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产品的创新需要合理地运用科技产物,人机交互原理作为时代的科技产物,将其应用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茶具设计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将茶具优化得更加人性化和具有亲和力,让人们能够有效与茶具进行沟通,更能够使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满足,更加安全舒适地使用茶具。  相似文献   

2.
郑红霞 《福建茶叶》2016,(11):54-55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茶叶爱好者十分之多,对茶叶的需求量较大。茶叶的销售始终以门店经营的方式进行,经营成本较高,对茶叶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网络普及后,网络消费者十分之多,物流业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较多便利。茶叶销售要紧随时代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达到突破时空限制、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雷先龙 《福建茶叶》2016,(8):266-267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值得被我们学习、传承。正确认知茶文化内涵,并有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全面、完善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通过对茶文化进行分析,在坚持茶文化教育导向背景下,将其全面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并探索相应的教学思路意义重大。本文拟从茶文化教育为导向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学的不足与问题切入,结合茶文化的内涵和茶文化教育的价值,从而分析在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背景下,设计与实践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使人们在关注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同时,对于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叶作为可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产品之一,人们在购买茶叶产品时更为注重其当前的视觉传达效果,其不仅可以对产品的形象产生影响,同时也将提高产品的销售水平,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茶叶产品的国际产业竞争力提升带来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针对此茶叶产品包装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用途径,以此来为我国茶叶产品的包装优化提供有效的理论性支持,并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聂宏伟 《福建茶叶》2016,(6):181-182
本文介绍了包装设计图形语言的类型,提出图形语言应用于茶叶包装设计的原则为:要通俗易懂;注意图形语言的多层化设计;根据能反映产品内涵的要素提炼出最贴切的图形创造。  相似文献   

6.
阎飞 《福建茶叶》2016,(8):150-151
水墨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代包装设计的灵感源泉。本文首先探讨了茶叶与水墨画的历史渊源,分析了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对水墨元素的应用形式,而后对水墨元素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蓝鑫 《福建茶叶》2016,(5):192-193
茶叶的发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而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茶叶作为商品销售的茶叶包装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进步。我们在购物时,经常会在商场的茶叶货架上看到多种多样的茶叶,分别使用了各有特色的包装,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体会,便会发现真正符合茶叶品种特色的优秀包装数量非常少。所以,设计者通过有效的探索,积极利用现有的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文化元素,设计出适应市场发展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高质量包装,为茶企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程洁  张喆 《福建茶叶》2016,(5):199-200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包装设计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茶叶包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各方面说明得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茶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罗进 《福建茶叶》2016,(6):178-179
本文介绍了茶叶包装设计须遵循的根本性原则,分析了商品化与人性化设计灵感的分层,提出具体的设计体现如下:有内涵;有时代性;有美感;通俗。  相似文献   

10.
申素熙  梁月荣 《茶叶科学》2011,31(6):552-560
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国和日本茶叶产业政策导向,并据此对韩国茶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研究认为,中国和日本茶叶产业政策引导的共同特点是:以高档茶为目标进行产品结构优化;通过互助组织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构建茶产业区域集中化和产品质量个性化,增强区域竞争力;引导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但两国也存在差异:中国注重提高名优茶的...  相似文献   

11.
宗雯 《福建茶叶》2016,(3):219-220
中国人素爱饮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茶业也不断地与时俱进,茶叶生产出来之后,对它的纹样包装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茶叶要想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要有好的质量,也要有好看的包装,而好看的包装又离不开好的装饰图案设计,对茶叶的营销、宣传与推广做出很好的贡献。茶叶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的产品已经流通全球,很多外国人也喜欢喝中国的茶,这对茶叶的向外国市场的进军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茶叶是中国的,在设计方面要注重对中国茶文化的展现,因此其包装设计上的传统纹样的创新应用无疑对中国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在包装中对传统纹样的创新和设计有助于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产品推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孙国良 《茶叶》2001,27(3):45-45
近年来,茶叶包装设计已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名优茶的包装设计,更是百花齐放,琳琅满目.过去那种“上等茶叶,下等包装”的现象,在市场上已基本上绝迹了.但是,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没有充分发挥摄影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色彩要求不断提升,加上设计工作水准不断提高,现阶段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只有融入全新科技水平和更优的色彩搭配,才能塑造良好的茶叶包装提供重要基础。美学是一种理论,同时还是从人们感受、直觉角度出发的理论体系,而这也是对整个设计工作开展产生直接影响和具体指导的理论,因此如果能够将美学理论有效应用到整个茶叶包装设计中,必然为整个茶叶包装设计水平有效提升产生重要帮助。本文拟从茶叶包装设计开展的意义和价值入手,结合当前茶叶包装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讨在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中的美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4.
情感化交互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珍 《福建茶叶》2016,(12):130-131
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理念和产品包装设计的不断发展,情感化交互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实践充分表明,依照情感化交互设计思路,利用视觉、外观结构、包装材料等综合设计元素的产品包装,可以有效营造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时从产品包装中获得的多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有效促进产品的销售,对消费者的产品审美意识、思想文化理念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茶叶产品包装设计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情感化交互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对相关的茶叶产品企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傅小芳 《福建茶叶》2016,(8):168-169
设计在包装工艺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茶叶作为一个易湿易变质的特殊产品更需要在包装设计中单独考虑。本文就茶叶包装工艺中的不同设计进行分析表述,目的是探究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此外,笔者还对茶叶包装工艺的设计趋势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研发新颖的茶叶包装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瑞 《福建茶叶》2016,(5):186-187
诗画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将其运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思想内涵,而且能够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营造一种诗画相融的境界,既延续了茶叶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和多元性,也有效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节约人们时间成本的同时,也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地的商品。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多,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很多茶叶企业也开始发展网络渠道的销售,以提高茶叶销售额。本课题通过对茶叶销售系统进行设计,帮助茶叶行业促进销售渠道的扩展,提高茶叶销售额。  相似文献   

18.
胡巍萍 《福建茶叶》2016,(9):135-136
从古至今,茶叶的包装设计必不可少。所谓一流的产品,离不开一流的包装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好的茶叶包装设计不但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可以提高茶叶的档次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越来越被推崇和提倡,迅速蔓延席卷了整个设计界。风景园林设计作为紧密联系人和自然空间的环境设计,更加推崇生态性。而,有着悠久历史的茶叶,更能集中体现茶文化中的生态价值和理念。本文由茶叶生态学原理为出发点,对其在现代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茶叶生态原理的研究,引发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思考,进而起到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发展。本文拟从茶叶生态学原理的定义和内涵入手,结合分析特征与价值,从而探究其对当前风景园林设计的具体启发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素美作为我国传统审美追求,其中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自然本色的审美风格,而且蕴藏着民族风格、人格理想、文人气质,其与茶文化内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随着当代社会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改变,朴素美茶叶包装设计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重点从茶叶包装的材质、色彩、图案等方面分析茶叶包装设计中呈现出朴素美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