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褐飞虱(M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上海郊区尤以8月底9月初(单季晚稻孕穗至抽穗期)发生的四代若虫数量最多、危害最重,是水稻全生育期的主要危害代,也是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05年,本地因受害虫迁入数量、气候条件、作物生育期及防治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褐飞虱特大发生,数量之多、危害时间之长、防治之难,为20年来所少见。为认真总结褐飞虱发生及防治技术上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防治水平,本文就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的特点与原因、存在问题及其防治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持续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只危害水稻,不危害其他作物,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危害,虫量大时造成植株枯死倒伏;成虫产卵时刺伤植株茎叶,造成大量伤口后加速植株倒瘫。褐飞虱还能传播水稻草状丛矮病毒和齿叶矮缩病毒,引发病毒病,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褐飞虱发生和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危害水稻.江苏省洪泽农场发生有3种:褐飞虱、伪褐飞虱、拟褐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在灯下和游草上可见,但不危害水稻.2005年夏季不热,秋季不冷,多阴雨天气,导致褐飞虱暴发.  相似文献   

4.
2005年我县水稻种植面积1.64万公顷,后期褐飞虱大发生,大发生面积1.01万公顷,造成我县水稻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及东南亚许多水稻生产国的主要害虫。我国每年因此虫危害造成的直接稻谷损失为10~15亿kg,2005年四代褐飞虱在上海大暴发,经全力防治仍有大量枯死面积出现,许多未出现枯死点的田块,也因其危害造成暗伤而减产。为有效、及时地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多方面研究。本文就水稻褐飞虱抗药性发展的概况、抗药性机理及其抗药性治理并结合南汇地区的实际监测情况简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在水稻穗期暴发成灾。一般危害损失达10%-20%,严重危害时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提出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水稻褐飞虱在靖江市大发生频率明显增高,为更好地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总结了水稻褐飞虱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主要虫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技术 褐飞虱 噻嗪酮。推荐使用剂量:112.5-18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褐飞虱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相似文献   

9.
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稻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主要病虫害介绍——稻飞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第1期第20页)稻飞虱,同翅目飞虱科。常见种类有白背飞虱(见第21页图1)、褐飞虱(见第21页图2)和灰飞虱,危害水稻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生,多认为是专食性害虫。白背飞虱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形态特征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  相似文献   

11.
稻飞虱又名稻浮尘子,在南方稻区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东北较为常见的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除危害水稻外,灰飞虱尚可危害麦类及稗、看麦娘、蟋蟀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白背飞虱尚可危害稗草、看麦娘、早熟禾等杂草。  相似文献   

12.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利用寄主抗性培育抗褐飞虱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鉴定褐飞虱水稻材料以来,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为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共鉴定了19个褐飞虱主效抗性基因,其中大部分已经定位。针对目前水稻抗褐飞虱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结合稻褐飞虱生物型、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及生态适应性等考虑,不断提高已鉴定抗源及基因的利用率,注意防止或延缓新的褐飞虱生物型的产生,以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13.
在水稻生长后期,第四代褐飞虱严重威胁水稻正常生长,其来势猛,扩散范围广,危害面积大,若忽视水稻第四代褐飞虱防治,易造成水稻大面积枯黄与枯死,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提高与农民增收。因此,防治好水稻第四代褐飞虱对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农村有十分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稻灰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甘蔗、粟等农作物。传播水稻褐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发生较多。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我国东北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褐飞虱是江苏省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1998年以来大部分地区发生一直偏轻,但2005年9~10月在江苏省苏南、沿江等地暴发,发生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经过大力防治,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因防治不及时,出现零星“冒穿”,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分析褐飞虱后期暴发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对褐飞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褐飞虱是我县晚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晚稻褐飞虱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县水稻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为了了解几种不同药剂对晚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我们在泰和县澄江镇上田村的晚稻田中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及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试验作物:晚稻品种为五优华占。1.2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试验田常年种植水稻、肥力中等,周边种植作物都为水稻,  相似文献   

17.
褐飞虱是一种危害水稻的飞虱类害虫,其成、幼虫主要集中在稻株下部取食危害,吸食汁液,导致稻谷千粒重减轻秕谷数增加。2005年是近年来褐飞虱在本地区发生最严重的一年,属于特大发生年份。为了测定直播水稻遭受褐飞虱危害后的损失情况,针对不同冒穿时间以及距冒穿点远近的不同位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腹部脂肪体内普遍存在类酵母共生菌,该类共生菌在虫体的生理代谢和营养利用等方面意义重大。研究采用冷冻切片技术结合显微摄像系统观察法测定了褐飞虱与水稻互作过程中虫体内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并通过“血球记数法”测定了虫体内该类共生菌的含量。与取食感虫品种水稻TNI的褐飞虱相比,取食抗性水稻品种IR26(Bph1)和IR36(bph2)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长度分别降低23.2%。24.4%和18.0%-32.7%,宽度分别降低24.4%-28.8%和8.6%-30.6%。取食抗性水稻品种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都显著下降。其中,连续取食IR26二代后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显著降低,第三代后虫体内共生菌数量又有所回升。说明抗性水稻品种与褐飞虱互作会导致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发育变小、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飞虱俗称蠓虫,在田间常与稻叶蝉混合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近几年来全国稻飞虱危害时有发生,少数地区达到大发生程度。近两年上海市稻飞虱发生也较重,对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影响。2005年“麦莎”和“卡努”台风过后,上海市稻田遭受自[987年以来最严重的稻飞虱虫灾,市政府和全市科技人员展开了一场“虫口夺粮”大战,基本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确保了粮食安全。2006年8月29日后,受气流影响,大量稻飞虱迁飞至我市.上海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褐飞虱迁入峰,使田间亩虫量、卵量迅速上升。每年此时我市水稻正值扬花灌浆期。具有稻飞虱所需的最适食料,大量迁入的稻飞虱如不有效控制.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稻飞虱主要分为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水稻茎秆汁液危害水稻,造成"穿顶"、"枯秆"。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迁飞性、间隙性大发生的特点。白背飞虱主要危害早中稻,褐飞虱主要危害中晚稻,灰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秧田,以华东的江苏、上海、浙江北部、安徽等危害最重。稻飞虱成虫具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型形态,短翅型成虫产卵多、易爆发。当田间稻株生长旺盛、营养条件好,有利于形成短翅型成虫;反之,当植株衰老、营养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