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感元素是茶馆设计的灵魂,是现代茶馆设计不可或缺的元素。现代茶馆艺术设计中情感元素的表现力主要通过茶馆的空间外形感官、茶馆的空间行为感官和茶馆的空间意境感官等三个层次来表现。本文对茶馆设计中情感元素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现代茶馆设计中渗透情感元素的具体策略,即增强私密性和开放性的协调设计,争取创造一个具有隐秘性的情感表达空间;加强茶馆空间情感氛围的营造,增强消费者体验空间;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相互契合,突出传统中国风和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茶馆是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茶馆的室内设计之中,可以充分融入传统装饰元素,营造出古色古香的艺术氛围和环境,并通过灯光、材质装饰、空间形态、情感元素等要素使茶馆呈现出情景交融的独特韵味,给人寻味、体验到茶馆室内设计中不可名状的艺术魅力,这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源于艺术心理学的"情感体验"式茶馆空间设计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现代艺术设计中情感元素的表现力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本能的情感元素表现力层面,主要关涉到茶馆的空间外形感官;二是行为层次的情感元素表现力,主要关涉到茶馆的空间行为感官;三是审美层次的情感元素表现力,主要关涉到茶馆的空间意境感官。将情感化元素应用于茶馆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人性化设计原则、互动性原则、主题性原则。情感元素应用于茶馆室间设计的基本路径可以从器物层面上全面调动消费者的茶文化感官体验、行为层面上设法诱发消费者的互动、审美层面上在审美细节中向消费者传递茶馆文化品牌等三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馆是茶文化的环境载体,与茶密不可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不管是茶馆的功能,还是设计风格都应依循展现茶文化的内蕴,运用大量茶文化元素提升茶馆的艺术品位,都是现代茶馆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对中国茶馆文化、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馆环境设计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茶馆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内容展示的重要平台,具体赏析茶馆建筑内的中国画艺术,其不仅提升了茶馆的具体品味,同时,也实现了茶文化与传统中国画艺术之间的有效融入,进而满足了整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传承体系。本文拟从茶馆建筑的功能特点认知入手,系统化分析茶馆建筑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内涵,通过探究茶馆内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及价值,从而探究茶馆建筑内中国画艺术选择的相应诉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茶文化具有相通性和共融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茶之"雅"、茶之"德"、茶之"艺"的巧妙结合,反映了传统文化元素在茶馆茶艺空间中巧妙呈现的可行性,本文利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的吉祥图案、各类剪纸、琴棋书画、家具等元素,实现了与茶馆茶艺空间的融合设计,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汪训 《福建茶叶》2017,(11):78-79
中国是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代表着悠久的茶艺历史。中国自古以来的茶馆也承载着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价值。在茶文化依旧受欢迎的今天,茶文化与现代化茶馆空间艺术设计密切融合在一起。茶馆商业空间艺术已是衔接茶道文化的重要支架和载体。展示设计茶馆商业空间艺术是对茶道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茶文化与空间设计艺术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可以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古典气息。基于此,对茶馆商业空间的艺术设计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是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茶馆在茶文化传播和弘扬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传统装饰元素在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多样,不仅有利于增强茶馆室内设计的效果,还能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环境特征.装饰元素在茶馆室内设计中对材质的影响很大,较好的装饰元素可以提升茶馆室内设计中材质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都市的商务茶馆具有特定的消费者人群和特定的功能,其对环境设计也有着独特的要求。本文探讨了茶文化视觉元素在商务茶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从"四艺"和琴棋书画两个大方面提炼了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具体载体,重点研究了商务茶馆环境设计中时阐纬度的处理和视觉元素的控制,认为对时间纬度的处理和把握是商务茶馆环境设计中茶文化视觉元素应用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茶馆是我国茶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也是现代人时尚消费的重要选择。本文从美术的平面空间元素,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点缀和设计,材料与美术元素的有机结合,光、影、中国元素的组合与联想,利用美术元素实现布景引致意境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我国美术元素在现代茶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现代茶馆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欣赏也不断提高,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馆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反映茶文化的内涵,因此应该积极加强茶馆设计。通常来说,情感元素在茶馆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角度来说,茶馆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有许多讲究,主要是由于茶馆要能够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本文主要通过对情感元素在茶馆设计中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促进茶馆设计,促进茶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茶在中国人心中代表着一种传统的古典文化,一种高贵的气质。中国的茶馆数量居世界第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的茶馆并不是简单的只是经营茶水,而是成为人们休闲或是谈论业务的多功能去处。因此越来越多的茶文化元素被应用在茶馆的平面设计中,使顾客身心都能收到茶文化的熏陶。本文描述了茶文化的起源以及茶文化元素在茶馆中的应用等,以吸引更多的设计师运用更多的中国文化底蕴元素在茶楼设计中,从而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兴莲 《福建茶叶》2016,(6):119-120
茶文化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茶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茶馆空间的设计可以体现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在茶馆空间设计过程中合理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能够与茶文化相辅相融,切合大众审美观念,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韵味,又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周军 《福建茶叶》2016,(7):87-88
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作为其衍生产品——茶馆的发展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在现代社会中承载着传承和传播茶文化的重任。本文以茶馆的环境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在概述茶馆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单一化经营的传统茶馆在现代的困境;进而论述现代综合性茶馆当代发展缘由;最后,重点分析在现代综合性茶馆多元化经营模式的要求下,在环境设计方面比传统茶馆更加庄重典雅,精致优美,而且功能上也有了新的空间分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最早发现茶叶并开创了"饮茶之风"。中国传统茶文化植根于优秀的华夏文明中,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宗教思想精华,汇聚各类艺术元素,凝聚了大量的智慧。茶馆是老百姓买茶喝茶的重要场地,茶馆的环境设计与饮茶者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更好的对茶馆环境进行美化装饰成为很多设计师攻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下的茶馆环境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庞大的市场需求量为茶馆设计、经营服务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茶馆作为专门饮茶的功能场所,其在人们饮茶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完善茶馆设计思路更为必要。本文拟从茶馆的功能定位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具体内涵,通过融入当前茶馆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究茶文化视觉元素在茶馆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佳 《福建茶叶》2016,(6):116-117
饮茶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一种习惯,更代表着一种修养和境界。茶馆与茶摊有着显著区别,前者比后者更讲究意境。因此,光顾茶馆的人并非全为饮茶,其中有不少都是为了享受茶馆的优雅环境。所以,在现代茶馆的环境设计中,除了要讲究实用功能,做好基础设计之外,还要为顾客考虑,营造雅致的环境。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应用了大量的茶文化元素,此种设计方式有助于提升茶馆的艺术品位,但其中有些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本文对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的多样性看,文化内涵的全面性和视觉元素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当前我们应用茶文化时极为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茶文化视觉元素的价值内涵理解出发,通过探究当前茶馆环境设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具体分析茶馆环境设计中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茶馆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和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为此,要重视茶馆环境的设计与应用,要注入茶文化的视觉元素,使人们在茶馆环境之中,可以感受和领略到风采纷呈的茶文化内容,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馆的完美融合,在视觉和功能上满足茶文化传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茶在中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承载了丰厚的中华文化。茶,是中国茶馆艺术的载体,是中国茶馆文化中的主角。茶和中国茶馆两者是无法分离的。在当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在审美、饮食习惯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如何将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人的审美相结合,并在茶馆中体现出来,是现代的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市场调查,整合总结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审美特征,结合中国茶的特点,在茶馆设计时,融入现代元素,才能实现创新设计茶馆,发扬中国茶文化以及茶馆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