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之中,多有描述,其中涉及丰富的中国茶俗、茶道、茶饮食文化等内容,展现出生动活泼、变幻多姿的"茶事"情节,这些"茶事"分析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较大地丰富和升华了古典文学作品的主题,塑造出血肉丰富的人物形象,拓宽了古典文学《红楼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武立功  张武 《福建茶叶》2016,(2):207-208
本文通过陈洪绶多幅茶画作品的分析和研究,目的是想阐释明清交替时代文人墨客为什么偏爱茶的缘由,通过实例来关照前人崇高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禅茶一味"或"茶禅一味",或认为两者等同。其实不然。"禅茶"和"茶禅"虽然仅一字之差,细细品味是有差别的,前者主要指佛门茶事;后者不仅是佛门茶事,更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茶事典故,早已为道家和儒家所认同,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形成于我国清代时期的经典著作,整个作品体系中,文笔应用恰当,文字内涵丰富,因此通过体系化阅读该著作,尤其是对其中包含的丰富茶描述语言进行了解,能够帮助我们完善了解该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以及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在多元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本文拟从《红楼梦》著作中关于茶事描写语言的具体总结,通过对其中蕴含的文化理念进行阐述,从而探究该描写方法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定益 《中国茶叶》2009,31(10):33-36
中国是世界茶的故乡,茶业勃兴于唐代中期,茶文化也随之兴起。《聊斋志异》是清代前期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亦包含有一定茶文化的内容。据笔者统计,《聊斋志异》12卷加上附录"茶"字共出现39次,"茗"字出现23次,该书490余篇目中共有36篇直接涉及茶事。但在当前茶文化的研究热潮中,至今未出现关于《聊斋志异》中茶文化的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人不揣浅陋,写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1,(12):27-29
最近几年在研究茶史时,让笔者深感惊讶的是,《茶经》、《续茶经》、《茶经述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等权威文献从未提及的吴理真,怎么一下子成了茶祖神农之后的“西汉茶祖”和中国植茶始祖了呢?这是中国茶史和佛家茶事的重要事件,值得广大茶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竹雨 《茶叶》2014,40(3):172-174
宋代延续中晚唐以来的宴饮之风,北宋徽宗《文会图》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宋代宫廷宴饮的场景,其中所表现的茶事活动更是真实再现了宋代饮茶的习俗.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墨画中囊括了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可谓万事万物皆可入画。当然有着文化象征的茶也就进入了文人画家的绘画视野,这样的绘画题材便是茶画。陈老莲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他的许多画作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茶画。他的《品茶图》气韵的传神生动,形象的古拙朴质、空间的绵延流深、技巧的精致玄妙,有着典型的中国茶画的意境。从分析陈老莲的《品茶画》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中国茶画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意境,也能够通过具体的绘画艺术深刻体会中国茶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朱一华 《福建茶叶》2016,(8):317-318
茶文化在《红楼梦》中的呈现,不仅提升了《红楼梦》的文化审美价值,也发挥了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表达主题的作用。本文从《红楼梦》所表现的茶俗与茶道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内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深刻彰显出茶文化的审美理念。本文首先介绍了《茶经》中所蕴含的自然美、仪式美与品格美这三种审美理念,并以《茶经》中的具体章节为佐证,揭示了陆羽崇高的思想境界,而后从陆羽所处的时代环境着手,分析了这种审美思想形成及发展的背景,最后则站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阐释了《茶经》中茶文化审美观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出人们应当积极汲取茶文化审美理念的精髓,养成淡泊宁静的心态,努力推进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张雷 《福建茶叶》2016,(11):325-326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它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于一身,准确的表达了茶学技术和相关信息,又在语言上和思想上体现了独特而浓厚的艺术美学价值。因此,译者在进行《茶经》翻译时,要做到传情达意,从整体上与各部分视角都体现出中国茶文化的艺术美学与意境修养,体现出茶的形色美、画面美、质朴美和《茶经》作为一部著作的辞格美,达到向世界各国传播我国传统的经典茶文化的目的。本文从《茶经》本身所具备的丰富内容和陆羽对于茶文化的独特审美着手,对《茶经》的翻译美学价值从各角度做了简单诠释。  相似文献   

