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灰盖鬼伞(Coprinopsis cinerea)是一种嗜粪模式食用菌,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快速生长并结实。子实体发育从黑暗环境下形成初级菌丝结开始,随后在光照刺激下初级菌丝结紧密聚集形成二级菌丝结,然后二级菌丝结继续分化出菌柄和菌盖。在子实体形成培养条件下,前5天(P1-P5)为原基发育期,第6天担子及担孢子中发生核融合及减数分裂,伴随菌柄伸长和菌盖形成,子实体发育成熟。成熟的子实体在第7天自溶,含有孢子的液滴落地并释放出孢子。本文运用不同的组织染色技术观察原基组织切片,从而发现灰盖鬼伞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组织和细胞类型。前担子比其他组织更容易被乳酚蓝、迈尔士苏木精明矾、孔雀绿、曙红染色。菌盖皮最容易被孔雀绿和乳酚蓝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 PAS)的菌盖皮和子实基层颜色比其他组织深,其中菌盖皮颜色很深,子实基层颜色稍深。所有切片还尝试了各种可能组合的双染。在PAS和苏木精明矾先后双染色下,子实基层和前胆子可以获得最佳区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原基初期卵球形,菌丝交织、致密;原基伸长生长,外部交织菌丝变稀疏,边缘形成一层染色呈黄褐色的菌丝,菌丝膨大,平行排列或凝结呈菌丝束,形成外菌幕.外菌幕菌丝在上部最为发达,形成菌盖菌幕,此时菌盖开始分化.同时原基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并垂直生长,菌柄开始分化.在菌盖、菌柄和子实层原基交接处出现菌丝稀疏区,菌褶腔在这一区域形成.由于半包膜的存在,菌环上无鳞片.菌盖菌幕与菌盖皮层相区分,而菌柄菌幕与菌柄皮层形态一致,只是菌柄菌幕菌丝继续保持向外生长特性.多脂鳞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是菌盖菌柄发育型.  相似文献   

3.
初始原基球形至卵球形,内部菌丝交织、致密,边缘菌丝凝结或胶化。随着原基膨大,顶端边缘内凹出现菌盖原基,此时未发现菌柄原基分化,之后菌盖原基侧面的裂缝中出现栅栏状菌丝细胞并逐渐发育形成菌褶腔,子实层原基分化开始,同时菌柄原基也开始分化。在菌褶腔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Y型菌褶。双孢蘑菇是半被果型发育中的副菌幕发育型,从发育顺序观察是菌盖发育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鸟取大学农学部报导,若担子菌菌落一半用光线照射,另一半盖上黑罩,只有受光的一半能长出子实体,此种光效应不能通过营养菌丝传到非照射部分。我们在防空洞栽培平菇时,也发现平菇菌丝布满培养块后,若一直保持黑暗,一般不能分化出子实体原基。光线不足,子实体发育不正常,只长菌柄和幼嫩的菌盖。如给以短期灯光照射,平菇原基分枝成叉状,并形成珊瑚状结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杏鲍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杏鲍菇原基形成最早、菇蕾形态最好,子实体菌盖较小,菌盖菌柄之间比例适宜;黄光、绿光、白光和蓝光处理子实体菌盖普遍偏大,蓝光效果尤为显著,菇体形态均表现为畸形;黑暗处理原基形成较大的疙瘩状不分化;说明光照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不同光质作用效果不同,红光为杏鲍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阶段最适宜光质。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淀粉酶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发育的作用,针对已经鉴定的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基因(6个α-淀粉酶和1个γ-淀粉酶),采用定量PCR方法对其在不同发育时期(从原基形成第1天到第12天成熟开伞期)、不同组织部位(菌盖和菌柄)的表达量进行测定,进而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显示:7个淀粉酶基因在菌柄中表达量均高于菌盖;其中,α-Amy-5和γ-Amy-1在菌柄中的表达量变化为先下调再上调,两个基因预测编码蛋白均有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外,推测其可能参与菌柄细胞壁的形态建成;α-Amy-3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中,与其它各发育时期相比,其在菌柄快速伸长期表达量达到最高。α-Amy-1和α-Amy-6基因则在金针菇成熟期表达量最高,推测其可能与金针菇菌盖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9.
粗柄羊肚菌蛋白南及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粗柄羊肚菌的菌盖,菌柄及液体培养菌丝中的可溶性蛋白组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其电泳带颜色也较深,菌盖次之,菌柄居第三位,但电泳条带菌柄最多,菌盖次之,菌线最少。氨基酸含量的测定表明,菌丝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以菌盖中最高,尤其是谷氨酸含量明显高出菌柄和菌丝,而甜味甜基酸则三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袋栽实验比较野生型、Pofst3过表达型和Pofst3反义沉默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分别记为Ⅰ、Ⅱ、Ⅲ)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数量、子实体数量、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等农艺性状;测定其漆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Ⅰ、Ⅱ、Ⅲ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与Ⅰ相比,Ⅲ的原基和子实体数量多,菌柄直径大,菌盖直径小,原基和子实体中Pofst3的相对表达量低;与Ⅰ、Ⅱ相比,Ⅲ的漆酶、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较高;Pofst3对糙皮侧耳发育的影响可能与其胞外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香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及组织(菌盖和菌柄)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了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表达趋势、基因共表达网络及差异可变剪接事件.分析结果表明:在转色菌丝体阶段,大量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上调表达;此外,光受体等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以及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也上调表达,其可能参与到菌丝转色过程.原基形成过程可能涉及与环境因...  相似文献   

