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确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基础上,提出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浙江建设生态省的关键,做到“三生共赢”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浙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巴中市巴州区在"长治"工程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确立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家园"的总体思路,将治理水土流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基本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子。介绍了巴州区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修复的一个终极目标,在生态修复中关键是人为活动因素,当人为活动的非合理性超越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生态环境必将受到破坏,因此,生态修复的重要条件应是调节和控制好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4.
对塔里木河流域水保生态建设的几点浅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关系西部大开发和新疆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流域的水保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生态和环保为根本 ,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建议 :把生态用水放在首位 ,建立水保生态修复保护区 ,建立水保生态监督、监测机构 ,实施退耕封育保护工程等。  相似文献   

5.
开展生态修复的启示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突出水土保持的综合性。要重视水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生态修复,妥善处理生态、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辽宁东部山区的新宾被国家列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该县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状况入手,对生态修复潜能分析,因地制宜的提出生态修复的措施体系,进行生态修复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3.77万km2,占源区总面积的35%。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黄河源区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原则,在源区黄南、果洛、海南3个州的10个县实施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通过采取围栏封育、政策性封禁、水土保持监测和健全机构、完善法制等措施,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高,严重退化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逐步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翟翠德 《中国水土保持》2006,(6):F0003-F0003
2002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针对人口密度较大的实际,淄川区坚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生态修复工程与当地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以改善、恢复生态为前提,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蔡晓东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69-170,173
生态修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是水土流失防治的新举措。阐述了在九龙江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意义,分析了九龙江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有利条件,水土流失使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势在必行,并提出在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31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动员大会在南昌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该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以后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探索,即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一个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