12.
郭婧 《福建茶叶》2016,(7):339-340
美国的茶叶研究专家对《茶经》下过结论:"中国古代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关于茶的书籍,世界喜欢茶叶茶文化之人,尽受其惠"。陆羽《茶经》的问世,为我国的茶文化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不仅是体现在单纯的茶饮文化上,更是体现在特定的思想与哲学基础上。《茶经》成为世界上首部茶叶著作,并在茶道思想、人文思想以及创作形式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陆羽与《茶经》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出发,阐述了《茶经》的美学意蕴和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并针对美学与翻译双方面的特点探究了《茶经》的审美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茶馆》作为我国优秀戏剧文化的代表佳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美学特征以及作品中展现的平民情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老舍先生与《茶馆》的创作,从语言的民族化、个性化、幽默感、时代命运的折射性来具体分析《茶馆》的语言美学,并从剧本的取材、语言风格和价值取向方面对《茶馆》的平民化和老舍先生的平民情怀进行深刻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邱蕴琛 《福建茶叶》2016,(10):343-344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堪称茶书典籍代表。从古至今,国内外茶文化爱好者与专家对这部茶书典籍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本文在阐述《茶经》的美学特色的基础上,以翻译美学为视角,探讨了翻译美学下《茶经》的英译策略,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1,33(1):55-56
陆廷灿,字秋昭,一字幔亭,清代江苏嘉定人。陆廷灿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任过知县、候补主事。陆廷灿因有感于唐代陆羽《茶经》之后,茶法屡变,于今多异,检索不便,故依《茶经》目次,将历代茶书、茶文以及散落于笔记、史志、诗话和其他论著中的茶事资料汇编成《续茶经》(1734年)一书3卷,以成大观。此书草创于崇安任上,编定于归田后。  相似文献   

16.
何鑫 《福建茶叶》2016,(2):231-232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一首经典的二胡曲,这首曲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委婉流畅、情感无限深邃,深深地打动了万千听众。阿炳身世凄凉悲惨,命运多舛,遭受生活磨难和重重打击,在世态炎凉中受尽辛酸凌辱。但是阿炳拥有惊人的音乐天赋,他酷爱音乐和二胡,性格倔强,身残志坚,广泛采集民间音乐,从中汲取精华,进而创作了非常多的拥有民间艺术魅力和独特民族风情的乐曲。  相似文献   

17.
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们自己,坑的是生存艰难的茶农。必须弘扬科学的茶文化,回归正本的茶道——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道的原则概括为:精行俭德。茶乃草中英,草本俭物,山中自长,随意可采之。《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荼也。《尔雅》有苦荼之句。《茶经》云:茶茗久服,有力悦志。这是对茶功效的概括,也说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药的一种。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四川属地)买荼。唐白居易《长恨歌》句:  相似文献   

18.
《茶经》是一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文化典籍,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了与茶学相关的各方面信息,体现出丰富的美学层次。在对该著作进行英译时,译者应当做到传情而达意,在准确传达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延续原文的美学色彩。本文对翻译美学进行了概念介绍,分析了《茶经》中的美学意蕴,最后从形色美、辞格美、诗画美和质朴美四个方面探讨了该作品美学意蕴的英译再现。  相似文献   

19.
《茶经》是一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茶学著作,行文优美,内容深刻,富有极强的古典美学价值,通过翻译这座桥梁将该作品传播至国外,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介绍了中国美学的内涵并概括了《茶经》中所蕴含的美学特色,从质朴美、形色美、辞格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分析了《茶经》的英译及其对传统美学的传达。  相似文献   

20.
余高峰 《福建茶叶》2016,(8):346-347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撰写的一部中国古代人情小说。在《红楼梦》之中,作者不仅仅向世人展示了侯门大家中缱绻悲悯的爱情和一个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落,同时在这部作品中所呈现的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百态,所以这部小说也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而茶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在《红楼梦》中,毋庸置疑已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就以《红楼梦》中所呈现的茶文化符号为主轴,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