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协同发展水平,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辽宁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不断提升,二者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协调等级由低度协调发展为极度协调;评价指标中的城镇与农村人口之比的灰色关联度最高,且正向影响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及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两大战略协同发展,是顺应我国城镇化发展大势、保持乡村发展活力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遵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欠发达地区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河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法、障碍因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程度,并针对不同制约因素提出差异化对策,以促进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推进。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但仍受到生态环境、生活保障、服务设施、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乡村与城镇是不可分割的,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联紧密,因此,构建耦 合机制可行且必要。基于当前现状,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机制:基于当前 的现况:城镇化面临着缺乏土地和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这对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而乡村振兴则面临着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体制存在严重的壁垒以及资源的短缺和利用不合理,这 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乡村振兴不能够实现战略发展。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内在 逻辑的关联性,为解决战略进程中的问题、实现乡村和城镇的协同治理提供了条件。一方面,新 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其关键在于通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引导人 才、资源、技术等延伸至农村,补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推动乡村发展与全面振兴;另一方 面,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城市病”、环境问题等提供了重要 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始终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②黄河流域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度吉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分析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探究了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吉林省的城乡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乡村文化站机构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村民居委会数等乡村振兴指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互联网普及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新型城镇化指标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树立科学的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创新步伐、创新城乡发展模式,以推动吉林省的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共同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以湖北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的数据,首先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两者得分,最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趋势,且乡村振兴水平高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各地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及促进两者之间协调融合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延长农村产业链、完善城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城镇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共荣的重要保障。基于云南省2008—201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与Tobit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中等耦合水平,且变化幅度较小,耦合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实现了从高度失调到初步协调的跨越。驱动机制分析中,技术驱动、政府驱动、产业驱动对云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产生正向效应,消费与投资驱动则产生负向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坚持城乡协同发展原则,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为城乡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攻克各区域发展差异,是提供我国迈向基本共同富裕社会的重要课题。“十四五”规划指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同时舟山市政府也发布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文中提出要构建群岛共兴、城乡共富新格局,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文章基于舟山市各海岛乡村的发展差异,提出了共同富裕新思路,并给出了推进新阶段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颖 《乡村科技》2019,(14):35-37
县域城镇化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县域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作为乡村经济社会的集合体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承担起更多的发展使命。基于此,本文分析河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特征和乡村发展特征,提出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对策,最终使得县域城镇化向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整体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进入新时代以来,一些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越发凸显,城乡居民收入悬殊非常之大。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为例,旨在研究资源产业型城市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随着5G的到来加速了电子商务、农村电商、新媒体电商等全渠道电商的迅速发展。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加快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电商"将是推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建设与发展中电子商务将起着推动及提速的高效作用,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国家宏观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二者虽在概念、目标和要求方面不同,但在背景和本质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在把握、坚持发展和弘扬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推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共建,对提升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回顾并总结了我国农村建设政策的经验和路径,对比分析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内涵与模式,并对二者的协同机制进行剖析,最后依据上述分析与结论提出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同建共兴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只有做好乡村的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河北省现有职业农民的培训模式入手,分析了河北省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又首次提到了乡村振兴中的"逆城镇化"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探究了乡村振兴中逆城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逆城镇化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逆城镇化的具体举措,力求为新型逆城镇化提供建议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被拉大,农村人均收入和城市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大力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了更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应该更加密切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为此,有必要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作用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意义非凡。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钥匙。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急功近利思想、传统文化丢失、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内涵建设等现象。提出了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如,创新产城整合模式、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模式、创新健康生存理念等。  相似文献   

18.
村域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递进阶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法和演绎归纳法,研究传统村域城镇化的发展历史和演绎机制。结果表明,新型村域城镇化与传统村域城镇化有本质区别:指导思想应该从以经济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本,发展动力必须坚持以内生动力为主,发展模式变“被动”为“主动”;评价标准由城镇化水平上升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人口土地数量指标转变为基础设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质的指标。提出新型村域城镇化应该是“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农村全域化的规划建设理念、农民市民化的生活质量”的新的“主动”城镇化,而非传统“被动”的城镇化,创新村域城镇化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繁荣的重要路径和应用支撑。通过建立城镇化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资源环境水平等三方面的系统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都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促进了以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城镇的吸纳能力、综合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城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的程度更深、融合更紧。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被认为是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民族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差异,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制约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村寨镇化"是基于特色村寨、城镇化、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问题,将三者置于同一系统中,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模式。以乡村旅游为"村寨镇化"的突破口,试图论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三者间的联系,为民族地区探索一条因地制宜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