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室内转接试验,发现月季长管蚜能在马铃薯苗上存活并迅速扩大种群,表明马铃薯是该种蚜虫的潜在寄主。本文测定了几种杀虫剂对月季长管蚜无翅成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和吡蚜酮对月季长管蚜毒力高,可作为首选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2.
室内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F0代成蚜的干扰作用,同时通过组建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胁迫下桃蚜F1代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生命表参数、种群趋势指数(I)以及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系统分析了吡虫啉对桃蚜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室内种群F0代成蚜的胁迫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繁殖力与缩短成蚜寿命;对F1代的胁迫效应表现为降低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延长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以及压低种群趋势指数。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胁迫下对桃蚜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小于1。研究结果说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具有持续控制作用,不存在刺激桃蚜增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剂量吡虫啉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吡虫啉处理麦长管蚜后,诱导麦长管蚜酯酶活力增强,蛋白质含量增加.其中,LC25和LC75剂量处理组酯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75和1.72倍,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6和1.41倍;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吡虫啉处理未对麦长管蚜酯酶的米氏常数值产生明显影响,但不同处理组的最大反应速度值均极显著升高.表明不同剂量吡虫啉处理麦长管蚜后,并未改变酯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但均极显著增强了处理组麦长管蚜酯酶的最大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月季长管蚜为供试昆虫,通过阿维·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啶虫脒3种杀虫剂不同浓度的毒力研究,选择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试验显示,3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so分别为7.232 mg·L-1、4.123 mg'L-1及1.187 mg'L-1.结果表明:啶虫脒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最好;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一般;阿维·吡虫啉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低.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麦蚜有效剂量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剂量的吡虫啉防治麦蚜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吡虫啉防治以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为优势种群的复合麦蚜种群 ,其经济有效的用药剂量是 1 5~ 30 ga.i./hm2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与残余活蚜数、防治时期和防治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6.
5%抗蚜威醇溶液对几种蚜虫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生测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抗蚜威醇溶液对菜缢管蚜,桃蚜,麦长管蚜和绣线菊蚜表现出明显毒杀作用,且具有明显的选择毒性,对麦长管蚜毒力最高,对绣线菊蚜毒力最低,LC50值分别为4.5715mg/L和73.7549mg/L;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禾谷缢管蚜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禾谷缢管蚜后,其当代和子代禾谷缢管蚜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时间、周限增长率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吡虫啉较低亚致死浓度对禾谷缢管蚜试验种群无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用3种新型农药和2种大田常用农药对小麦长管蚜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型农药25%快杀灵乳油2000倍液、20%杀灭灵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750倍液在第7d防效均达到99%以上,优于对照农药。室内毒力测定吡虫啉LC50值最低,其次为溴氰菊酯、快杀灵、杀灭灵,麦长管蚜对氧化乐果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苹果黄蚜的抗药性快速测定方法,以玻璃管为载体,采用药膜法对苹果黄蚜常用药剂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了抗性诊断剂量的研究.以2种药剂对苹果黄蚜敏感品系的毒力为基础,同时设置了多个备选剂量,通过室内毒力和防治试验进行准确性测定,并采用不同田间种群进行了验证,旨在为苹果黄蚜抗药性的快速评估和科学选药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2种药剂LC90、LC99、2×LC90、4×LC904个备选剂量对苹果黄蚜的校正死亡率与理论死亡率均差异较小;室内防治试验的结果是吡虫啉4个剂量、高效氯氟氰菊酯4×LC90剂量2~3 d防治效果分别达89.2%~ 100%和90.9%~93.9%;以苹果黄蚜敏感品系相应LC90和4×LC90值分别作为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诊断剂量,测得山西运城、山西晋中、陕西咸阳和山东栖霞田间种群死亡率分别为58.2% ~ 89.5%和8.34% ~ 58.73%,获得的死亡率趋势与用浸叶法测定抗性结果趋势一致.以玻璃管药膜法获得的两诊断剂量可以快速评估苹果黄蚜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在小样本试验基础上,进行了甲维盐与阿维菌素对麦长管蚜野生种群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DPS芬尼分析模块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20 min左右2种药剂致死效应差异最大,甲维盐对阿维菌素10 min到60 min 6个时间段的LD50致死剂量比率测定值依次为464.923、146.150 3、143 296.7、53 371.90、58.094与6.240 04。阿维菌素类微生物源杀虫剂药效高且环境兼容性好,在蚜虫无公害治理方面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22℃条件下,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研究了济麦22上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并比较了有翅型和无翅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结果发现,济麦22上麦长管蚜的寿命为23.0±1.0d,繁殖力为24.6±1.1头/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0)和平均世代周期(T)分别为0.22±0.01 d-1、1.25±0.01 d-1、20.28±1.38头、13.48±0.19 d。