12.
对收集的37个黄金针菇菌株进行拮抗、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黄色金针菇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37个菌株可以分为18个类群,最大群包含12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为三类:(1)菌盖金黄色,菌柄中上部浅黄色、菌柄根部褐色;(2)菌盖浅黄色,菌柄白色,菌柄根部浅黄色或浅褐色;(3)菌盖深褐色,菌柄浅褐色。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培养室中CO_2质量分数逐渐上升到1.8%时对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能缩短发菌期,CO_2质量分数0.8%时仍能正常形成原基,同时刺激菌柄伸长。菌盖伸展期则需要加强通风换气,CO_2质量分数以小于0.25%为宜。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工厂化袋栽原基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树花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研究的新品种。对袋栽灰树花后熟期、环境条件等对原基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发满袋后熟10~15d,袋壁割口搔菌诱导出菇,菌丝恢复期和现蕾期温度控制为:20~22℃;16~18℃,光照控制为:0h/24h,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97%~99%;89%~91%,通风量控制为:4min/10min;10min/10min,有利于原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对筛选出的22份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菌盖厚度(1.96cm)和菌柄直径(1.94cm);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3.16%~35.57%,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菌盖颜色和菌柄硬度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8;基于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22份糙皮侧耳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原基形成时间长,产量较低;第Ⅱ类群种质资源菌柄软、颜色深,产量较高;第Ⅲ类群为高产型类群,该类群种质资源原基形成时间短、菌柄硬、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粗柄羊肚菌蛋白质及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Vent.)Pers]~[1]的菌盖、菌柄及液体培养菌丝中的可溶性蛋日组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其电泳带颜色也较深,菌盖次之.菌柄居第三位;但电泳条带菌柄最多,菌盖次之、菌丝最少.氨基酸含量的测定表明,菌丝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以菌盖中最高,尤其是谷氨酸含量明显高出苗炳和菌丝,而甜味氨基酸则三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在不良的条件下或管理不当时,均会导致子实体发育失常,产生畸形菇。常见的有下列四种:(一)针尖菇主要症状:菌盖与柄的比例失调,有的甚至停滞在原基阶段的幼小形态,整丛菇外观呈胡须状,单个菇顶部细尖、中下部稍粗似针尖,故名针尖菇。发生原因是生长环境完全黑暗和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生产上通常以后者引发的较多。针尖菇发生初期,一般是只长菌柄不长菌盖,到了中后期会因缺光、缺氧  相似文献   

18.
李超  陈平 《食用菌》2007,29(6):22-23
试验表明,培养室中C02质量分数逐渐上升到1.8%时对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能缩短发菌期,C02质量分数0,8%时仍能正常形成原基,同时刺激菌柄伸长。菌盖伸展期则需要加强通风换气,COz质量分数以小于0.25%为宜。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通过本地BLAST方法,获得2个寡肽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命名为fvopt1和fvopt2,并对其结构、编码蛋白的基本性质、系统进化与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vopt1和fvopt2分别含有13和18个外显子,编码蛋白FVOPT1与FVOPT2各含774和77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86120.25与86192.24,等电点为7.46与7.92,且均无信号肽。保守结构域分析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FVOPT1与FVOPT2为寡肽转运蛋白家族成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菌丝阶段,fvopt1在无氮培养基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在含氮培养基中的表达量;在含氮培养基中,fvopt1在整个子实体发育阶段(原基、菌柄和菌盖)中表达量上调,fvopt2只在原基中高表达,推测fvopt1和fvopt2可能与子实体和原基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光质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将刺芹侧耳菌袋在出菇阶段置于红(A)、黄(B)、绿(C)、蓝(D)、白(E)光下照射,以黑暗条件为对照(CK)。结果表明:黄、绿、蓝、白光照射可缩短刺芹侧耳的生长周期,提高发育整齐程度,且蓝、白光处理的发育整齐度较好;蓝、白光处理的整菇长度(137.8 mm和147.4 mm)和菌柄长度(98.5 mm和107.7 mm)显著短于其它处理;绿、蓝、白光处理的菌柄较粗(最大直径54.8~60.8 mm,最小直径46.3~52.9 mm),但绿、白光处理的菌柄形态不匀称;黄、绿、蓝、白光处理的菌盖最大直径显著大于CK(黑暗)组,其中白光处理的菌盖最大直径最大,且生长后期约25%的菌盖长成畸形,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菌盖多为圆形,形状整齐;蓝光及白光照射使菌盖颜色变黑、变蓝;红光照射的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1.97%,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红、蓝光照射的子实体中的粗多糖含量低于黄光和黑暗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时,根据子实体生长状态及时调控光照,将有利于生产出适应于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