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7):39-4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品质属性甄别中的应用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不同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标准法),对茶叶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从而判定类别。结果表明,基于提取的茶叶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的甄别效果优于标准法,可以直观地将59个来自不同产地、品种和加工工艺的茶叶样品进行准确的分类判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不同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标准法),对茶叶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从而判定类别。结果表明,基于提取的茶叶近红外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作为我国主要饮品的一种,将养生功能、保健功能集于一体,还可以有预防癌症的功效。从茶叶功能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茶叶化学成分的认识。由于茶叶的产地不同,生长的环境要素不同,所以不同种类茶叶的化学成分也略有差异。为了进一步了解茶叶的功能性,需要从茶叶的化学成分入手,深入研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另外,还需要从宏观角度对茶叶成分的化学应用效果进行讨论。基于此,以都匀毛尖茶叶为例,研究都匀毛尖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程启坤等人确立了红茶品质化学鉴评等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测定茶汤中的有机成分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而有关茶叶无机成分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目前研究得颇少。1980—1983年竹尾忠一曾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材料,在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叶除了有较好的饮用口感以及较为悠久的饮用历史之外,茶叶当中的活性成分和化学药理作用也能够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正因为如此,茶叶的饮用文化在我国才能够经久不衰的传承下来。下文将对茶叶的活性成分的化学以及药理作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建立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的必要性;结合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其在茶叶品质鉴定与调控上的应用,以期获取茶叶品质的综合信息——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现茶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茶籽饼粕中黄酮苷的HPLC分析、制备与MS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HPLC分析茶籽饼粕中的黄酮苷,以制备型HPLC对其中的主要黄酮苷进行分离,再以HPLC/MS分析主要黄酮苷的分子量,在此基础上,确认茶籽饼粕中2种黄酮苷的化学结构。该种分析型HPLC、制备型HPLC、LC/MS联用的系统方法,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分离鉴定茶籽饼粕中的黄酮苷,也可为茶叶中其他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图像扫描技术,结合成对偏爱检验法、茶叶感官审评法以及茶叶理化成分检测,探索了六安瓜片的起霜条件、霜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并通过纸片代替茶叶,收集瓜片起霜过程中的“霜”,探索了瓜片霜的化学本质。试验结果表明,拉老火起霜过程中的摩擦因子是起霜的关键;拉老火工艺不仅改善了瓜片的外形,同时对其香气和滋味也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成对偏爱试验结果亦表明,评价员更偏爱拉老火起霜的瓜片。经LC-MS和GC-MS初步鉴定,“霜”的化学物质非常复杂,主要由咖啡碱、儿茶素类、黄酮苷类以及萜烯类等多种非挥发性物质和多种挥发性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图像扫描技术,结合成对偏爱检验法、茶叶感官审评法以及茶叶理化成分检测,探索了六安瓜片的起霜条件、霜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并通过纸片代替茶叶,收集瓜片起霜过程中的"霜",探索了瓜片霜的化学本质。试验结果表明,拉老火起霜过程中的摩擦因子是起霜的关键;拉老火工艺不仅改善了瓜片的外形,同时对其香气和滋味也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成对偏爱试验结果亦表明,评价员更偏爱拉老火起霜的瓜片。经LC-MS和GC-MS初步鉴定,"霜"的化学物质非常复杂,主要由咖啡碱、儿茶素类、黄酮苷类以及萜烯类等多种非挥发性物质和多种挥发性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0.
二、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我国茶叶工作者很早就注意到茶叶品质与茶叶生化成分的关系,并开展了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除了进行各茶类品质影响成分的大量常规分析和品质因子探讨外,研究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1.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用理化审评替代感官审评是国内外茶叶工作者多年的宿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茶叶的许多化学研究均与红茶多酚类成分的鉴定有关。在许多情况下,离体模拟方法的研究,都是用成对的简单儿茶素来合成这些化合物,并从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但尚未有人用模拟的方法来探讨有益于红茶品质的一些特殊化学成分的最佳反应条件。 布雷德菲尔德(Bradfield)和彭尼(Pen-ney)首先证实了茶黄素在决定茶叶品质方面的重要性。最近,希尔顿(Hilton)和埃利斯(Ellis)得出茶黄素含量与茶叶拍卖市场茶价呈现高度正相关。因此,有关形成最高含量茶黄素的发酵条件的知识,对茶叶制造业具有很明显的用处,但用浸渍了的整个茶叶嫩梢  相似文献   