济麦22上有翅型麦长管蚜若蚜历期、产蚜前期显著长于无翅型,但成蚜期、产蚜历期和繁殖力却显著低于无翅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减小幅度比红色型大。【结论】农药胁迫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对其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绿色型麦长管蚜比红色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减小幅度比红色型大。【结论】农药胁迫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对其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绿色型麦长管蚜比红色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MHO)、6-甲基-5-庚烯-2-醇(MHOH)、水杨酸甲酯(MeSA)和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对有翅型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化合物按各自对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的质量浓度等体积混合,分析或比较不同混合物对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最后,比较MHOH、EβF及二者混合物对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MHO、MHOH、MeSA与EβF分别在100,1,1,10ng/μL时对有翅型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两两混合或三者混合后,对该蚜虫在处理臂与对照臂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影响,丧失了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MHOH或MeSA与EβF混合后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丧失,MHO与EβF的混合物对麦长管蚜仍然有强烈的驱避作用。翅型分化试验结果表明,EβF处理的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明显增加;MHOH与EβF混合后,不能引起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增加。【结论】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的不同组分对麦长管蚜的行为反应影响存在差异,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几种药剂对2种麦蚜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几种不同毒杀机理的药剂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微乳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0%三氯杀螨醇乳油对2种麦蚜均表现出较好的毒杀效果,其中禾谷缢管蚜对这些药剂的敏感性大于麦长管蚜。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0%三氯杀螨醇乳油对麦蚜有较好的田间防效;3%啶虫脒微乳剂的初效尚可,但持效期短,麦蚜大发生时不宜使用该剂型;对照药剂40%氧乐果乳油的田间防效较差,麦蚜已对其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江苏地区麦蚜对吡虫啉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江苏省赣榆县(苏北)、姜堰市(苏中)、武进市(苏南)三地区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水平,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有所降低,但仍处于敏感阶段;同时明确了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高于麦长管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豌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菌株KM0107的产孢量最高,培养30 min时产孢量为99.60±4.04孢子。该菌株对桃蚜、萝卜蚜、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和玉米蚜均具有一定的毒力,在高剂量82.42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萝卜蚜、桃蚜和玉米蚜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2.75±3.54)%、(73.33±4.32)%、(93.75±4.53)%、(98.21±5.46)%、(92.00±5.63)%;致死中分别为(2.3±0.42)、(3.2±0.35)、(2.7±0.35)、(2.6±0.32)、(3.5±0.25)d;接种处理后第7 d致死中量分别为1.61、1.72、1.63、1.53、1.59孢子/mm2。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菊小长管蚜有效药剂,选择低毒杀虫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6%苦参碱水剂、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并将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进行复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依据毒力测定的结果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和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较高,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266、0.347 mg/L,而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较低;通过交互测定法筛选得出氯虫苯甲酰胺与吡虫啉复配后有效成分质量比为44.07∶1时,毒效比率为1.70,增效作用最大。盆栽防治试验,吡虫啉及复配的防治效果更高且持效期长,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浓度分别为9 mg/L,药后7 d的防治效果最高,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6.95%和94.26%,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降到81.38%...  相似文献   

19.
冀东地区小麦长管蚜及其寄生蜂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3月25日至6月10日对秦皇岛地区麦长管蚜及其寄生蜂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探讨麦长管蚜种群的发生规律及其寄生蜂的种类和数量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4月1日(此期为小麦返青期)麦长管蚜开始发生,此时百株有翅麦长管蚜的数量达到49.5头,百株无翅麦长管蚜的数量达到125.0头;而后急剧上升,在5月13日(此期为小麦抽穗期)麦长管蚜达到最高峰,此时百株麦长管蚜的数量为1 172.5头,发生程度为二级;而后百株蚜量急剧下降,至6月3日(此期为小麦乳熟末期),百株麦长管蚜的数量降到了0.0头。通过鉴定,麦长管蚜的初寄生蜂主要有2种,均属于蚜茧蜂属;重寄生蜂有2种分别为金小蜂属1种、宽缘金小蜂属1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六种杀虫剂对四种蚜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以2.5%功夫乳油对麦长管蚜的毒力,5%来福灵对苹果黄蚜的毒力,2.5%敌杀死对枸杞蚜虫、刺槐蚜的力为最高;四种蚜虫中以枸杞蚜虫对四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苹果黄蚜对氧化乐果的敏感性,刺槐蚜对敌敌畏的敏感性为最低,根据试验结果指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