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5.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灵芝芝蕾、芝柄、分化菌盖及成熟子实体等生长阶段的多糖与三萜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芝蕾发育阶段多糖含量最高,随着灵芝的生长发育,多糖含量逐渐降低;而三萜类物质含量则相反,芝蕾发育阶段最低,随着灵芝的生长发育逐渐升高,到成熟子实体阶段含量又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落新妇根中黄酮及多糖的积累动态规律并分析比较不同部位中黄酮及多糖的含量。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落新妇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中的黄酮及多糖的含量。结果:落新妇根中黄酮的含量在7月份明显减少,其他月份含量变化不明显;根中总多糖含量在6月份及10月份偏高,5月份及8月份偏低,10月份含量最高,可达23.79%;落新妇不同部位中黄酮及多糖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根>叶>茎。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合不同采收期落新妇根中黄酮及多糖的含量分析,确定了落新妇的适宜采收期,为落新妇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糯小麦灌浆期籽粒糖类、淀粉及蛋白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糯小麦籽粒中糖类、淀粉和蛋白质在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明确灌浆过程中糯小麦籽粒糖类、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糯麦12,糯麦1572两个糯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川育12、川育20、川麦42三个普通小麦品种为对照,研究了灌浆期间糯小麦籽粒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戊聚糖、果聚糖、淀粉、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后17~22 d,糯小麦淀粉的积累速率最高,蛋白质含量也达到最大,戊聚糖的含量是在花后22~27 d时达到峰值,果聚糖含量在花后7~12 d时最高.在灌浆过程中,糯小麦可溶性总糖、蔗糖、果聚糖、淀粉动态变化与普通小麦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蛋白质动态变化上则没有明显的差异.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成熟籽粒总糖含量高,糯麦12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两个糯小麦品系的戊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川育12和川育20,糯麦1572的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在蛋白质和果聚糖含量上,糯小麦与普通小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可利用糯小麦籽粒各成分灌浆过程中与普通小麦存在差异这一特点,优化栽培措施,达到改善糯小麦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7个栽培赤芝品种为实验材料,以其原生质体单核化单核菌株为标准测试菌株进行交配型因子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轮杂交法、OWE-SOJ技术及核迁移技术对其中赤芝JC和AL菌株的担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进行准确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栽培赤芝品种中至少存在8种A因子和8种B因子。通过卡方检验发现赤芝AL、韩芝1号、松杉灵芝及Gl.0032+2菌株的单核体分离符合预期,而血芝和无孢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以及赤芝JC担孢子的单核菌株存在偏分离现象。采用OWE-SOJ技术与核迁移试验相互印证,可以确定赤芝的4种担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赤芝JC为:T1(AXBx)、T2(AyBy)、T3(AyBx)和T4(AXBy),赤芝AL为:T1(AXBx)、T2(AyBy)、T3(AXBY)和T4(AyBx)。 相似文献
14.
15.
概述灵芝资源的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引用相关数据对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野生灵芝活性成分差异较大,而栽培灵芝的活性成分以及含量则由品种和栽培条件决定;野生灵芝与栽培灵芝都有较强的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且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均具有较好的抗应激、抗疲劳作用,栽培灵芝在镇静作用上比野生灵芝的稍强。分析认为,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可提高栽培灵芝的某些成分和功效,并优于野生灵芝,这将为灵芝的栽培及野生灵芝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科学引导人们以栽培灵芝代替野生灵芝作为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峙平板培养测定灵芝连作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对灵芝菌体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细菌和霉菌对灵芝的化感效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化感效应最强的为细菌中的梭杆菌属、分支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三者的化感效应值分别为-0.844 0、-0.866 6和-0.866 6,其次为霉菌中的青霉属、木霉属、链孢霉及曲霉属,其化感效应值分别为-0.666 7、-0.755 6、-0.555 6和-0.555 6;链霉菌属的化感效应差异不明显(p0.05)。此结果为灵芝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下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和培养料碳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露天(T1)和遮阴(T2)两种林下栽培灵芝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林下栽培方式对灵芝子实体产量、绝对生物学效率、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培养料碳素转化的影响,并监测子实体发育阶段CO2排放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T1栽培方式相比,T2栽培方式灵芝的子实体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平均高出36.76%,总三萜酸含量平均高出17.67%,而多糖含量平均低25.30%,并且其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同时,T2处理的灵芝子实体碳素转化率平均高出48.56%,碳素损失率平均高出28.96%,菌渣残留率平均低25.62%。在子实体发育阶段T2栽培方式下CO2平均排放通量平均高出46.23%,与环境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2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