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湖北省天门市种植再生稻适宜的留桩高度,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5~45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的生育期缩短,株高升高,再生苗数增多,穗长、穗粒数均降低,有效穗数、再生率均增加,再生季稻产量以45 cm留桩高度处理的最高,为4 570.45 kg/hm~2。从生育期、再生率、产量上综合分析,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应尽可能留高桩。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头季收割留桩高度、赤霉素处理等对再生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以解决当前江汉平原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果表明,留桩高度越高,有效穗数越多,穗长和穗粒数减少;而再生季施用赤霉素则有利于促进抽穗和早熟。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丰两优香1号、协优152、新两优223等品种适合江汉平原机械化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3.
丰两优香一号在当阳作一季中稻表现为优质、高产、香型等优点。丰两优香一号作为再生稻,克服了种植一季中稻有余两季不足的问题。当阳市发展再生稻空间较大,丰两优香一号2017年3月25~27日播种,头季收获期为8月15~17日,再生季收获期为11月4~6日。头季收获与再生季收获间隔80d,两季全生育期222d。头季9180kg/hm~2,再生季2715kg/hm~2,全年合计11895kg/hm~2。再生稻比一季中稻纯收入高5115元/hm~2。关键栽培技术为适时施促芽肥和提苗肥、适当高留稻桩等。  相似文献   

4.
于2014年在福建省光泽县海拔270 m的李坊乡对Ⅱ优航2号再生稻进行8个不同留桩高度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Ⅱ优航2号再生稻最佳留桩高度为40 cm,其次为30~35 cm,5~25 cm为不适宜的留桩高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头季稻不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7年以黄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20、40、60 cm的留桩高度分别机械和人工收割头季稻。在再生稻的生长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生产管理,观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成熟时取样考种和收割测产。结果表明,相同的留桩高度无论是人工收割还是机械收割,再生稻的生育期趋于一致;在留桩高度为20~40 cm,留桩高度低的再生稻比留桩高度高的再生稻生育期有偏迟的趋势;从不同头季稻的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可以看出,40 cm留桩高度的再生稻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其中人工收割留桩高度40 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为4 881.5 kg/hm~2。  相似文献   

6.
用丰两优香1号在孝感市进行了一种两收适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早栽能提高丰两优香1号头季稻和再生稻的产量,适宜播种期最好掌握在3月底。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双季稻区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技术,选用中浙优8号作再生稻,设留桩高度5cm、10cm、15cm三个处理进行留桩高度对比试验。通过对各处理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再生成穗率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双季稻区再生稻适宜留桩高度为10cm,适合在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机收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机收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试验,研究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季生育期、出苗情况、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浦城县用嘉优99作机收再生稻栽培,留桩高度25~35 cm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99对"一种两收"再生稻的影响。[方法]以适宜丘陵红黄壤种植的丰两优香1号、准两优527、宜优673再生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喷施399和不喷施399(CK)2种处理,研究各处理对再生稻根系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399使水稻在生育期上延缓成熟,且施后再生稻的总根系数量、白根数量、根鲜重、根干重、根体积大幅度增加,同时在两季总产量上准两优527、丰两优香1号和宜优673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6.39%、4.86%、5.94%。[结论]施用399有利于准两优527、丰两优香1号和宜优673再生稻品种再生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品种中浙优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头季稻收割成熟度、收割后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3个因子对再生稻苗情、有效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的影响。[结果]头季稻在80%、85%成熟度时收割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稻收割后,留桩时间越短产量越高;定桩高度为10 cm时产量最高,其次是15、20、5 cm。[结论]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时要掌握好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内6优7075是一个高节位再生稻品种。为了明确不同留桩高度对内6优7075再生季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留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留桩高度显著影响再生稻生育期、亩有效穗数、平均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显著缩短。结实率、亩有效穗数、产量随着留桩高度增加而增加,以留桩高度为30、40 cm的产量较高,故留桩高度以30~4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2.
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条件下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明确该区域适宜的播种期和留桩高度,以黄华占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4月15日播种的再生稻产量最高,达3 486.8 kg/hm~2;留桩高度为30 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为3 474.5 kg/hm~2;4月15日播种、且留桩高度为30 cm的两季水稻产量最高,为13 933.5kg/hm~2。由此可见,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直播方式作再生稻,以4月15日左右播种、留桩高度30~40 cm,能获得较高的两季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0-21
通过对沙洋县毛李镇和曾集镇进行"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色增效模式配套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优质稻品种天两优616、丰两优香一号和优质油菜品种圣光127、华早291等,采取适度留桩35~40 cm,配套适宜密植的油菜移栽或直播等机械化操作栽培技术,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实收合计13 972.5 kg/hm2,纯收入可达24 885元/hm2左右,油菜实收2 820 kg/hm2,纯收入可达7 200元/hm2左右,三熟较"油—稻"两熟节本增收5 520元/hm2,为沙洋县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大力发展粮油多熟、一种多收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丘陵红黄壤区水稻一种两收高产关键技术,2013—2014年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宝塔村用丰两优香1号,以头季栽插密度、促芽肥尿素施用量、留茬高度3个因子,组成12个处理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红黄壤区采用密度17 cm×20 cm、促芽肥225 kg/hm2、留茬高度与倒2叶叶枕平齐的一种两收栽培技术措施,2季产量达15 352.6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丰两优香1号是江汉平原再生稻主栽品种,具有米质优、早熟、丰产性好、再生能力较强等特点,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近几年的生产试验,总结了适合该品种作再生稻的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刘爱中  邹冬生  屠乃美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20-5121,5172
以汕优63、明恢63为试材,设10、20、40 cm3个留桩高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留桩使再生稻生育期缩短,而株高、穗长、再生率和产量均增加;反之,低留桩使再生稻生育期延长,而株高、穗长、再生率和产量均下降。再生稻以“多穗取胜”,为保证再生稻获得高产,供试品种留桩高度应在30-40 cm,以确保再生季在9月中旬“寒露风”来临前安全齐穗,提高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丰两优香1号在龙游县作再生稻种植的产量表现、生育期、特征特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今后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一季中晚稻)和再生稻的穗粒结构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留桩高度40 cm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原因是其较高节位(第3、4节)的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级稻中浙优1号3种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留桩高度25cm处理再生稻的穗粒数、结实率、有效穗、生育期等整体搭配较为合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头季机收留桩高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适宜的留桩高度是机收再生稻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内优航148水稻为试验材料,设计留桩高度5 cm、15 cm、25 cm、35 cm4个处理,进行机收再生稻留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留桩高度为25 cm时,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多,穗粒结构合理,每667 m2产量达372.4 kg,比留桩高度5 cm、15 cm、35 cm分别增加71.7 kg、53.6 kg、26.8 kg;留桩高度25 cm及以下处理,碾压区与无碾压区的再生季可以调节至同一时间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