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 ,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目前 ,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有着必要性 ,紧迫性和时效性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同时谈了在实施劳动教育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实现大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信阳农林学院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数据反映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接受动力不足、劳动价值观偏差以及学校劳动教育不平衡等问题。结合农林院校的特色,探索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专业特色、实践服务、思政引领等深度融合的有效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劳动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提出了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并就教育中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和乡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更为紧密,二者融合不仅可以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缺乏问题,也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契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在融合意识、融合机制、融合方式、融合价值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提出新型育人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使更多年轻力量注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潮当中。  相似文献   

5.
《河北农业科技》2021,(1):71-72
本文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劳动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中包含着许多与劳动教育契合的内容,对于促进和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构建了更融洽的载体,使劳动教育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期对务实性推动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的劳动就业有着重大影响,特别对大学生就业更是影响深远。大学生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高校有必要采取措施,针对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总之大学生、高校、社会应共同努力,合力开创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局面。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辅相成,是“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载体单一、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紧缺、劳动教育制度滞后以及劳动教育价值观引领低效的现实困境,以丰富劳动教育载体、强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示范引导力量以及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为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中多样化的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有助于推动高校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为立德树人、全面育人提供重要参考[1]。本文基于帕森斯“AGIL”理论模型,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重要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与探索期、偏离与异化期、改革与恢复期、调整与转型期、重塑与深化期五个发展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想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劳动教育的认识,就要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组织形式、教育模式四个层面对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历史演进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为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大学生而言,《劳动合同法》既是福音,也是挑战!作为就业市场中的特殊群体的大学毕业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他们带来一定影响,高校、大学生、社会应共同努力,合力开创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局面。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教财[1999]11号文件,对校办产业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对勤工俭学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农村学校的校办产业要服务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建立好“两个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为此.要利用以前抓校园经济、兴办校办企业所取得的生产基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生产实践教育.即“劳动实践基  相似文献   

13.
程德慧 《河南农业》2019,(15):29-30,54
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性规定,是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应强化劳动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塑造、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四个结合”中培育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14.
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中,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尤为重要。从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农耕文化的时代内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综合育人价值。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课程强基、实践固本、文化铸魂、评价赋能的实践为例,积极进行农业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并就“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时代农业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突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紧扣学科专业特色、夯实保障条件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教育大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坚持把握育人导向,坚持思想引领;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有机融入;注重适当适度,坚持实践体验;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劳动,坚持与时俱进等五大原则。依托课堂学习、日常生活劳动、专业特色劳动、社会实践劳动、公益志愿劳动等五大载体,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一代是整个社会中最朝气蓬勃的一代,乡村振兴需要新时代青年参与其中。高校是培养新时代青年重要阵地之一,在高校中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年立德、增智、强体,从而进一步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成效不显著等诸多难题。因此,需要从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格局等方面,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大量的编外用工保证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畅开展,成为高校和谐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力资源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高校编外用工所面临的困境与对其规范化管理的问题的剖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法律依据,就如何加强高校编外用工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期望能对编外用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促进高校稳定与和谐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涉农高校通过以劳育德,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对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在社会场域、学校场域、个体场域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华中农业大学通过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实践空间、借助文化符号等实践探索推动农耕文化有效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促进农耕文化与涉农高校劳动教育进一步完善融通。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观念出现偏差、课程设置匮乏、教育载体不足、教育成效不高的问题。以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主线,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4个方面进行统筹设计,以期为当前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