12.
国宾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段宏瑾 《中国茶叶》1995,17(4):26-27
挥发油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香料、化妆品、烟草等工业中.许多挥发油显示出疗效作用,如镇咳、平喘、抗菌、提神、催眠、祛风镇痛等,有些挥发油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茶叶的香气成分(挥发油)对茶叶品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茶叶挥发油化学组成很复杂,分离鉴定均十分困难.近年来,随着高分辨气相色谱(HRGC)、气/质联用(GC—MS)等分析方法在挥发油分析中的推广、应用,才使挥发油分析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多种不同产地的红茶、绿茶、花茶、黑茶的香气成分已有过较详细的研究,产  相似文献   

13.
引言茶叶香气是微量成分,且组成相当复杂。但是随着诸如GC、GC/MS之类微量分析技术的进步,风味化学有了相当的发展。截至1983年为至,茶叶中共发现和已经鉴定过的香气成分共计352种,其中鲜叶中存在59种,绿茶中132种,红茶中293种。但是我国在茶叶香气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茶叶香气的研究,几十年来都是以红茶与包种茶的香气特征、形成转化机理为重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儿茶素的高效薄层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的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含量的70%以上,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保健作用,如抗癌、抗辐射、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防衰老等,也是茶叶中研究最深入的活性物质之一.儿茶素分离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硅胶薄层色谱法,而采用聚酰胺薄层分离法分离茶叶中儿茶素的报道不多,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的化学品质是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冲泡条件对茶叶化学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等的浸出效应,上述成分大多反映茶叶的滋味,而有关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目前还很少见报道。本试验模拟日常饮茶方式,用气相色谱法着重探讨冲泡次数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传统茶叶种植中一些化肥、农药的残留和污染问题,成为了制约茶叶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使用传统的化学、生物方法对茶叶进行种植和管理外,物理工程技术也被用在了茶叶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本文阐述了茶叶的种植演变的历程,重点介绍了茶叶种植技术变革历程,分析了物理工程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对其技术原理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总结,为茶叶绿色无公害种植,寻找到新的方法,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EP机是应用电子技术产生高能量的“磁力─α波”,激化茶叶中的各种成分的分子活性,促使茶叶内的各种成分的活性分子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改变和稳定茶叶中有机成分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通过调节“磁力─α波”的能量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使共振作用下的化学效应得到有效控制,达到改善茶叶的色、香、味的品质,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微生物的含量,提高茶叶的抗氧化能力,延长茶叶的保质期。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取安溪鸿辉茶厂收购的毛茶、福建省安溪茶厂收购的毛茶和成品茶、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成品茶、安溪县天…  相似文献   

18.
邵元海  周静峰  徐德良  陈义 《茶叶》2010,36(2):93-95
本文利用标准方法对无锡毫茶和毫毛中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检测,探讨无锡毫茶白毫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白毫中的内含成分与茶叶中基本一致,除粗纤维外其它成分均低于茶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市场上茶叶产品较为混乱,对目前在茶叶品种与产地鉴别以及质量监控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化学指纹图技术做一综述,介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近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的指纹图谱在茶叶识别中的作用,并对指纹图谱的解析方法做了简要介绍,总结了化学指纹图谱在茶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卫艺炜  陈凌芝  张磊  丁岚  郭桂义 《茶叶》2023,(4):223-227
近年来河南茶产业发展迅速,对茶叶的种植与加工、茶文化传播与经济贸易等相关研究越发深入,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76-2021年这45年间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河南省茶叶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年代分布、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词频和文献扩散传播情况的统计,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分析,得出河南茶叶的热点和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