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沙治沙,遏制沙化扩展,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恢复植被则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而水分条件是恢复植被的关键,也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防沙治沙,遏制沙化扩展,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恢复植被则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而水分条件是恢复植被的关键,也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三江平原生态与环境的恢复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森林植被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水生态系统的恢复.而这一切生态系统的恢复又必将推动着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使生态效益与农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恢复.怎样恢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开发建设中水土流失现象的分析,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认为恢复植被是治理开发建设区水土流失的关键,并进一步说明在开发建设区恢复植被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沙棘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吕荣森 《沙棘》2003,16(1):3-7
中国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3%,荒漠化的主要地理范围在西部地区,只有大面积恢复和重建植被,才是解决水土流失、防治沙尘暴、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恢复和建造植被应遵循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和重建植被。植被建设应以种植灌木为主,乔木草类次之,实践证明,沙棘在西部植被建设中是一个关键树种,建议国家正在实施的林业工程中,尽可能多地种植沙棘,增加沙棘在“乔灌草”中的比例,比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沙化土地封沙育草试验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是干旱地区沙化土地植被封育恢复的关键因子。植被恢复后其生态效益显著、利用强度弱、可逆性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原市郊西山采石场迹地不同造林时间段植被恢复试验,对造林时间在植被恢复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植被恢复,对恢复效果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植被恢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宁南地区植被建设现状、植被恢复建设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人为、环境及经济社会因素是制约宁南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建议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人工造林模式,加强生物灾害防治,以提高生态治理效果,重建稳定、健康的植被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植被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区域采取适宜的恢复措施,可有效地促进植被恢复进程。作者结合晋中市实际,探索了在不同区域采取的3种植被恢复模式,并提出了晋中市区域植被恢复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煤炭开采对土壤、水体、大气、森林植被破坏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总结了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和技术关键,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及矿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水分是华北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维持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采用保水剂和多功能可降解地膜2种保墒材料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层土壤含水量均在液体地膜45 m l/穴处理达到最高值,而保水剂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小于液体地膜.  相似文献   

12.
简明介绍泸溪县露天矿山采石场现状,分析泸溪县露天矿山采石场恢复植被的必要性,阐述了恢复植被的建设思路和恢复植被的原则,就恢复植被技术措施予以研究,以期对泸溪县生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策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晋西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提出土石山次生林区应实行“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植被恢复策略。在土层浅薄、坡度较陡的生态脆弱地段,需要进行长期的植被封育;在土层深厚而且坡度平缓地段,可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包括人工抚育,以及补植或补造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等。当前土石山区次生林经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林分质量,加强管护力度;黄土丘陵区应该实行封山禁牧或轮牧、围栏圈养以及陡坡地退耕等措施,这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黄土丘陵区恢复和建设森林植被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只有转变农村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长期坚持植被封育和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人工营造乡土树种为主的森林群落,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才有可能恢复原来的森林植被景观,真正实现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水土流失的根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图嘎林场固定沙丘植被试验区采取限制放牧与过度放牧的对比调查,结果得出,控制放牧有利于固定沙丘植被的恢复,可有效地提高草牧场植被的多样性和异质性;而过度放牧通常是吉林省西部草牧场退化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漓江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合平  徐刚标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4):163-165,188
分析漓江流域森林植被的景观生态问题,探讨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的技术和途径,包括源头森林植被景观、农田森林景观和河岸森林景观可能的规划措施和方法,指出地带性植被景观的恢复是漓江流域风景区的森林恢复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山东荒山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几个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扼要论述了山东省荒山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几个生态学问题,包括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措施和途径,以及几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的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困难立地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文章在界定困难立地类型及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植被恢复应遵循植被演替理论和水分平衡理论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中的适合植物种类筛选、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提出提高单价投资,重视后期管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指标,为了解人工建植对稀土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植被恢复固定监测点,选取植被恢复5、8、11 a废弃地为样点,调查不同恢复年限样地物种种类和数量,分析稀土矿废弃地物种多样性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前期人工种植的植物逐渐被本土野生植物取代,增加物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乔木层、草本层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废弃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逐渐增加,而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植被恢复8与11 a植被相似度最高,其次是植被恢复5与8 a,其中植被恢复11 a与对照样地植被相似度最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呈显著相关。因此,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生态退化区植被恢复前期人工干涉效应在逐渐降低,后期演变为自然演替,物种群落结构和种类发生变化,但与当地本土植物群落仍存在一定差异,表明生态退化区植被演替仍处于动态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首要工作。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 总结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包括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法, 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